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患者,女,33岁,1年来反复出现头痛,为隐痛,中等程度,尚能忍受,一直未予重视,近2个月来头痛较前加重,为持续性胀痛,有时不能忍受,需服用止痛药物才能缓解,检查颅脑MRI示:颅内占位,颅骨外软组织影,颅骨有破坏。拟行颅脑肿瘤切除术,住院期间突然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针刺样持续性剧烈疼痛,无放射痛,无呕吐,无发热,无黄疸,查血淀粉酶2671 U/L,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给予抑酸、抑酶等治疗后症状缓解。2天前再次出现腹痛,性质同前,伴有皮肤、巩膜黄染和血淀粉酶增高,转来我院。  相似文献   
2.
食管淋巴管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巴管瘤是淋巴系统的先天性畸形,其实质是淋巴管壁内皮细胞异常增殖,通常为良性肿瘤,多见于儿童,成人罕见.本病例是发生在成人食管的淋巴管瘤,同时伴胆囊癌肝内转移,实属罕见.  相似文献   
3.
将热疗与传统化疗相结合的腹腔内热化疗(IHCP)渐成治疗恶性肿瘤新方法。热疗与化疗联用可加强化疗药的细胞毒作用,增加药物对癌组织的渗透性。患者行IHCP前尽可能行理想减瘤术,研究表明,IHCP可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减少化疗毒性,特别对晚期卵巢癌化疗耐药及有腹膜转移患者效果尤为明显。但目前尚无标准化疗方案、药物剂量、灌注速度和灌注液渗透压及灌注持续时间等。对该项技术标准化研究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4.
目前,人们已经开始利用单克隆抗体阻碍程序性死亡分子1/程序性死亡配体1途径(PD途径)来治疗癌症,尤其是晚期实体瘤.笔者简要回顾PD抗体治疗的历史和发展进程,从最初的实验工作到最新的临床结果,并举例阐述PD抗体应用的主要癌症类型及其代表性实验.重点讨论PD抗体治疗所涉及的三大重要原理,并指出该疗法与其他免疫治疗相比有何独到之处.这些基本的原理将为未来的免疫疗法设立标准,指导进一步开发更有效、毒性更低的抗肿瘤疗法.  相似文献   
5.
刘鹏霞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219-3220
2型糖尿病(T2DM)至少有50%以上的患者伴有糖尿病性胃轻瘫(DGP)〔1〕。一般认为,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活动性胃炎及胃癌密切相关〔2〕。近年来,有研究报道Hp感染与DGP有关,根除Hp有助于改善上腹不适、早饱、恶心、呕吐等症状〔3〕。本文对DGP患者进行Hp检测,进一步探讨Hp感染与DGP的临床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将热疗与传统化疗相结合的腹腔内热化疗(IHCP)渐成治疗恶性肿瘤新方法.热疗与化疗联用可加强化疗药的细胞毒作用,增加药物对癌组织的渗透性.患者行IHCP前尽可能行理想减瘤术,研究表明,IHCP可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减少化疗毒性,特别对晚期卵巢癌化疗耐药及有腹膜转移患者效果尤为明显.但目前尚无标准化疗方案、药物剂量、灌注速度和灌注液渗透压及灌注持续时间等.对该项技术标准化研究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7.
刘鹏霞 《临床荟萃》2009,24(11):987-988
重型肝炎的病情凶险而复杂,病死率一般可达到80%~90%,是损害人民健康的严重疾患。通过对我科临床确诊的50例急性重型肝炎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重型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蛋白血症与重度子痫前期的关系,以及对孕产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02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按是否发生低蛋白血症分为低蛋白血症组和非低蛋白血症组。结果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合并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为77%,其发病时间、终止孕龄均明显早于非低蛋白血症组(P〈0.05);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子痫、肝肾损害、心功能不全、胎盘早剥、HELLP综合症等明显高于非低蛋白血症组。两组存活胎儿体重比较,低蛋白血症组明显低于非低蛋白血症组,且血浆白蛋白值与新生儿体重呈正相关性。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并发低蛋白血症者,是重度子痫前期病情的进一步加重,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并造成围生儿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9.
刘鹏霞 《临床荟萃》2015,(1):98-100
<正>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在内的以肠道黏膜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发病机制为肠道免疫系统的免疫耐受受损,从而对非致病性抗原产生反复的免疫激活[1]。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在介导免疫耐受和免疫自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层地区人群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认识其危害程度,确定防治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确诊的10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消化道出血68例(占62.96%),下消化道出血40例(占37.04%);出血部住排在前三位的是胃、十二指肠、小肠,分别占35.19%、20.37%、19.44%。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原因是消化性溃疡(占54.41%),其次是急性胃黏膜病变(占30.88%);下消化道出血主要原因是肿瘤和炎症性病变,分别占55.00%和35.00%。结论消化道出血部位以上消化道多见,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以消化性溃疡为首住,应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做好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