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采用pGEX-6p载体原核表达沙眼衣原体(Ct)巨噬细胞感染增强因子(MIP),进一步纯化后免疫小鼠,评价该蛋白作为Ct疫苗候选抗原的可行性。方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从Ct D型基因组扩增MIP编码基因,构建pGEX-6p-1/MIP重组质粒并转化大肠杆菌,IPTG诱导重组菌表达GST-MIP融合蛋白,PreScission蛋白酶切除GST标签后免疫Balb/c小鼠,ELISA法检测MIP的免疫学特性。结果MIP编码基因正确插入pGEX-6p-1载体,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登陆的Ct D型MIP基因完全一致;重组融合蛋白在E.coli中稳定高效表达,酶切后纯度达90%以上;MIP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诱导小鼠产生高滴度特异性IgG型抗体,亚型以IgG2a为主;MIP免疫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受MIP蛋白刺激,分泌高水平IFN-γ。结论重组表达的Ct MIP 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诱导小鼠产生高特异性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应答,可进一步探讨其作为Ct亚单位疫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主要表现为快速眼动睡眠期间与梦境内容有关的发声、抽搐等异常行为,诊断依据为多导睡眠图显示快速眼动睡眠期间正常骨骼肌张力丧失.特发性RBD及继发性RBD均与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多系统萎缩等突触核蛋白病高度相关.几乎所有特发性RBD患者在数年后都会发展为突触核蛋白病.因此,RBD可能是突触核蛋白病的早期标志.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感染依赖性免疫优势抗原。方法:将纯化的Ct D型标准株EB经紫外线照射制备UV-EB,然后将未经处理的活EB和紫外线处理的UV-EB分别感染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紫外线对EB的灭活效果;分别将低剂量活EB滴鼻感染小鼠或将较高剂量UV-EB经肌肉接种免疫小鼠,首先检测两种接种方式下Ct在体内的增殖情况,然后收集两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Ct D型全基因组908个开放读码框编码的GST-Ct融合蛋白进行ELISA反应,蛋白质组学筛选仅与活EB感染组小鼠血清反应且反应频率高的Ct感染依赖性免疫优势抗原;最后用筛选到的抗原体外刺激Ct生殖道感染小鼠的脾细胞,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FN-γ的产生情况。结果:经紫外线灭活的UV-EB体外不能感染HeLa细胞,肌肉接种免疫小鼠后也不能在小鼠肌肉组织内增殖,而活EB滴鼻感染组小鼠的肺组织中可检出大量的Ct;活EB滴鼻感染组小鼠与UV-EB肌肉接种免疫组小鼠的血清抗Ct抗体滴度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将两组小鼠血清分别与Ct全基因组编码的蛋白反应,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共鉴定出60个抗原能被至少1份小鼠血清识别;22个抗原能同时被两组或任一组血清以≥50%的频率识别,为Ct免疫优势抗原,其中5个抗原仅被活EB滴鼻免疫组血清优势识别,即为Ct感染依赖性免疫优势抗原;该类抗原体外刺激小鼠脾细胞,能诱导良好的Th1型细胞免疫回忆应答。结论:筛选获得了Ct D型感染依赖性免疫优势抗原,为Ct亚单位疫苗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靶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电针治疗对老年大鼠的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极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16只24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老年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8只6月龄SD雄性大鼠为青年组。电针组接受电针治疗,穴取双侧“太溪”、“足三里”、“阳陵泉”、“血海”。电针参数:疏密波,疏波频率3 Hz,密波15 Hz,电流强度1 mA,1次/d,30 min/次,每周5 d,连续8周。其余两组用胶带固定无菌针,连接电针仪但不开机。8周后取材,ELISA法检测血清Ⅱ型胶原C端肽(CTX-Ⅱ)含量;显微CT(Micro-CT)检测左侧胫骨软骨下骨微结构;番红-固绿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左胫骨平台软骨组织形态结构,并采用改良Mankin′s评分评估关节软骨退变程度。RT-qPCR、Wes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MMR),精氨酸酶1(Arg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与青年组大鼠相比,老年组大鼠血液中CTX-Ⅱ含量增高(P &l...  相似文献   
5.
背景:炎症反应是诱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电针可有效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后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但机制尚未明确。目的: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6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阻断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造模24 h后对电针组大鼠行电针干预,每天1次,每次20 min,共5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做任何干预。干预5 d后根据Longa法评定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程度;TTC染色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分别观察大鼠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病理形态,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大脑皮质中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 mRNA和蛋白表达;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与结论:(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大脑皮质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