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3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回顾性分析20年放射治疗后诱发的26例恶性肿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首发肿瘤包括食管癌3例、鼻咽癌13例、鼻腔癌1例、宫颈癌9例。放射源用^60Co及深部X射线。取用常规的分割照射,照射剂量为DT40~90Gy。26例放射治疗后在3~20年在原照射部位出现了继发恶性肿瘤.其中3例食管癌继发了纵膈肿瘤。13例鼻咽癌被继发硬腭鳞癌、扁桃体癌、软腭低分化腺癌。1例鼻腔癌继发恶性坏死性肉芽肿,9例宫颈癌继发了膀胱癌、前列腺癌、直肠癌。  相似文献   
2.
cyclin D1和p16蛋白在鼻咽低分化鳞癌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中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和p16蛋白的表达与鼻咽低分化鳞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yclin D1和p16在66例鼻咽低分化鳞癌和20例鼻咽部炎症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这两种蛋白与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复发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p16的缺失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P<0.0 5),而cyclin D1的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cyclin D1的过表达在有复发组高于无复发组(P<0.05),而p16的缺失表达与复发无关(P>0.05) .p16的缺失表达和cyclin D1的过表达均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p16的缺失表达和c yclin D1的过表达小于5年生存组均明显高于大于5年生存组(P<0.05).结论 p16的缺失表达可能与淋巴结的转移和预后有关;cyclin D1的过表达可能与复发和预后有关.p16和cyclin D1均有可能独立作为鼻咽低分化鳞癌的预后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3.
我院在2004~2008年做CT增强扫描6000余例.在增强扫描中,通过加强护理,减少过敏反应和不良反应的发生,使患者顺立安全接受CT增强检查.  相似文献   
4.
56例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期放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单纯放疗和同期放化疗两种治疗方法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方法]将56例T3-4N3M0鼻咽癌病人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对照组)和同期放化组(放化组)各28例。放疗:两组病人均使用常规分割外照射,使鼻咽部剂量达到70~78Gy,颈部剂量达到66~80Gv。化疗:放化组采用顺铂、氟尿嘧啶(5-Fu),1次/周,共用3~6个周期。[结果]对照组28例病人均按计划完成治疗,放化组中有6例病人因严重放化疗反应未能按计划完成。对照组和放化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71.42%、75.00%(P〉0.05);3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8.57%、25.00%(P〈0.05);3年累计复发率分别为14.28%、17.85%(P〉0.05);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7.85%、64.28%(P〈0.05)。[结论]局部晚期鼻咽癌顺利完成同期放化疗的患者,远处转移率及无瘤生存率体现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晚期下咽低分化或未分化癌患者通过常规放射治疗、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加和不加同步化疗的近期疗效和副反应。方法72例晚期低分化或未分化下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即常规放疗(CIR)组、后程加速超分割(AH-FR)组和后程加速超分割加同步化疗(AHFR CC)组。结果三组在放疗半量(36Gy)时下咽病灶有效(PR CR)率分别为54·2%、54·2%和70·8%;颈部转移灶有效(PR CR)率分别为54·2%、54·2%和70·8%;全量放疗结束时下咽病灶完全消退(CR)率分别为66·7%、83·3%和87·5%,CIR组与AHFR C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颈部转移灶完全消退(CR)率分别为70·8%、83·3%和91·7%,CIR组与AHFR C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放化疗毒副作用所致恶心呕吐和骨髓抑制等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晚期下咽低分化或未分化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加同步化疗较单纯常规放疗疗效好,但毒副作用较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疗效。方法 将76例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分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联合化疗(LCAF+CT)组及常规放疗联合化疗(CF+CT)组。LCAF+CT组于放疗前先行诱导化疗2次,化疗后先行常规分割放疗至36 Gy,缩野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至原发灶总剂量60~66 Gy。CF+CT组化疗方法与LCAF+CT组相同,放疗采用常规分割,原发灶总剂量为60~66 Gy。结果 LCAF+CT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6 %,47.4 %,34.2 %,CF+CT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3.7 %,31.6 %,18.4 %。两组间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AF+CT组毒副反应较重,两组的死亡原因主要为局部复发,其次为远处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AF+CT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可以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虽毒副反应略增加,但患者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是完整的教学管理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对于促进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基础部于1986年开始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肺癌的CT、MRI诊断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影像学进展 ,CT、HRCT、CT造影、MRI、PET等先进技术的应用 ,对早期发现肺癌及术前明确诊断机会越来越大 ,影像学的肿瘤分期越来越接近病理改变。目前 CT是影像学无创性肺癌诊断最有效、最特异的方法 ,随着 MRI应用 ,MRI与CT相结合 ,对肺癌的诊断更明确 ,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尤其对碘过敏不能行 CT增强检查者。本文重点讨论 CT与 MRI相结合的优势和特点 ,对早期发现肺癌和术前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 41例 ,女 2 0例 ,年龄 6 0~ 79岁 ,平均年龄6 4岁。主要为咯血 ,以痰中带血丝多见 ,咳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不同射野放射治疗无口咽侵犯的T1~2N0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T1~2N0M01992年福州分期鼻咽癌病人随机分为面颈联合野组(A组)和面颈分野组(B组).A组先设面颈联合野和下颈切线野,均照射36Gy后改双耳前野24Gy,鼻前野8~10Gy和颈前切线野14Gy;B组设置双耳前野60Gy,鼻前野8~10Gy,颈前切线野50Gy.结果 放疗结束时,鼻咽原发灶消退率A组和B组分别为96.4%和92.9%,两组无显著差异.A,B两组病人5年总生存率均为75%.面颈分野组1例发生放射性颈脊髓损伤,但是研究组在治疗中较对照组减少了放射性咽喉炎及粘膜反应.对照组3例发生放射性颞颌关节损伤,其中1例为3级损伤.对照组26例发生放射性唾液腺受损口干发生率为92.9%,其中10例为2级损伤,远远高于治疗组的89.3%,5例为2级损伤,但由于病例少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对此需进一步观察.结论 无口咽侵犯的T1~2N0鼻咽癌病人选用面颈联合野或面颈分野,生存率无显著差异,远期放射损伤情况面颈分野体现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周剂量奈达铂化疗同步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81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奈达铂同期适形放疗组(CRT组)和单纯适形放疗组(RT组)。RT组患者仅行适形放疗,CRT组患者在适形放疗的基础上加用奈达铂。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鼻咽部肿块残存率:CRT组为12.2%(5/41),RT组为20.0%(8/40);颈部肿块残存率:CRT组为17.1%(7/41),RT组为37.5%(15/40),CRT组明显低于RT组(P<0.05);CRT组和RT组1、3年生存率分别为92.7%(38/41)、75.6%(31/41)和92.5%(37/40)、70.0%(28/40)(P>0.05)。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和Ⅲ度口腔黏膜反应。结论:小剂量奈达铂每周化疗同步放疗可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颈淋巴消除率,其不良反应可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