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 了解鼠药氟乙酰胺中毒的脑电图(EEG)表现。方法 对氟乙酰胺中毒患者的EEG表现与临床病情的关系进行总结。并与同期住院的85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EEG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6例氟乙酰胺中毒患者中EEG轻度异常8例,中度异常23例,重度异常15例。其EEG异常程度与临床症状和体征有平行关系。85例有机磷农药中毒EEG异常率和异常程度明显低于氟乙酰胺中毒,且无癫痫样放电。结论 对氟乙酰胺中毒中枢神经系统是否受到侵害,EEG异常率和异常程度明显低于氟乙酰胺中毒,且无癫痫样放电。结论 对氟乙酰胺中毒中枢神经系统是否受到侵害,EEG可以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相比较。氟乙酰胺中毒EEG异常率较高。异常程度相对较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肥厚性硬脑膜炎(HCP)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方法:报道1例HC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患者以头痛起病,伴视力下降;血液学检验:ANA(+);腰椎穿刺示:脑脊液压力≥330 mmH_2O;头颅MRI平扫+增强示:大脑镰、小脑幕、双侧额顶叶硬脑膜增厚伴强化;硬脑膜活检病理示:玻璃样变纤维血管组织中散在淋巴细胞、浆细胞,以血管周围较明显;免疫组化:CD138(散在+),IgG(个别细胞+),IgG4(个别细胞+);予以激素治疗,症状明显好转。搜索近5年报道的HCP患者189例,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头痛,所有患者头颅磁共振平扫+增强均见不同部位的硬脑膜肥厚伴强化,予以激素、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或手术治疗后,90%以上患者症状改善。讨论:HCP临床症状可表现为慢性头痛、颅神经受累、共济失调。需进一步完善血液学检验、头颅磁共振平扫+增强检查,必要时硬脑膜活检以确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水平的改变及其与病情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用ELISA法给63例PD患者和6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血清YKL-40水平检测,以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 CA)量表评分。并给PD患者进行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Ⅰ、Ⅱ、Ⅲ评分,评定病情。对PD患者的血清YKL-40水平与UPDRSⅠ、Ⅱ、Ⅲ评分、病程及Mo CA量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D组的血清YKL-40水平[(3.717±0.1015)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919±0.1827)ng/ml](P0.001)。PD患者的血清YKL-40水平与UPDRSⅠ无相关性(r=0.21,P0.05),与UPDRSⅡ、Ⅲ评分呈正相关(r=0.9251,r=0.7767;均P0.0001),与PD患者的病程亦呈正相关(r=0.4323,P0.01),与Mo CA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6985,P0.0001)。结论 PD患者的血清YKL-40水平显著增高,并与病情和认知功能密切相关。YKL-40可成为PD诊断和病情判断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在小鼠脑出血后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和HDAC6抑制剂Tubastatin A(Tub A)治疗组(Tub A 10 mg·kg-1治疗组和Tub A30mg·kg-1治疗组)。采用自体血注射法构建小鼠脑出血模型。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 NSS)量表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干湿比重法测量脑水肿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应用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HDAC6、激活型半胱氨酸蛋白酶-3、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脑出血后,HDAC6的表达明显升高,Tub A能显著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轻脑组织水肿程度,减少神经元凋亡数量,增加Bcl-2蛋白表达,抑制激活型半胱氨酸蛋白酶-3和Bax蛋白表达。结论小鼠脑出血后,Tub A特异性抑制HDAC6活性可上调Bcl-2,降低Bax和激活型半胱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减少神经元凋亡,从而改善脑出血模型小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6.
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脑出血是脑卒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7 d的死亡率为36.4%,30 d的死亡率为50.3%,1年的死亡率为59%。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研究发现脑出血有早期血肿扩大现象,并指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半定量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脑灰质核团铁含量的变化、探讨其在PD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PD患者(Honcn-Yahr分级为Ⅰ级10例、Ⅱ级9例、Ⅲ级9例、Ⅳ级6例、Ⅴ级6例)、33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在3.0T磁共振成像系统上行常规头颅磁共振成像后行磁敏感加权成像,经SWI后处理软件得到相位图像,然后在图像上手工绘制感兴趣区,分别测量黑质致密带、黑质网状带、红核、壳核、苍白球、尾状核头的信号值.结果 PD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黑质致密带、黑质网状带、红核、壳核、苍白球、尾状核头的信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0.043、0.003、0.023、0.001、0.033).PD组受累更严重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这种差异更明显.PD组黑质致密带和苍白球信号值与Hoehn Yahr分级呈显著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黑质致密带r=-0.943、苍白球r=-0.923.均P<0.01).黑质网状带、红核、壳核、尾状核头与Hoehn-Yahr分级相关性较小(黑质网状带r=-0.496、红核r=-0.480、壳核r=-0.494、尾状核头r=-0.471.均P<0.01).结论 利用SWI测定黑质致密带、苍白球的铁含量在PD诊断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并与Hoehn-Yahr分级有良好的相关性,能够反映PD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核因子-кBDNA(NF-кB)结合活性在缺血性脑损伤后的变化。及NF-кB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EMSA法观察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NF-кBDNA结合活性变化。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染色)及电镜观察脑缺血后CA1区神经原凋亡情况,结果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后海马CA1区NF-кBDNA结合活性于再灌注6h开始升高,再灌注12h达高峰,再灌注72h其结合活性仍保持一定水平,再灌注7d其结合活性达到对照组水平。再灌注24h海马CA1区出现凋亡细胞,再灌注72hCA1区凋亡细胞达高峰。结论 NF-кB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NF-кB在脑缺血再灌后的不同时间发挥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运动症状以及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94例PD患者以及90名健康对照者,利用ELISA法检测PD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并记录PD患者的年龄、多巴丝肼片剂量,并对所有PD患者行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三部分评分(UPDRSⅢ)、Hoehn-Yahr分期、ADL、Webster、疲劳严重度量表(FSS)、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自主神经功能量表(SCOPA-AUT)、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结果 PD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为(8.2士2.6)mg/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7.5±7.1)mg/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P<0.01).脂联素水平与PD患者的UPDRSⅢ评分、H-Y分期、Webster评分、ADL评分及PSQI评分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71,-0.82,-0.77,-0.64,-0.69;P< 0.05).结论 PD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且与PD患者的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均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1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合并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72h内)142例,所有患者均行头颅MRI检查明确诊断。根据入院后检测的HbA1c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Ⅰ组:HbA1c〉9.0%:Ⅱ组:7.0%〈HbA1c≤9.0%;Ⅲ组:HbA1c≤7.0%。所有患者于人院后24h内及出院3个月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评定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用Barthel生活指数(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定患者的病残程度。结果入院后3组患者的NIHS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随访结果示3组NIHSS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预后不良率为37.5%(18/48),Ⅱ组为31.4%(16/51),Ⅲ组为20.9%(9/43),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患者的HbA1c水平能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