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助光电镜技术,观察了薄盖灵芝注射液对Border膜性肾小球肾炎家兔模型的免疫荧光,显微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薄盖灵芝注射液能减弱免疫荧光强度;减轻。膜性病变”;减少“钉突”和上皮下电子致密沉积物形成,并使肾小球基底膜明显变薄。  相似文献   
2.
薄盖灵芝注射液对家兔膜性肾小球肾炎影响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41例随访五年以上,手术切除的胃癌局部淋巴结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胃癌附近引流淋巴结出现以SH、PH为代表的抗癌局部细胞免疫和以FH、GH为代表的体液免疫,对阻止癌瘤扩散县有一定的作用,并认为上述淋巴结的四种形态改变可作为判断预后的形态依据和指标;局部淋巴结增生强度与预后有明显的正相关;在胃癌的外科治疗上,应重视宿主淋巴结免疫反应,以便提高胃癌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薄芝注射液对肾小球肾炎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薄芝注射液对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从肾功能、血生化和肾活检光镜、电镜和免疫荧光观察中药薄芝注射液对42例肾小球肾炎患者的治疗作用。结果:薄芝注射液可使尿蛋白排出量显著减少,血浆白蛋白逐渐升高,免疫荧光强度明显减弱,上皮下(或内皮下)电子致密沉积物数目减少或消失以及基底膜明显变薄。治疗组42例,显效20例(47.62%),有效13例(30.95%),无效5例(11.91%),总有效率78.57%,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1.41%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研究表明中药薄芝注射液对肾小球肾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五加注射液注入移植性宫颈癌荷瘤小鼠体内后,观察了不同时期小鼠体内肿瘤重量及癌周淋巴一浆细胞的密度变化。结果表明:刺五加注射液对小鼠肿瘤的生长无明显影响,但有明显的增强癌周淋巴细胞一浆细胞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性激素对鼠实验性肝癌影响的形态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性激素对鼠实验性肝癌的影响,复制DEN-AAF-PH肝癌动物模型,从形态计量角度,分别观察雌二醇,睾酮和去势手术对鼠实验性肝癌的作用。结果表明,雄性大鼠比雌性形成癌前增生性结节的数目多,体积大(P<0001);雌二醇可使结节数目减少和体积减小,而睾酮与之相反;睾丸切除可减轻癌前病变,卵巢切除可加重癌前增生性结节的病变程度。本研究表明性激素在鼠实验性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胃癌是我国消化道肿瘤中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全国每年约16万人死于胃癌(标准死亡率23.03/10万),居各种肿瘤的首位。我室1984年泸州地区恶瘤统计资料表明,胃癌的发病率占第三位,比1955—1972年有明显增高。但目前胃癌外科治疗的疗效不令人十分满意。全国中晚期胃癌术后五年生存率为22.1%,本组为19.6%。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E—玫瑰花结法(简称E—花结法)是目前实验室用于检测人体T淋巴细胞的常用方法之一。近年来,在国内开展检测人体T淋巴细胞的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法(简称ANAE法)比E—花结法有更多的优点。我们用ANAE法和E—花结法同时对照检测了97例肝炎患者并进行了结果比较,以探讨ANAE法的实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标本采自泸州天燃气化工厂、西南化工研究院、第七化工建筑公司的97名肝炎病患者。采用肘静脉采血,同时做ANAE法和E—花结法对照检测。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观察肿瘤不同生长时期的癌周淋巴—浆细胞反应(RLP)。在昆明种小鼠腋皮下接种宫颈癌细胞后的四天内,RLP反应逐渐增强,第8—12天,RLP反应达到高峰并暂时稳定不变,以后又趋下降。实验结果表明:带瘤小鼠的局部免疫反应在肿瘤生长的早期是随着肿瘤的长大而增强的,而晚期反而减弱,即在不同的时期,其局部免疫反应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光镜和电镜对鼻咽癌中淋巴细胞的杀伤现象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发现淋巴细胞的杀伤现象很普遍,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对癌细胞膜和胞核的直接破坏,出现胞质和胞核新月状缺损和溶癌现象。淋巴细胞的杀伤机理迄今还不清楚,可能与T淋巴细胞释放的淋巴毒素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