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0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神经内镜下开展鞍区、斜坡、脑室内等病变的手术切除已经日趋成熟[1],但目前对于椎管内肿瘤,通过神经内镜进行微创手术切除的经验仍较少.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6月至2012年4月通过完全神经内镜下单侧椎板开窗显微切除椎管内肿瘤23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pontaneoussubarachnoidheinorrhage。sSAH)患者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3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的356例sSAH患者.对其中51例sSAH并发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影响sSAH并发脑积水的高危因素主要有Hurt-Hess分级、Fish分级、动脉瘤部位、反复多次出血等。51例患者分别实施脑室外引流术、V-P分流术后,经GOS评分:良好25例,轻度残疾16例,中度残疾7例,重度残疾3例。结论:在临床治疗中根据患者病情早期选取介入栓塞或者开颅手术治疗方案并配合使用相对应的引流术.可降低术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伤椎植骨置钉对预防椎体矫正度丢失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0年12月本院采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的4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置钉20例(伤椎处置组),单纯后外侧植骨23例(伤椎未处置组)。对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和术后15个月时伤椎处置组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均小于伤椎未处置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行椎体内植骨置钉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获得满意复位,能重建椎体高度且能长期维持,临床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4.
椎管内肿瘤的传统手术方法是采用经后正中入路咬除棘突、韧带以及全椎板后切除肿瘤,该方法破坏脊柱后柱结构,降低脊柱的抗压强度,远期可影响脊柱的稳定性,导致脊柱后凸畸形[1].我院自2009年2月至2010年5月采用半椎板入路显微切除椎管髓外膜内肿瘤共4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对这些病例资料及临床随访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男18例,女24例,年龄16~65岁(平均45岁),病程3-25个月(平均15个月).肿瘤位于颈段12例,胸段7例,腰骶段23例;肿瘤累及1个节段25例,2个节段14例,3个节段3例;椎管内肿瘤36例,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6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脊髓或神经根受压症状和体征,其中四肢无力3例,双下肢无力24例,单侧肢体无力10例;肢体麻木35例,胸腰部束带感10例,有感觉障碍平面23例;根痛15例;括约肌功能障碍8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推拿预防老年髋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2例老年髋部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抗凝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药物抗凝治疗的同时配合手法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肿胀及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术后4周内常规行患肢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对照组患者术后第10天有1例出现患肢明显肿胀,彩色超声多普勒提示DVT,观察组患者未发现DV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推拿能有助于预防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而且操作简单,成本低,能增加患者舒适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后远期随访的可行性。方法:应用3D时间飞跃法MRA(3D TOF-MRA)对38例患者用弹簧圈栓塞3年以上的38个颅内动脉瘤进行扫描,并同期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结果为标准,对MRA图像显示的动脉瘤的残留及载瘤动脉通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8个动脉瘤中,DSA证实稳定33个,复发5个,载瘤动脉通畅36例,闭塞2例;MRA发现动脉瘤稳定32个,复发6个,载瘤动脉通畅34例,闭塞4例。MRA判断动脉瘤残留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4.6%、92.0%;判断动脉瘤复发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0%、93.0%;判断载瘤动脉是否通畅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4%、100%。结论:3D TOF MRA是长期随访栓塞后颅内动脉瘤的有效、可靠的方法,但需进一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和改良栓线法建立大鼠可逆性局灶性脑低灌注模型的方法。方法将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梗死组、低灌注组和低灌注再灌注组,每组12只。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的监测下,采用直径0.195mm的尼龙线制造大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采用直径0.175mm的尼龙线制造局灶性低灌注模型。造模后予以神经功能评分及病理学检查。结果脑梗死组大鼠的神经行为评分高于其他组(P<0.01),TTC染色均有梗死灶,HE染色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表明,神经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微血管损伤严重;低灌注组和低灌注再灌注组TTC染色均未见明显的梗死区,HE染色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可发现神经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出现可逆性损伤,两组改变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激光多普勒监测脑血流量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直径的栓线,可以建立较好的可逆性局灶性脑低灌注及再灌注脑梗死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31例TCCF患者经股动脉入路,单纯使用可脱性球囊栓塞25例,球囊结合微弹簧圈栓塞6例。结果:31例均治疗成功,术后2天和术后5天发生球囊早泄而再次行可脱性球囊栓塞2例,术后血管造影显示瘘口闭塞且颈内动脉保持通畅29例(93.5%)。结论: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TCCF创伤小、操作方便、疗效可靠,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症状性颅内蛛网膜囊肿(IAC)的手术治疗方法、适应证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32例IAC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方法及疗效. 结果 本组2例保守治疗的患者失随访.随访结束时,23例(72%)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囊肿体积缩小或临床症状缓解),6例(18%)患者症状无改变(临床症状和囊肿大小无改变),1例(3.1%)巨大鞍区-鞍上区IAC患者症状加重(临床症状恶化或囊肿增大);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囊肿消失4例(12.5%),囊肿缩小16例(50%),囊肿大小无改变12例(37.5%). 结论 IAC的主要手术适应证是颅内高压、确切的神经系统损害、脑组织压迫.显微外科手术以及神经内镜是治疗IAC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创伤中软组织损伤创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3例骨创伤软组织损伤创面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30)和对照组(n=33),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换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治疗后对比2组患者的平均创面清洁时间、手术处理时间、治疗后创面面积、换药次数以及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创面清洁时间、手术处理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后创面面积显著小于常规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换药次数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创伤中软组织损伤创面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