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7年1月-2022年1月于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病科住院的1 157例R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RA组、RA合并空腹血糖受损(IFG)组与RA合并2型糖尿病(T2DM)组,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空腹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sUA)、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检测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RA患者发生IFG和T2DM的危险因素。结果 RA合并IFG组年龄、病程、RF-IgM、ESR、CRP、TC、LDL-C、GLU均高于R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年龄、病程、RF-IgG、CRP、UA、TC、TG、LDL-C、GLU水平以及高脂血症患者的比例明显低于RA合并T2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ESR、CRP、LDL-C、GLU水平升高均是RA患者发生IFG的独立危险因素,长RA病程,高水平LDL-C和GLU均是RA患者发生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RA合并IFG和T2DM患者存在多种代谢指标异常,ESR、CRP、LDL-C水平升高导致RA患者发生IFG的可能性增加;长RA病程,高水平LDL-C均可导致RA患者发生T2DM的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难治性痛风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及其流行病学、病史情况、用药情况等临床特征。方法 对2016年1月-2021年6月于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病科住院的难治性痛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诱因、病程、合并症分布情况,并记录不同患者既往及院内用药情况,分析院内最常用药组合。结果 本次研究共纳入730例患者,其中男性696例,女性34例,年龄40~80岁,证候以湿热蕴结证、脾虚湿阻证、寒湿痹阻证为主。急性期多见湿热蕴结证、寒湿痹阻证,间歇期以脾虚湿阻证为主,慢性期则以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为主;常合并高血压、脂肪肝、骨关节炎等病,治疗上多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急性期多使用抗炎止痛药物,间歇期及慢性期以降尿酸药物为主。结论 难治性痛风患者以男性为主,具有年龄大、病程长等特点,同时容易合并其它疾病,特别是高血压、脂肪肝、骨关节炎,“痰瘀”是发病的关键病机。  相似文献   
3.
痛风是一种易复发、难治愈的代谢性风湿病。中医认为痛风的发生与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饮食环境因素有关,病机核心总不离脾虚湿阻、湿热蕴结。脾虚为发病之本,湿热为发病之标,脾虚湿阻贯穿始终。治疗当分期辨治,急性期治以清热祛湿、通络止痛,间歇期和慢性期当健脾渗湿。本文旨在通过文献回顾探讨脾虚湿阻分期论治的合理性,为从脾虚湿阻分期论治痛风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诞生于本世纪初的叙事医学近10年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但其“在地化发展”及临床运用推广仍道阻且长。从叙事医学的现实困境出发,以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儒家思想与叙事医学所包含的“共情”“反思”“医患共同决策”这3方面内涵之间的共性,再结合中国古代医家范例以及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病中心实施路径,认为儒家思想对叙事医学的临床实践具有深刻的指导价值,叙事医学在我国的发展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5.
大偻,相当于西医“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好发于中青年男性,以中轴关节受累为主,亦可累及外周关节的难治性脊柱关节病[1]。本病以肌腱、韧带附着点炎症为特征病理改变,病情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造成残疾、生活自理能力丧失,给患者本人、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中医对大偻认识已经有2000余年,随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及诊疗实践经验的积累,大偻中医诊疗体系构建不断完善,而医家们在此基础上也形成了独到的个人辨治经验。彭江云教授结合“阳虚邪凑”“三因致痹”“肾虚督亏”学说,主张“肝肾不足、督亏邪踞”为大偻基本病机,临证以“强督驱邪”为核心,从“温、通、补”立法,灵活运用温肾助阳、散寒通络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法,益肾强督、清热除湿法,清上温下、引火归元法,益气养血、舒筋和络法,补益肝肾、强筋健骨法,益肾活血、祛瘀通络法,疏肝解郁、清热和胃法八法论治大偻,现将彭江云教授治疗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痛风患者中医证候与临床分期、实验室检查等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1年6月于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病科住院痛风患者2 092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中医证候、实验室检查等。结果 本次调查显示中医证候分布依次为湿热蕴结证、寒湿痹阻证、脾虚湿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其它证型。调查发现患者年龄、发病年龄、临床分期以及实验室检查中的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D-二聚体与中医证型存在相关性。结论 患者的年龄、发病年龄、临床分期以及IL-1β、FIB、D-二聚体可能是造成患者中医证候差异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硬化症是一种难治性结缔组织病,可归属于中医“皮痹”“肺痹”等范畴。本文基于太阴相关论述,结合系统性硬化症现代医学研究及患者临床表现,系统分析太阴与系统性硬化症的相关性,认为太阴之脏不足引发正虚邪凑,继而影响津液代谢,致使痰浊瘀血内生为该病发生发展的基本病机;治疗遣方用药从太阴入手,增健脾补肺、调和营卫、益气养血之剂多有效验。通过阐述从太阴论治系统性硬化症的理论依据及重要性,为临床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住院痛风患者合并症及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对2016年1月-2021年6月于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科住院的2 087例痛风患者的人口学信息、病史、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分布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痛风患者合并症及并发症总的患病率为88.88%。合并症主要为代谢性疾病:高脂血症360例(17.25%)、糖尿病310例(14.85%)、脂肪肝731例(35.03%);心血管疾病:高血压1 015例(58.63%)、冠心病220例(9.85%)、冠状动脉钙化86例(4.12%);肺部损害:肺结节191例(9.15%)、肺间质纤维化35例(4.12%);其他合并症:骨关节炎667例(31.96%)、肝损伤109例(5.22%)。并发病主要为肾脏疾病:肾结石389例(18.64%)、痛风性肾病244例(11.69%)、肾衰竭179例(8.58%)。影响合并症和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年龄、职业、长病程、血沉、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尿酸、肌酐等。结论 痛风患者合并症及并发症发病率高达88.88%。合并症中最多见的是代谢性疾病,其中脂肪肝发病率最高;并发症以肾脏疾病最多见,以肾结石发病率最高。年龄、职业、长病程、血沉、C反应蛋白等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吴生元教授治疗肌痹的经验与心得。方法 通过对吴生元教授临床诊治肌痹病案的整理总结,分析其在肌痹治疗上临床遣方用药的特点及常见证型。结果 吴生元教授认为肌痹的基本病机是正虚不能御邪,风寒湿热之邪侵袭肌腠,留滞于肌肉关节,脉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遂出现皮肤红斑,局部肌肉关节疼痛。病程初期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多调补肺脾;病程后期以扶正为主,祛邪为标,重视补益肝肾。脏腑辨证以脾为主,病因辨证以湿为主。治疗肌痹注重邪气偏盛转化辨治,审证查因,祛邪为先;强调顾护先后天,调护脾胃贯穿治疗始终。根据临床经验分为风热伤肺证、寒湿痹阻证、湿毒化热证、气虚血瘀证、气血亏虚证、上热下寒证、脾肾阳虚证论治。结论 吴生元教授在肌痹治疗上临床疗效颇验,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RA-IPF)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搜集RA患者的基本信息、实验室指标、证候分型等临床资料,比较RA-IPF患者与单纯RA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并分析RA-IPF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在2 788例RA患者中并发IPF者115例。与单纯RA相比,RA-IPF患者男性比例较多、年龄较大、血沉(ESR)加快、血D-二聚体增多、血RF-IgA升高、RF-IgM升高、RF-IgG升高、抗U1-RNP抗体升高、抗Jo-1抗体升高。结论 RA-IPF可能与患者的性别、年龄、ESR、D-二聚体、RF-IgA、RF-IgM、RF-IgG、抗U1-RNP抗体、抗Jo-1抗体有关;高龄是RA合并IPF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