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膝关节因外伤或退变等因素发生内翻畸形时,长期异常的负重载荷会加速内侧间室关节软骨的退变,引发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胫骨髁外翻截骨术(tibial condylar valgus osteotomy,TCVO)对胫骨内侧平台塌陷具有“跷跷板”效应的膝关节内翻畸形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本文报道1例经TCVO联合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Schatzker Ⅳ型胫骨内侧平台陈旧性骨折伴内翻畸形病例。  相似文献   
2.
正肩关节韧带损伤会引起肩关节疼痛。目前很多临床医生关注肩峰形态变化对肩关节韧带的影响,而对于喙突变异所致的疾病研究较少。喙突是肩胛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神经血管的重要保护结构,也是多个肌腱韧带组织的附着点。喙突的解剖形态变化可导致肩关节周围一些韧带结构的损伤,这也是导致肩关节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对喙突形态变异与相关疾病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骨髓水肿与股骨头塌陷及疼痛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髓水肿的发生机制及其与疼痛程度和塌陷的关系.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r7年10月资料齐全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共91例(165髋)进行回顾性分析,改良Merle d'Aubigne评分统计每髋的疼痛程度.并对16例(16髋)有骨髓水肿的患者行MRI随访.结果 165髋中47髋出现骨髓水肿,发生于ARCO分期Ⅱ期13髋,Ⅲ期34髋,各期出现骨髓水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加权像和STIR像均出现骨髓水肿37髋,仅STIR像出现骨髓水肿10髋.40髋骨髓水肿在症状出现后6个月内发现.7髋骨髓水肿在症状出现后7~15个月内发现.Ⅱ期髋关节,伴骨髓水肿者平均疼痛评分为2.46±0.66,无骨髓水肿者为5.21±1.12,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髋关节,伴骨髓水肿者平均疼痛评分为2.38±0.78,无骨髓水肿者为3.63±0.93,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髓水肿发现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Ⅱ、Ⅲ期,其发生与股骨头塌陷明显相关,多发生于症状出现后6个月内,其疼痛程度较同期无骨髓水肿的股骨头重.STIR成像能更敏感地发现骨髓水肿.  相似文献   
4.
背景:股骨头坏死病灶清除后的骨缺损难以修复,磷酸三钙多孔生物陶瓷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复合培养体内成骨的超微结构仍不明确。 目的:通过观察磷酸三钙多孔生物陶瓷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培养体内成骨的超微结构,了解其在股骨头缺损修复中的成骨效应,验证磷酸三钙多孔生物陶瓷作为组织工程载体材料的可行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开放性动物体内实验,于2008-02/08在中日友好医院骨坏死与骨循环实验室完成。 材料:体外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与β-磷酸三钙多孔陶瓷材料复合共同培养2周。 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3组,制作股骨头坏死缺损模型后,空白对照不作填充,磷酸三钙组填充磷酸三钙多孔生物陶瓷,磷酸三钙+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填充磷酸三钙多孔生物陶瓷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复合物。 主要观察指标:通过环境扫描电镜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材料的复合情况;回植体内6,12周后,取材,通过电镜观察磷酸三钙多孔生物陶瓷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成骨的超微结构,了解材料降解及骨组织的替代过程。 结果:磷酸三钙多孔生物陶瓷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培养良好。空白对照组缺损区6,12周均见纤维组织结构,无骨小梁结构;磷酸三钙组6周材料和骨基质交界不清,材料开始降解,12周材料与周围组织边界模糊,材料部分降解,多孔框架结构不清;磷酸三钙+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6周新生骨从宿主骨长出,12周可见成熟骨组织的连续平行纤维结构网络,材料降解,表面有较多的成骨细胞。后2组在股骨头缺损修复成骨方面优于空白对照组,磷酸三钙+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成骨更佳。 结论:磷酸三钙多孔生物陶瓷是良好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易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可用于股骨头坏死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成年人,因其骨骺的闭合程度不同,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目前认为早期手术对于青少年ACL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骨骺闭合情况有多种手术方式可选择,包括完全穿骺板技术、部分穿骺板技术(混合损伤)、全骨骺内技术和纯骺外技术。青少年ACL损伤应采用个体化治疗,选择一种对患者发育影响最小且有效的治疗方案。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本文总结分析了青少年ACL损伤的特点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下肢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舒新  刘丙立 《河北医药》2011,33(3):428-429
多发伤患者及时诊断和治疗下肢急性骨筋膜室综合症(LECS)可以避免发生下肢广泛组织坏死甚至截肢等严重并发症。由于常常合并其他外伤以及外伤处理程序上的问题,使得下肢骨筋膜室综合征经常被延迟诊断和治疗。对于多发伤的患者通过体格检查建立LECS的诊断往往是比较困难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路径化护理对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7年12月65岁以上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303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65岁以上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231例为干预组,给予路径化护理。结果:对照组脱位发生率明显高于干预组(P<0.01);两组女性脱位发生率均高于男性(P<0.01,P<0.05)干预组开始负重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路径化护理有助于预防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王雪  刘丙立 《实用骨科杂志》2013,(11):1027-1028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的处理及髋臼假体的正确放置方法。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09年3月,228例患者(283髋)接受了关节置换手术,其中男139例(157髋),女89例(126髋);年龄37~68岁,平均52.4岁。55例双侧,173例单侧。所有髋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清理骨赘,松解软组织,正确放置假体位置。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效果。结果随访时间为1~10年,平均6.2年。Harris评分由术前46.35分恢复到术后91.6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的处理十分重要,需要充分的术前准备及良好的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9.
骨细胞凋亡与股骨头坏死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头坏死又名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或无菌性股骨头坏死,主要发生于中青年人,发病年龄大多在30~59岁之间。本病发展到后期可导致股骨头塌陷并继发退变性关节炎,严重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是一种致残率相当高的疾病。但令人遗憾的是该病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已知与骨坏死相关的因素有150余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股骨头颈交界处开窗、灯泡状病灶清除、打压植骨术结合纳米晶胶原基骨和自体骨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femoral head,ONFH)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1年1月-2005年7月,收治26例35髋ONFH患者,男16例,女10例;年龄19~54岁,平均33.5岁.病程12~36个月,平均18个月.ONFH病因:激素性15例22髋,酒精性10例12髋,特发性1例1髋.ARCO分期:Ⅱ B期6髋,Ⅱ C期16髋,ⅢA期9髋,Ⅲ B期3髋,ⅢC期1髋.Harris评分为(62.2±7.5)分.术中采用经股骨头颈交界处开窗、灯泡状病灶清除,按1:l比例行纳米晶胶原基骨和自体骨移植治疗. 结果 患者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术中2例髂骨取骨伤及股外侧皮神经,术后3~6个月神经支配区麻木症状自行缓解消失:2例术后3个月出现异位骨化并发症,未行特殊处理.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7年,平均3.5年.术后3个月患者植骨愈合.术后Harris评分为(85.1±16.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优15髋,良11髋,可5髋,差4髋.获差的4例患者均于随访期末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影像学检查示5髋由术前Ⅱ C期进展至ⅢA期;余髋关节影像学表现稳定,ONFH分期无进展. 结论 经股骨头颈交界处开窗、灯泡状病灶清除、打压植骨术,结合纳米晶胶原基骨和自体骨移植治疗早期ONFH临床效果满意,纳米晶胶原基骨有利于骨坏死的修复和重建,适于Ⅱ期ONFH的患者保存股骨头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