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十二指肠憩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孙贤久  王连源 《新医学》2006,37(9):622-624
十二指肠憩室多为一种先天性疾病,早在1710年由CHOMEL描述,临床上并不少见,在消化道憩室病中其发生率仅次于结肠,男女发病率无差异,多见于年龄50岁以上者.十二指肠憩室主要好发于降部内侧,尤以乏特壶腹周围为多,临床上与胆胰疾病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内镜下皮圈套扎(EBL)治疗Dieulafoy病变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收治的11例Dieulafoy病变出血采用EBL治疗。结果11例患者全部套扎成功,早期止血率为100.00%。1例术后24h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率为9.09%,经再次套扎治疗后出血停止,转外科手术率为0。随访18个月,均未发生上消化道出血,长期止血率为100%。结论EBL是内镜治疗Dieulafoy病变出血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ERCP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急性反应期中的作用与地位。方法回顾分析92例ABP患者,根据是否早期接受急诊ERCP分为ERCP组(ERCP组,52例)和非ERCP组(N-ERCP组,40例)。观察ERCP组中胆总管微小结石或胆泥发生率;比较两组重症胰腺炎发生率、腹痛缓解时间、血清淀粉酶及肝功能变化。结果 ERCP组中49例急诊ERCP治疗成功,成功率达94.2%。ERCP组中,胆总管微小结石及胆泥共6例,占胰腺炎病因11.5%(6/52);ERCP组重症胰腺炎发生率[5.8%(3/52)]明显低于N-ERCP组[20%(8/40)](P<0.05)。ERCP组腹痛缓解时间(3.5±1.1 d vs 5.0±1.5 d)、血清淀粉酶下降速度(50±135 U/L vs 201±120 U/L)、肝功能(TBIL:125±114μmol/L vs 250±140μmol/L;ALT:210±183 U/L vs 452±215 U/L;GGT:241±198 U/L vs 450±285 U/L)改善情况均优于N-ERCP组(P<0.05)。结论急诊治疗性ERCP可显著缓解临床症状和降低重症胰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分析蛋白酶体成熟蛋白(proteasome maturation protein,POMP)的表达量,探讨酒精对肝脏蛋白酶体成熟的影响。方法利用灌胃的方法建立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分批于6、8、10、12周处死大鼠。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POMP m RNA表达量。结果荧光定量PCR显示蛋白酶体成熟蛋白POMP基因表达水平随摄酒增多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结论酒精摄入可影响蛋白酶体成熟,酒精导致的蛋白酶体成熟机制异常可能在蛋白酶体功能下降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透明帽在食管尖锐异物取出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内镜中心取出的食管尖锐异物124例。男性76例,女性48例。年龄16~82岁。无透明帽辅助胃镜取出组54例,透明帽辅助胃镜下取出组70例。比较两种治疗的视野清晰率,异物取出时间、成功率、粘膜损伤发生率,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透明帽辅助组患者异物取出平均时间为(234.14±67.38)秒,无透明帽辅助者取出平均时间为(337.11±116.61)秒,前者比后者时间明显缩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透明帽辅助组取出成功率及视野清晰率优于无透明帽辅助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透明帽辅助组患者粘膜损伤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无透明帽辅助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透明帽辅助取食管尖锐异物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视野清晰可及成功率,降低粘膜损伤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直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腹腔内镜探查对腹膜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膜恶性肿瘤患者NOTES腹腔内镜探查的内镜表现、肿瘤病理学诊断及肿瘤来源。结果53例腹膜恶性肿瘤患者中,腹膜结节型32.2%,腹膜溃疡型22.6%,腹腔肿块型22.6%,腹膜浸润型13.2%,网膜包裹型9.4%。腹膜恶性肿瘤肿瘤病理学诊断结果:淋巴瘤17.0%,间质瘤15.1%,腹膜粘液细胞癌11.32%,腹膜间皮瘤11.32%,腹膜转移癌45.3%。24例腹腔转移癌的组织来源:卵巢癌腹腔转移29.2%,胃癌腹腔转移16.6%,结肠癌腹腔转移12.5%,原发性肝癌腹腔转移12.5%,胰腺癌腹腔转移8.3%,十二指肠乳头癌腹腔转移4.2%、胆管细胞癌腹腔转移4.2%,原发病灶不明者12.5%。结论NOTES腹腔内镜探查对腹膜病变检查直观性强,获取病理标本靶向性好,是诊断腹膜恶性肿瘤的安全有前方法。  相似文献   
8.
孙贤久 《吉林医学》2014,(12):2645-2646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社会心理因素的特点。方法:运用社会支持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oronto Alexi thymia Scale,TAS)测定120例患者评分。结果:病例组患者三项测试中的评分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有负面影响,应早期采取干预。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制备胃食管反流病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健康6~12月龄的Beagle实验犬12只,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采用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制备胃食管反流病动物模型,比较制备前7d和后7d实验犬食管压力情况、pH情况以及病理学检查情况。结果 12只行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的实验犬,无死亡,全部存活,其中有8只术后出现反流,另外4只术后未出现反流,建模成功率为66.7%。制备前实验犬食管压力明显大于制备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12,P<0.05)。制备后的实验犬反流次数、反流最长时间和反流率均大于制备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68,4.037,4.006,P<0.05),但反流>5min的次数制备前与制备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51,P>0.05)。从病理学检查情况来看,制备前的正常实验犬食管组织呈现明显的复层鳞状结构,上皮层内有少量炎症细胞存在,其他各层均正常。而制备后的实验犬的食管组织中上皮层存在明显的膨胀和增厚,黏膜层有大量的炎症细胞存在,此外部分肌层还存在断裂等情况。结论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是一种简单可靠的制备胃食管反流病动物模型的方法,该法制备胃食管反流病动物模型具有成功率高,不影响实验动物解剖结构,与胃食管反流发病机制吻合等特点,可用于评价胃食管反流的内镜治疗或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