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不同品系瓜蒌皮中多类型资源性成分差异,为其资源化利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UPLC-MS/MS方法对8个产地9个品系22个批次瓜蒌皮中的糖类、核苷类、氨基酸类、黄酮类、三萜类等39种化学成分含量进行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对瓜蒌皮产地及品系差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瓜蒌皮中果糖、葡萄糖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78%、8.14%;检测出10种核苷类、18种游离氨基酸类成分,核苷类成分平均总量为0.57?mg/g,游离氨基酸类成分平均总量为37.71?mg/g;检测出黄酮类成分6种、三萜类成分3种,平均总量分别为0.58、0.01?mg/g。PCA结果表明,基于39种化学成分分析结果,不同产地不同品系瓜蒌皮品质存在明显差异。河北石家庄产“皖蒌7号”瓜蒌皮综合得分最高,河北产区与其他产区的瓜蒌皮差异明显,主要差异成分为药效成分氨基酸类和木犀草苷。结论?不同产地不同品系瓜蒌皮所含资源性成分种类基本一致,但从整体上分析评价,各类型资源性成分含量差异较大,传统药用瓜蒌产区所产部分品系瓜蒌皮中资源性成分总量及药效成分含量相比其他产区较高,研究结果可为瓜蒌皮临床用药选择和不同产地不同品系瓜蒌皮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不同产地百合药材中无机元素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er)测定两个主产地35批百合药材中20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并用EZ info、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百合中K、P、Mg、Ca、Na、Si、Fe、Al元素含量较高,含量范围分别为7.200×10~3~1.955×10~4μg·g~(-1),1.114×10~3~2.982×10~3μg·g~(-1),450.525~772.953μg·g~(-1),276.633~827.536μg·g~(-1),51.884~871.821μg·g~(-1),47.523~540.714μg·g~(-1),46.847~595.202μg·g~(-1),20.592~264.639μg·g~(-1),所有样品中均未检测到Hg。以20种元素含量为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绘制PCA(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得分图,35批百合药材被分成以产地为区分的两组。再结合直观的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IP(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处理结果综合给出各变量的权重系数,得出两产地主要的差异性元素为:K、P、Fe、Si、Na。结论:研究结果可为百合药材的种植栽培与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以苦参花资源化利用为目的,分析苦参花不同物候期中生物碱类、黄酮类资源性化学成分的含量,以期发现苦参花资源的潜在利用价值。采用UPLC-TQ-MS联用技术,对山西长治产苦参花中7个生物碱类及7个黄酮类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显示不同花期中都含有金雀花碱、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N-甲基金雀花碱、苦参碱、槐果碱7种生物碱,各碱总和为花蕾1.47%、半开花1.34%、盛开花1.17%、败花1.01%,其中主要生物碱为N-甲基金雀花碱、氧化槐果碱、氧化苦参碱,约占总生物碱量的83%;所测定的芦丁、木犀草素、槲皮素、异槲皮苷、三叶豆紫檀苷、苦参酮、苦参醇7种黄酮类成分,各黄酮总和花蕾495.2μg·g-1、半开花313.7μg·g-1、败花224.2μg·g-1、盛开花193.0μg·g-1,其中木犀草素的含量相对较高,约占所测总黄酮量的89%~94%。结果提示苦参花所含的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是其主要的资源性化学成分,可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双边栝楼果实各部位(皮、瓤、种子)中核苷类、氨基酸类化学成分的分析评价,为其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UPLC-MS/MS方法分析安徽产双边栝楼果皮、果瓤和种子中的氨基酸类、核苷类化学组成及含量。结果:从双边栝楼果实各部位中检测到氨基酸19种,所测得氨基酸类成分含量为栝楼果皮(3.23%)栝楼瓤(2.22%)栝楼子(0.591%),果瓤中精氨酸、瓜氨酸、丝氨酸、脯氨酸约占所测得氨基酸总量的62%,果皮中瓜氨酸、精氨酸、赖氨酸、谷氨酰胺约占所测得氨基酸总量的81%;种子中除精氨酸含量较高外,其他氨基酸含量均低于0.1%。各部位中胸苷和胞苷总量为栝楼果皮(116.9μg·g~(-1))栝楼瓤(38.09μg·g~(-1))栝楼子(23.38μg·g~(-1))。结论:双边栝楼果实各部位均含有较为丰富的游离氨基酸和核苷类化学成分,具有潜在的药用和营养保健价值;尤其是作为产地初加工废弃物的果瓤,值得深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7月~2014年7月接诊的8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给与分组治疗观察。对照组43例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4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搭配中医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痊愈15例、显效20例、有效7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6%;对照组痊愈11例、显效16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3.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出色,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肝癌是世界范围内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预后差且尚无有效治疗药物。淫羊藿用药历史悠久,临床可用于肝癌的治疗。现代研究表明,淫羊藿素、淫羊藿苷、宝藿苷Ⅰ和朝藿定C等C-8位异戊烯基取代的黄酮醇及其苷类成分,以及淫羊藿多糖(EPS)具有良好的抗肝癌活性,是淫羊藿抗肝癌的主要活性成分。淫羊藿中黄酮类成分可以通过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促进肝癌细胞凋亡、改善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抑制肝癌细胞免疫逃逸、抑制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逆转肝癌细胞耐药性、抑制肝癌起始细胞干性特征、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等多种机制发挥抗肝癌作用;EPS则主要通过调节机体免疫而发挥抗肝癌作用。