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7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As)是脂质沉积于血管壁引起的一种慢性血管疾病,以脂质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和炎症为主要特征,为冠心病、心力衰竭和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铁死亡是一种新型调节性细胞死亡方式,其本质为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物累积引起的细胞死亡,在形态学、生物化学和遗传学方面与其他类型的细胞死亡不同。铁死亡发病机制复杂,其机制主要与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抗氧化系统活性、铁代谢、铁自噬、脂质过氧化程度等多个途径有关。铁死亡在As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参与As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巨噬细胞炎症、泡沫细胞形成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等多个病理过程,已成为As研究的新靶点。中医药是我国独有且富有价值的医学科学,具有深厚的理论沉淀和实践积累。研究表明中药复方、中药单体及活性成分可调控血管相关细胞铁死亡,对As的防治具有独特优势。该文主要对铁死亡在As各病理环节中的作用及相关中医药干预进行综述,旨在从铁死亡角度为中医药防治As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ockett综合征(CS)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腔内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6年4月收治的27例CS诱发DVT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下肢静脉造影;18例置入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并行髂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及深静脉置管溶栓,其中6例植入支架;7例患者行下肢深静脉造影及置管溶栓;2例患者行浅静脉溶栓。结果:23例术后恢复良好,复查造影发现深静脉通畅,血栓基本消失,4例出院时肢体有轻-中度肿胀;术后2例因滤器内血栓而转为永久性滤器;围手术期无肺栓塞及严重出血事件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至3年(平均18个月),3例活动后仍有下肢肿胀,余24例下肢无肿胀,缓解率达88.9%;彩超发现4例髂静脉闭塞,23例髂静脉通畅,通畅率达85.2%。结论:腔内治疗作为一种安全、微创的方式,可有效治疗CS合并DVT。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瓜蒌-薤白药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主动脉斑块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及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饲养ApoE-/-小鼠40只复制AS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瓜蒌-薤白组、雷帕霉素组、阿伐托他汀组,以普通饮食C57BL/6J小鼠10只为正常组。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瓜蒌-薤白组、雷帕霉素组及阿伐托他汀组每日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共8周。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酶标仪检测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主动脉油红O染色观察并测量主动脉斑块面积占总面积之比。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中膜VSMCs增殖相关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水平。透射电镜观察VSMCs自噬小体并检测VSMCs自噬相关蛋白酵母ATG6同源物(Beclin-1),酶联相关轻链蛋白Ⅱ(LC3Ⅱ),p62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瓜蒌-薤白组可显著减少AS小鼠主动脉脂质积累及斑块面积,降低TC,TG,LDL-C水平(P<0.01),升高HDL-C(P<0.05)。瓜蒌-薤白显著降低主动脉VSMCs内增殖相关抗原PCNA及α-SMA水平(P<0.01),抑制VSMCs过度增殖;瓜蒌-薤白显著上调主动脉VSMCs内Beclin-1及LC3Ⅱ蛋白表达,降低p62积累(P<0.01),增加VSMCs自噬小体的表达,上调VSMCs自噬水平。结论:瓜蒌-薤白调节AS小鼠体内血脂水平,抑制主动脉VSMCs过度增殖抑制AS小鼠主动脉的斑块形成,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VSMCs自噬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鉴定中药藤黄中桥环类化合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联用仪(HPLC-ESI/MS)研究新藤黄酸和藤黄酸在正离子检测方式下的一级质谱和多级质谱,归纳其ESI碎裂规律。采用C18反相色谱柱分离并检测了藤黄中的16种化合物;通过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与电喷雾质谱联用获得了相应化合物的最大紫外吸收和相对分子质量信息,并利用质谱的源内碰撞诱导解离技术(CID)结合文献报道鉴定了10种化合物的结构。这种研究方法对其他天然产物特别是微量成分结构分析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鲁传华  吴鸿飞  闵智伟 《中成药》2008,30(5):674-677
目的:制取蜂胶纳米粒分散体。方法:通过拟三元相图,利用复合油水体系和微乳技术直接研制了蜂胶纳米分散体。结果:纳米颗粒平均粒径110nm,粒径分布较窄,含量可达94mg/mL,溶解度提高了约2500倍。结论:本文制取的蜂胶纳米粒在水中有较高溶解度,加任意量的水冲稀也不会出现浑浊或聚集现象,这是目前市场上出售的蜂胶软胶囊所不具有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HPLC法测定藤黄中藤黄酸和新藤黄酸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藤黄中藤黄酸和新藤黄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ypersil ODS 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0.1%冰醋酸水溶液(93:7),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360nm,外标法定量。结果藤黄酸线性范围为2.45~49μg,回归方程Y=11334.8+232781X(r=0.9999,n=5),平均回收率99.3%,RSD=1.02%(n=6);新藤黄酸线性范围为2.55~51μg,回归方程Y=75197.5+226301X(r=0.9997,n=5),平均回收率100.5%,RSD=1.48%(n=6)。结论本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简便、可靠,可作为藤黄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水平与继发急性肺损伤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5月经全主动脉CTA以及超声心动图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的AAD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按静态吸氧状态下氧合指数(PaO2/FiO2)大小将患者分为肺损伤组(21例)与非肺损伤组(35例)。随机选取健康体检人员30例为对照组。AAD患者入院后每4 小时抽血次,对照组受试者仅抽取1次清晨空腹肘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MGB1、RAGE水平,同时检测PaO2、计算PaO2/FiO2。 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AAD患者入院后24 h的HMGB1、RAGE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两者在肺损伤组均明显高于非肺损伤组(均P<0.05)。两组AAD患者入院后HMGB1、RAGE水平不断上升,而PaO2/FiO2逐渐降低,并均入院后48~60 h达到峰值,肺损伤组的3项指标的变化幅度均明显大于非肺损伤组(均P<0.05);随着发病时间的推移,HMGB1、RAGE水平达到峰值后下降,PaO2/FiO2逐渐回升。AAD患者中,HMGB1与RAGE水平与PaO2/FiO2均呈明显负相关(r=-0.940、 -0.794)。 结论:HMGB1/RAGE信号通路可能在AAD肺损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HMGB1、RAGE水平的升高,肺损伤程度逐渐加重,监测HMGB1、RAGE水平可以对AAD并发肺损伤的风险进行评估;对HMGB1/RAGE信号通路深入研究可能会为AAD肺损伤的干预提供靶点。  相似文献   
8.
