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地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一针法颈丛阻滞麻醉579例的总结分析。四组不同药物配比成功率在88.8%~98.3%,肯定了该法的安全、满意及简便,提出了较大手术适应范围。分析了失败及并发症产生的可能原因及其改进措施。比较不同麻醉配比各组的效果。第一组0.15%地卡因+1%利多卡因,第二组1.2%~1.5%利多卡因和第四组0.375%布比卡因成功率在97%~98.3%,基本相同。而第三组0.2%地卡因成功率88.8%,有显著差异。布比卡因持续时间最长,术后也有镇痛作用,未发现有呼吸抑制现象,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尼卡地平联合艾司洛尔在颅内动脉瘤螺旋圈栓塞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内动脉瘤采用电解可脱性螺旋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栓塞术损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好,目前有增多的趋势。但动脉瘤栓塞过程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是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1],因此术中维持循环稳定至关重要。在此观察了尼卡地平联合艾司洛尔用于颅内动脉瘤GDC栓塞术的  相似文献   
3.
鞘内吗啡 (即蛛网膜下腔吗啡Intrathecalmor phine) 70年代末期首次用于临床治疗癌痛以来[1] ,许多疼痛专家对该疗法进行过比较全面的研究 ,发现鞘内吗啡对严重、顽固性疼痛有独特的功效 ,同时发现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有关文献对鞘内吗啡镇痛的现状进行综述。1 鞘内吗啡治疗疼痛的依据70年代用放射自显影 (Autoradiographycolly)技术证实 ,在动物脑和脊髓的胶状质内存在阿片受体[2 ] ,这种受体对阿片类药物具有亲和力 ,阿片类药物与阿片受体结合后 ,防止了受体接受“P”物质 ,从而阻碍伤害信…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麻醉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28例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麻醉组(GE组)和单纯静吸复合全麻组(G组),每组各14例。分别监测人工气腹前和气腹后1、2、3h的MAP、ECG、HR、SpO2及PETCO2的情况,并同时进行血气分析和血肾上腺素(E)及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的测定。结果于气腹后1、2、3h时,E和NE值两组均较气腹前升高,但G组升高尤为显著(P<0.05),而组间比较,GE组明显低于G组(P<0.05);G组MAP、HR均较气腹前升高(P<0.05),GE组HR较气腹前降低(P<0.05),而组间比较,MAP、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值与气腹前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气腹后3hpH值低于正常值,与气腹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麻醉可有效地抑制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因较长时间气腹所引起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两种给药方式的吗啡用于老年上腹手术后自控镇痛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提高吗啡的硬膜外术后自控镇痛(PCEA)质量,探索老年人上腹部手术PCEA的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少的用药方法。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65岁以上,择期在全麻复合连硬麻醉下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20例。A组在手术开始前20min将吗啡2mg 氟哌啶2.5mg 地塞米松5mg混合液1次性注入硬膜外腔;B组在术毕将上述等剂量混合液注入硬膜外腔。回病房后,所有病人均用珠海Fomia输注泵开始PCEA。术后4、8、12、20、24、30、36和48h由专人随访并记录镇痛效果、舒适程度及不良反应,监测SPO2、ECG、HK、BP和呼吸。结果A组镇痛效果优于B组,且副作用少。结论A组给药方式是老年人上腹部手术PCEA的一种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少的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6.
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麻醉科(116011)吴崇天机械通气是以机械进行辅助或控制呼吸的方法。它可增加通气量,改善换气功能,维持一定血氧浓度,在心肺复苏、呼吸衰竭及重危病人抢救中日益得到普遍应用、机械通气主要指呼吸机的应用,现将有关呼吸...  相似文献   
7.
休克病例的麻醉处理是临床麻醉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总结了对25例次休克患者,实行氯胺酮与 r—OH 复合麻醉的经验。麻醉诱导用氯胺酮,成人100毫克静注,小儿以8~10毫克/公斤、体重,肌注。麻醉维持用r—OH或氯胺酮静注。该法诱导迅速,对呼吸、循环无抑制;麻醉操作及管理简便易行,效果比较满意,起到麻醉与抗休克的双重作用,适用于多种类型的休克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复合艾司洛尔用于维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循环功能稳定的可行性。方法选择90例LC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硝酸甘油组,C组为硝酸甘油复合艾司洛尔组,每组各30例。3组均选用全麻。在二氧化碳充气前5min,B组开始硝酸甘油静脉泵注,C组除硝酸甘油外同时复合艾司洛尔0.1mg/(kg·min)持续静脉泵注,并根据MAP的波动调节硝酸甘油的泵注速度,手术结束时停用硝酸甘油和艾司洛尔。观察并记录气腹前(T0)、气腹后15min(T1)、气腹后30min(T2)及术毕10min(T3)的MAP、HR、SpO2、ECG、PETCO2的情况,并计算HR与收缩压(SBP)的乘积(RPP)及B、C两组硝酸甘油的用药量。结果T1、T2、T3与T0比较,A组MAP、HR、RPP明显增加(P<0.05),B组HR和RPP明显增加(P<0.05);T3与T2、T0比较,B组MAP、HR、RPP明显增加(P<0.05);T1、T2、T3时,B组与A组比较,MAP明显降低(P<0.05),C组与A组比较,MAP、HR、RPP明显降低(P<0.05);C组硝酸甘油的用量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硝酸甘油复合艾司洛尔可有效地维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循环功能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麻醉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循环功能及血气的影响。方法:28例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麻醉组(GE组)和单纯静吸复合全麻组(G组),每组14例。GE组于T7-8间隙硬膜外穿刺麻醉平面上达T4,下达T12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分别监测并记录人工气腹前和气腹后1、2、3h的MAP、ECG、HR、SpO2及PaCO2的情况,并同时于各时间点抽取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G组除无硬外阻滞及需术中及时补充芬太尼外。余与GE组同。结果:于气腹后1、2、3h时G组MAP、HR均较气腹前升高(P〈0.05),GE组MAP较气腹前仅有轻微变化(P〉0.05),HR较气腹前降低(P〈0.05),而两组间比较,MAP、HR差异有显著性(P〈0.05);气腹后1、2、3h两组PaCO2值与气腹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气腹后3hpH值均低于正常值。与气腹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麻醉可有效地维持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循环功能相对稳定,但气腹后3hpH值低于正常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联合麻醉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与PaO2的变化。方法:28例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联合麻醉组(GE组)和单纯静吸复合全麻组(G组),每组14例。GE组于T7、8间隙硬膜外穿刺麻醉平面上达T4、下达T12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分别监测并记录人工气腹前和气腹后1、2、3h的MAP、ECG、HR、SpO2及PETCO2的情况,并同时于各时间点抽取血样进行血气分析;G组除无连硬外阻滞及需术中及时补充芬太尼外,余与GE组同。结果:于气腹后1、2、3h时G组MAP、HR均较气腹前升高(P〈0.05),GE组MAP较气腹前仅有轻微变化(P〉0.05),HR较气腹前降低(P〈0.05),面两组间比较,MAP、HR差异有显著性(P〈0.05);气腹后1、2、3h PaCO2值与气腹前比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气腹后3hpH值低于正常值,与气腹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麻醉可有效地应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