淫羊藿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共同发挥抗肝癌作用,是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抗肝癌药物,但相关方面的综合分析尚有欠缺。基于此,笔者对淫羊藿抗肝癌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进行了梳理。此外,经过文献梳理发现,目前淫羊藿抗肝癌的研究集中在几个单体成分,并且从整体上阐释淫羊藿抗肝癌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不足,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为淫羊藿抗肝癌物质基础研究及其临床应用、合理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淫羊藿抗骨质疏松的物质基础并预测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分析14批淫羊藿的化学成分;以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为药效指标,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PLSR)建立UPLC-Q-TOF-MS/MS谱峰与ALP活性的谱效关系模型,筛选淫羊藿抗骨质疏松的药效物质基础;综合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比较毒物基因组学数据库(CTD),DAVID等在线平台及Cytoscape 3.6.1软件预测淫羊藿抗骨质疏松的可能作用机制。结果 UPLC-Q-TOF-MS/MS分析共指认谱峰61个,鉴定化合物56个。PLSR分析显示淫羊藿苷,宝藿苷Ⅰ,朝藿定A,箭藿苷A和宝藿苷Ⅱ与ALP活性的相关性较强,为淫羊藿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的潜在物质基础。基于网络药理学对上述5个成分的抗骨质疏松机制进行预测,共得到肿瘤坏死因子(TNF),雄激素受体(AR),雌激素受体1(ESR1)等7个关键靶点和内分泌及其他因素调节的钙吸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瞬时受体电位(TRP)通道的炎性介质调节等8条关键通路。结论 借助UPLC-Q-TOF-MS/MS,谱效关联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可以实现淫羊藿抗骨质疏松物质基础挖掘和机制研究,为淫羊藿抗骨质疏松的科学解释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本团队建立的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循环利用与提质增效模式及适宜技术体系,本文较为系统地对栝楼不同部位(果实、根、茎叶)的资源性化学物质、资源价值发现及其资源化利用策略等进行探讨,以期为实现栝楼深层次系统性开发利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提供引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采用UPLC-TQ-MS联用技术,对百合中8种成分进行分析测定。35个批次百合药材中王百合苷E、王百合苷F、王百合苷C及王百合苷B的质量分数分别在0.604 0×10~(-1)~18.62×10~(-1),0.680 0×10~(-2)~44.75×10~(-2),0.700 0×10~(-3)~29.65×10~(-1),0.170 0×10~(-1)~4.724 mg·g-1;绿原酸、咖啡酸、原儿茶醛及阿魏酸的质量分数分别在6.827×10~(-3)~16.07×10~(-3),0.111 0×10-4~79.71×10~(-3),0.593 7×10~(-3)~2.962×10~(-3),2.606×10~(-2)~45.89×10~(-2)mg·g-1。进行主成分分析,绘制PCA(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得分图及VIP图,35批百合药材被分成以产地为区分的2组,2个主产地百合样品中,阿魏酸和咖啡酸在2个产地的百合中含量差异较大,其他6种成分含量在两产地间相差较小。通过主成分分析的F综合评分,可将样品进行排序,结果发现,在综合排名的前10位,有8种百合为安徽霍山百合。建立基于的UPLC-TQ-MS用于百合多指标的质量评价方法,具有准确、高效、便捷等优点,为百合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和斑马鱼模型探讨瓜蒌薤白半夏汤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riary disease,COP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ETCM)、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以及国内外相关文献检索瓜蒌薤白半夏汤的主要活性成分,通过TCMSP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和TCMSP数据库获取COPD相关靶点,并采用交集法筛选出与瓜蒌薤白半夏汤活性成分作用的共同靶点。运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共有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借助斑马鱼炎症模型对筛选的靶点进行实验验证。结果瓜蒌薤白半夏汤共筛选出成分955个,潜在活性成分106个,核心活性成分如芹菜素、茴香酸、美迪紫檀素、金圣草黄素、香叶木素等74个,对应靶点1134个;PPI网络分析获得瓜蒌薤白半夏汤干预COPD的关键作用靶点408个,包括碳酸酐酶9(carbonic anhydrase 9,CA9)、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1(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1,PTGS1)、胰岛素(insulin,INS)、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 1,AKT1)、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MAPK1)、MAPK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等;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出与瓜蒌半夏薤白汤干预COPD作用相关的生物过程1096个,如炎症反应、细胞溶质、酶结合等;相关信号通路125条,如癌症通路、TNF信号通路、前列腺癌、缺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斑马鱼炎症模型实验结果显示,瓜蒌薤白半夏汤显著降低IL-6、B淋巴细胞2(B-cell lymphoma 2,BCL2)和EGFR mRNA表达水平(P0.05),降低半胱氨酸蛋白酶8(Caspases 8,CASP8)m RNA表达水平。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可能通过作用于EGFR、IL-6、BCL2、CASP8等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从而发挥对COPD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