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功能衰竭是儿科危重病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小儿肾功能衰竭防治水平,减少急性肾功能衰竭病死率,降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本研究对42例肾功能衰竭患儿的病因、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丝裂霉素C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51只眼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同时术中应用0.02%MMC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随访胬肉复发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角膜创面愈合良好,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胬肉复发3眼(复发率5.88%)。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术中应用MMC+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能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刘慧霞  高平  张康玉  金伟 《安徽医学》2013,34(6):721-722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33眼眼压控制不良(大于30 mmHg)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1例术中出现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1例术后第2 d出现局部脉络膜浅脱离,经扩瞳、激素治疗后恢复,其他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眼内出血、恶性青光眼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无需任何药物,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8~17 mmHg)。术后视力提高31眼,视力不变1眼,视力下降1眼。结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患者,为避免视功能进一步损害,应尽早行手术治疗,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两种常用手术方法切除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138例(138只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成A(67只眼)、B(71只眼)两组。A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球结膜瓣移植术;B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瓣移植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主观症状、结膜瓣充血水肿消退及角膜修复时间,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以及复发率。结果术后24 h两组主观症状有统计学差异,术后48 h、1周两组间主观症状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膜瓣充血水肿消退的时间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两组角膜创面修复时间:A组(3.7±1.0)d,B组(2.8±0.8)d,有统计学差异。术后3 d两组SIt均有增加,A组(15.59±1.54)d,B组(15.97±1.24)d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BUT术前与术后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2个月复发率,两组间(A组14.9%,B组2.8%)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瓣移植术后角膜上皮修复快,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例1患者,女,40岁,农民。右眼自幼视物不见,左眼被木柴击伤后视力减退7月,于2004年7月6日入院。眼部检查:视力:右眼手动/眼前,左眼0.1。右眼角膜光滑透明,前房清,瞳孔对光反射敏感,晶状体透明,散瞳见玻璃体混浊,眼底模糊,隐约见视盘颞侧约1.5PD白色巩膜暴露。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7岁,左眼眶内侧壁肿物摘除术后6 a,复发3 a,于2007年10月就诊于我院.患者6 a前无意间发现左眼眶内侧壁肿物,约2 cm×2 cm,在当地医院行手术摘除.据患者主诉,当时无任何不适,摘除的肿瘤组织质较硬,未做病理报告,术后无不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的受体间质表皮转化因子(c-met)激活是否能促进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和再生,以及HGF在慢性青光眼大鼠模型中可能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慢性高眼压组、慢性高眼压HGF注射组;灼烧3条巩膜上静脉制备慢性青光眼模型;烧灼巩膜上静脉术后立即在玻璃腔内注射4 μl HGF(1 μg/μl);iCare眼压计检查大鼠的眼内压变化;ELISA法测定前房内HGF水平;免疫染色检查c-met在视网膜细胞中的分布;使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dUTP缺口末端标记( TUNEL)染色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 p-Akt)、B细胞淋巴瘤基因-2(Bcl-2)和抗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xl(Bcl-xl)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术后早期眼压显著升高,并维持2周;与正常组相比,慢性高眼压大鼠组前房HGF明显升高;与慢性高眼压组相比,慢性高眼压注射HGF组TUNEL标记的RGC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在视网膜中,c-met主要在神经节细胞(RGC)层的细胞中表达;在视网膜样本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高眼压组p-Akt、Bcl-2和Bcl-xl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 05);与慢 性高眼压组相比,慢性高眼压 HGF 注射组 p-Akt、Bcl-2 和Bcl-xl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 05).结论 HGF可能通过激活Akt信号通路以及增加其下游的相关抗凋亡蛋白表达而发挥对慢性高眼压视神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10(IL-10)在青光眼引流物植入术后的动态表达,揭示其在术后瘢痕化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7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球结膜下植入不同的引流物材料,其中PMMA组植入表面涂裹聚一氯对二苯(Parylene C)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块; 硅胶-MMC组植入硅胶块,同时注射丝裂霉素C(MMC); 硅胶组植入硅胶块。收集术后第1、3d,1、2、3、4、8wk兔眼房水,采用ELISA法检测房水中IL-10蛋白表达。收集术后第1、2、3、4、8wk材料块周围结缔组织,采用HE染色检测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增生和炎症细胞浸润情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RT-PCR法检测组织中IL-10蛋白及mRNA的表达。

结果:HE染色显示硅胶组中成纤维细胞增生和炎症细胞浸润较PMMA组及硅胶-MMC组显著。ELISA检测显示术后早期三组房水中IL-10表达呈先增高再降低的趋势,术后第3d达高峰; 术后早期(第1d~3wk)硅胶组的表达高于PMMA组和硅胶-MMC组(均P<0.05),术后晚期(第4~8wk)三组表达无明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检测显示结缔组织中IL-10蛋白及mRNA的表达在术后第1wk最高,术后第2~3wk逐渐下降,术后第4~8wk再次升高,且硅胶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均P<0.05)。术后晚期(第4~8wk)结缔组织中IL-10蛋白的表达与成纤维细胞增生水平呈正相关性。

结论:青光眼引流物材料植入术后,IL-10表达呈先升高后逐渐降低,4wk后再次升高的动态过程,推测IL-10可能对瘢痕形成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复方电解质液和乳酸林格氏液对角膜功能的影响,为临床选择适宜的灌注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收集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以乳酸林格氏液为前房灌注的对照组和以复方电解质液为前房灌注液的试验组。术式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摘除伴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在术前、术后各随访点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中央角膜厚度、视力、角膜水肿、六角形细胞比例和内皮细胞变异系数等。

结果:患者60例60眼顺利完成术后随访,试验组30例30眼,对照组30例30眼。两组患者术后1、3d复方电解质液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大于乳酸林格氏液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0.046)。术后1、14d,乳酸林格氏液组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与复方电解质液组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0.014)。复方电解质液组患者术后第1d视力优于乳酸林格氏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

结论:在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复方电解质灌注液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可以更好地维持角膜内皮细胞结构的稳定,减轻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 复方电解质灌注液较乳酸林格氏液更适用于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