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出血的常见病因,经典的手术夹闭瘤颈和介入栓塞动脉瘤腔成为主要的治疗策略,如何评价二者的关系和地位,多年来一直是神经外科讨论的重点。本文就我科近日手术央闭和介入栓塞联合治疗1例复杂颅内动脉瘤的情况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主办的2006北京市神经外科学术研讨会上进行讨论,与会的各位专家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的特点和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颈内动脉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的手术经验。手术均采用翼点人路,床突旁动脉瘤病例预先暴露颈部颈内动脉以备临时阻断。从硬脑膜内磨除前床突、视神经管上壁以及外侧嵴,以显露动脉瘤的近侧角。术中采用逆向抽吸法使动脉瘤塌陷,如动脉瘤内含机化血栓,则在临时阻断后切开瘤体,用CUSA和取瘤镊去除瘤内血栓,再将动脉瘤夹闭并达到视神经减压的目的。术中监测脑电图和体感诱发电位,并采用术中超声多普勒检查动脉血流。结果46例动脉瘤直接夹闭,2例海绵窦段动脉瘤行动脉瘤孤立并分别做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隐静脉移植颈外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43例术后行DSA检查,绝大多数动脉瘤夹闭满意。按GOS评分术后良好为41例(85.4%),差为5例,死亡2例。结论充分显露、合理应用临时阻断技术、有效的动脉瘤减压,以及术中应用电生理监测和超声多普勒检查等辅助措施,能够取得动脉瘤的满意夹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动脉瘤(MCAAs)伴侧裂区血肿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经验. 方法 同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1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21例MCAAs伴侧裂区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MCAAs伴侧裂区血肿的经验. 结果 本组患者中12例行单纯动脉瘤夹夹闭,8例行动脉瘤重新塑形并多枚动脉瘤夹夹毕,1例行动脉瘤孤立、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架桥术;患者出院时GOS评分:4~5分16例;3分3例;2分1例;1分1例,其中神经功能障碍好转者15例,神经功能障碍无变化4例,神经功能障碍加重者1例,死亡1例. 结论 MCAAs伴侧裂区血肿,应防止误诊为高血压脑出血,显微外科手术中行载瘤动脉血流监测及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刺激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迷走神经,探讨迷走神经刺激(VNS)对脑缺血神经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26只,根据体质量大小编号,计算机随机分成假手术组(6只)、模型组(10只)、VNS治疗组(10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VNS治疗组于模型建立30 min后开始刺激颈部右侧迷走神经,刺激强度0.5mA,间期0.5ms,频率20Hz,在1h内每隔5min刺激1次,每次持续30s。模型组重复VNS治疗组步骤,但不予刺激。假手术组重复实验步骤,但既不栓塞血管也不刺激神经。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脑血流变化。24 h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行免疫组化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及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IL-6、caspase-3阳性细胞数、神经细胞凋亡计数明显增加[(20.7±5.0)个/高倍镜(HP)比(2.3±1.0)个/HP,(44.5±9.5)个/HP比0,(30.9±9.0)个/HP比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模型组相比,VNS治疗组的IL-6阳性细胞数[(10.9±3.7)个/HP]、caspase-3的阳性细胞数[(18.9±6.7)个/HP]及神经细胞凋亡计数[(14.0±5.2)个/HP]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模型组与VNS治疗组在造模前及造模后各个时期的脑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NS对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与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及减少炎性反应有关,可能与皮质脑血流改变无关。  相似文献   
5.
颅内多发动脉瘤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颅内多发动脉瘤外科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63例颅内多发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将出院时的GOS评分作为预后良好(4—5级),差(1—3级),分别评价了年龄、性别、治疗手段、术前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动脉瘤部位、侧别、大小、数量等因素的影响。结果GOS评分预后良好49例,差1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与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因素与预后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术前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会影响颅内多发动脉瘤病人的疗效,治疗方案的选择会提高其疗效。手术和介入的治疗效果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术中多普勒微探头超声在复杂动脉瘤血管架桥及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动脉瘤病人行动脉瘤血管架桥及重建手术的经验。术中分别在血管架桥及重建手术前后进行吻合血管和移植血管血流的检测,并在孤立动脉瘤后对动脉瘤及载瘤动脉进行血流检测。结果在血管架桥及孤立动脉瘤后,多普勒检测显示本组动脉瘤内血流均消失,移植血管通畅。结论在动脉瘤血管架桥及重建手术中,术中多普勒微探头超声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7.
例1 女,34岁.因间断性头痛、双眼视力下降3个月入院.检查:视力:左0.1,右0.3,双视乳头水肿,双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回顾性总结87例颅内动脉瘤术中预防出血及出血后的处理。结果:8例发生术中破裂,占同期动脉瘤手术的9.2%;分别采取动脉瘤夹闭、孤立、切除等方法处理动脉瘤;术后GOS评分:良好4例,重残3例,死亡1例。结论:颅内动脉瘤术中出血的关键在于对载瘤动脉的控制,充分的脑池开放和临时阻断可以有效的预防术中动脉瘤破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在复杂动脉瘤血管架桥及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2~2008年24例复杂动脉瘤病人进行动脉瘤血管架桥及重建手术,术中分别采用动脉瘤切除远近端血管吻合,动脉瘤孤立加大隐静脉高流量搭桥或颞浅动脉低流量搭桥等方式处理动脉瘤,实时进行体感诱发电位监测:胫后神经刺激,记录双侧皮层的SEP。将P40波幅下降一半作为脑缺血的预警信号,潜伏期延长3ms作为参考。结果4例行动脉瘤切除远近端血管吻合,16例行大隐静脉高流量血管搭桥术,4例行颞浅动脉低流量血管搭桥。监测结果:Ⅰ型无变化16例;Ⅱ型加重但逐渐恢复:波幅下降一半,但稳定且略有回升4例;Ⅲ型加重无恢复:波幅下降一半,且继续下降,升高血压也无明显改善3例;Ⅳ型波形扁平且无恢复1例;Ⅴ型波形消失0例。结论在复杂动脉瘤手术中,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的监测可以提示血流阻断后脑供血情况及功能区脑灌注状态。对颅内动脉瘤手术的安全性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减少了手术风险,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根据影像学特点和临床症状将ChiariⅠ畸形伴脊髓空洞症进行分型,并探讨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根据影像学特点将148例病人分为四型:Ⅰ型(中央管扩张型空洞)62例,Ⅱ型(中央管腊肠型空洞)26例;Ⅲ型(颅后窝狭小型空洞)42例,Ⅳ型(齿状突内陷型空洞)18例。采用枕大池成形术68例,枕大池成形术 空洞穿刺术12例,颅后窝有限扩大修补术50例,齿状突磨除术18例。结果术后早期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者87.8%,无变化10.8%,加重1.3%,无死亡病人。结论将ChiariⅠ畸形进行分型,根据不同的类型和临床症状采用不同的术式而不拘泥于某种固定术式,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