关节牵伸器及Ilizarov技术矫治小腿肌挛缩致膝踝关节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小腿严重伤害时,肌肉挛缩导致僵硬的膝关节屈曲畸形和马蹄足畸形,传统的治疗手段往往无法取得满意的疗效且容易导致严重的后果.目的:观察Ilizarov技术矫治小腿肌挛缩导致膝及足踝部畸形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2002-05/2008-01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矫形外科.对象:应用Ilizarov技术牵伸治疗小腿肌肉挛缩导致的足、踝及膝关节畸形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13~31岁,平均19.5岁;左下肢13例,右下肢10例.方法:术前测量畸形角度、大腿和小腿的最大直径以及足的大小.根据肢体的情况,挑选牵伸器组件,组装好有个体化特征的Ilizarov牵伸器人体框架.术中进行有限的软组织松解或仅根据畸形部位及情况安装牵伸器.术后缓慢牵伸(0.5~1.0 mm/d),逐渐矫正畸形并适当过牵,使畸形得到良好的矫正.主要观察指标:①畸形的角度及矫正情况.②关节的活动度变化.③并发症发牛情况.结果:23例中,13例残留畸形小于5°,关节活动度与对侧正常关节比较相差小于10°,没有并发症;8例残留畸形小于15°,关节活动度与治疗前比较没有差异,仅有轻微的并发症不影响治疗结果;5例残留畸形小于30°,关节活动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不大,有影响较人的但是短暂的并发症,或并发症较轻但需要后续手术.牵伸过程中,1例发生股骨干的骨折,6例关节轻度脱位,经及时调整牵伸器后最终矫正效果满意.19例平均随访34个月.7例畸形有所复发,其中角度进展大于20°5例,角度进展大于30°2例,均应用支具继续治疗.结论:应用llizarov技术及原理,经皮穿刺针在膝关节上下或足踝部安装具有个体化特征的外固定牵伸器,通过缓慢的机械牵伸,可以使膝关节及踝足属曲畸形得到逐渐的矫正.  相似文献   
9.
组合性手术治疗脊柱裂后遗踝足畸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脊柱裂后遗踝足畸形的外科治疗策略以及不同踝足的畸形手术组合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107例脊柱裂后遗踝足部畸形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44例,女63例;年龄1.3~52岁,平均17.7岁;双踝足畸形58例,单侧49例(左侧22例,右侧27例)。马蹄足畸形类99足,行跟腱延长及肌腱移位术;跟行足畸形类25足,行踝前肌腱松解及肌腱移位术;内外翻足畸形类17足,行肌腱移位及跟骨截骨术;连枷足畸形15足,行跟距关节融合及跟腱短缩术;爪形趾畸形9足,行趾间关节融合或Ilizarov技术牵拉矫正。采用AOFAS综合评分系统从主观疼痛感觉、客观功能检查等方面评定疗效。结果:107例中79例127足获得随访,时间48~180个月,平均64个月。根据AOFAS综合评分系统,结果优89足,良26足,中9足,差3足。结论:脊柱裂踝足畸形外科治疗策略包括矫正畸形、平衡肌力、稳定关节和保留足的弹性4个基本原则。针对不同类型足畸形,采用相应的组合性手术方案进行治疗,不但可以有效的矫正畸形,而且能改善患者的行走功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WGT与人体生理反应之间的关系,为热环境强度作训人员提供其军事活动允许时间值。结果:(1)短期强度作训时,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生理反应即达最大应激水平;(2)生理反应随着运动速度的加快(或增加运动强度)而增强;(3)实验结束时的HR、Tre、出汗量,I组为178±14b/min、39.3±0.6℃、1.321±0.196/h,Ⅱ组为182±12b/min、40.0±0.4℃、1.639±0.291/h,Ⅲ组为163±12b/min、38.3±0.6℃、1.671±0.3071/h.依据上述结果,作者推荐军事活动允许时间,Ⅰ、Ⅱ、Ⅲ组应分别控制在88、74和28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