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肥厚性硬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与转归,指导临床诊治。方法通过对26例肥厚性硬脑膜炎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影像学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总结其特点和规律。结果26例患者均以头痛为首发症状,颅神经损害19例。头颅MRI检查:16例未见明显异常,10例有异常发现,病变处硬脑膜表现为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26例MR增强扫描均可见病变处硬脑膜呈明显强化。脑脊液检查中有6例压力轻度升高,12例白细胞升高(10×10^6/L~320×10^6/L),17例蛋白升高(0.5~1.0g/L)。原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患者均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以强的松维持治疗,继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患者根据其发病原因的不同,分别给予第三代头孢抗感染、更昔洛韦抗病毒或抗结核治疗,同时配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效果满意。治疗1个月后,头痛消失14例,减轻12例,颅神经麻痹痊愈10例,好转9例。随访半年,复发4例,死亡1例。结论肥厚性硬脑膜炎病因复杂,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颅MRI+增强、脑脊液检查可明确诊断,原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单纯应用激素有效,继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则以病因治疗为主,可配合小剂量激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观察脑梗死患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值的变化,探讨脑梗死不同时期ADC值相对应的脑水肿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脑梗死并行磁共振DWI检查的病例269例,采集脑梗死后超早期(≤6h)、急性期(6~24h)、坏死期(24~48h)、软化期(48h~3w)ADC值变化,并将脑梗死患者按前后循环、灰白质观察及分析各组ADC值的差别.结果 脑梗死急性期DWI图像均为高信号,而ADC图为低信号.超早期病灶侧ADC均值为(0.524±0.080),急性期为(0.401±0.081),坏死期为(0.369±0.084)[较急性期下降(P<0.001)],软化期为(0.524±0.100)[较坏死期上升(P<0.001)],ADC值由高到低再逐渐升高,呈“U”型变化.白质病灶侧ADC均值较灰质降低[(0.432±0.103) vs.(0.455±0.126),P<0.05];前循环病灶侧ADC均值较后循环降低[(0.431±0.117)vs.(0.479±0.095),P<0.01].结论 ADC值可用于预判脑梗死细胞水肿的类型,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中医的角度阐述了衰老的机理,认为脾肾亏虚和瘀血的产生是人体衰老的主要原因,并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加以论证,从而进一步明确“健脾补肾活血法”抗衰老的价值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背景: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神经功能缺损的修复有一定的作用,但对脑卒中的治疗作用尚缺乏较为严格的对照研究。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回输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要求进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回输治疗的脑卒中住院患者予以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回输治疗,同时期30例未接受干细胞治疗的脑卒中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分作为疗效评估指标,观察治疗后6个月两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其差异,并观察其安全性。结果及结论:治疗后6个月时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分值均下降,自身对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干细胞治疗组分值下降更多,与对照组下降分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血管病有确切效果并且安全。但有待于扩大样本量,并且严格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观察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5.
6.
正脂丸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正脂丸对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正脂丸口服,每次8g,每日三次,疗程为2~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脂及脂蛋白亚组分胆固醇含量、致动脉硬化指数的变化。结果正脂丸能显著地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清TG、TC、LDL-C、VLDL-C含量(P均<0.001);提高血清HDL-C含量(P<0.01);改善致动脉硬化指数TC/HDL-C比值(P<0.01).结论正脂丸具有较好的防治高脂血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发作期、间歇期外周血NO、ET-1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分光光度计及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45例偏头痛患者发作期、41例偏头痛患者间歇期血清NO、ET-1含量,同时与健康查体者进行对照。结果偏头痛患者发作期血清NO、ET—1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间歇期患者血清NO含量明显下降,接近于健康对照组,而ET-1含量仍维持较高水平,与发作期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而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则差异明显。结论偏头痛患者发作期外周血NO、ET-1含量明显增高;间歇期患者NO含量接近正常水平,而ET-1含量仍维持在较高水平;NO及ET-1含量增高及平衡紊乱是偏头痛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小脑梗死常见症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收集我院近1年多来的小脑梗死患者,结合其病史及影像学检查,分析其危险因素、主要症状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所有小脑梗死患者均出现头晕,有些合并脑干梗死或枕叶、丘脑梗死,高血压、高脂血症,既往有缺血性脑血管病史、心脏病是其危险因素,小脑梗死治疗住院好转率可达85.7%,其临床症状与病灶分布范围有关,19%患者可表现为孤立性眩晕,而无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小脑梗死患者出现面瘫及共济失调症状在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小脑梗死症状复杂多变,可表现为孤立性眩晕,应尽早识别明确诊治.  相似文献   
9.
背景: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神经功能缺损的修复有一定的作用,但对脑卒中的治疗作用尚缺乏较为严格的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回输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30例要求进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回输治疗的脑卒中住院患者予以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回输治疗,同时期30例未接受干细胞治疗的脑卒中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分作为疗效评估指标,观察治疗后6个月两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其差异,并观察其安全性。 结果及结论:治疗后6个月时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分值均下降,自身对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干细胞治疗组分值下降更多,与对照组下降分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血管病有确切效果并且安全。但有待于扩大样本量,并且严格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观察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0.
神经科住院患者中,很多病人因卧床不起或运动功能障碍而少动,导致大便秘结不通,临床上常用开塞露塞肛、果导片口服或灌肠治疗,大部分患者可达到通便之目的,而少部分则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笔者采用润肠通便法,以麻子仁丸合增液汤为主方,采用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颗粒制剂,治疗便秘患者共68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