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9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剂量甘露醇单用或合用速尿治疗颅高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甘露醇单用或合用速尿治疗颅高压的疗效。方法对60例各种原因行脑外科手术后出现颅内压增高的患者、依据使用不同剂量甘露醇单用或加用速尿而分为半量甘露醇(0.5 g/kg)组(A组)、全量甘露醇(1.0 g/kg)组(B组)、半量甘露醇 速尿(20 mg)组(C组)及全量甘露醇 速尿(20 mg)组(D组),通过颅内压监测,观察各组降低颅内压的效率、血浆渗透压及肾功能改变。结果(1)在降低颅内压的有效率、颅内压反跳率、药效持续时间上,C、D组明显优于A、B组(均P<0.05);降压幅度4组间差异无显著性。(2)连续降颅压治疗第5 d及第7 d时,各组均出现血浆渗透压的升高,与C组相比,B、D组升高更明显(P<0.05~0.01)。(3)连续使用甘露醇第5 d、7 d,与C组相比,B、D组血尿素氮、肌酐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半量甘露醇 速尿治疗颅内压增高疗效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测定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血清泌乳素 (PRL)、生长激素 (GH)的含量变化 ,探讨其与病情演变的关系。方法 对 3 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发病后 1~ 3d ,发病后 7~ 9d ,发病后 13~ 15d血清PRL、GH进行动态观察 ,用TCD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 (VMCA)。结果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血清PRL、GH发病后 1~ 3d、发病后 7~ 9d各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尤以发病后 7~ 9d变化最明显 ;术前、术后有脑血管痉挛组和非脑血管痉挛组也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清GH、PRL含量与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病情演变、脑血管痉挛 (CVS)有关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术式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高血压脑出血的传统开颅术(简称传统组)、CT引导血肿吸引术(定向组)和微创骨窗入路(微创组)3种手术方法,分析手术疗效,探讨手术适应证。方法对105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单盲研究方法,对比3种手术方式疗效。结果术后1个月内传统组(34例)死亡2例,微创组(35例)和定向组(36例)均无死亡病例。术后3个月内三组中均无新发死亡病例。结论微创骨窗入路及CT引导吸引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好,手术死亡率与致残率低,微创组及定向组Kamafky行为能力评分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  相似文献   
4.
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血管构筑学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的相关血管构筑学因素与出血的关系,以期预测脑AVM出血的危险性。 方法: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200例脑AVM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分析脑AVM的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和引流静脉等的情况,比较不同血管构筑的AVM患者出血的比率。 结果:穿支动脉供血、小病灶、位于基底节和后颅窝、单支静脉引流、深部引流、有静脉狭窄或闭塞及伴发动脉瘤者易出血。结论:与脑AVM出血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是供血动脉的类型、AVM的大小和部位、引流静脉的数目、引流静脉的类型和有无狭窄或闭塞、是否合并动脉瘤。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第二、第三、第四3 所军医大学的科研实力,为 3所军医大学今后进一步改进基金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些参考依据,采用计量学方法对这3所军医大学在1986-2005年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年来3所军医大学获资助项目稳步上升,学科覆盖面宽,课题负责人年轻、学历较高,但3所军医大学之间及各校自身均存在学科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并就如何推动各军医大学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科学基金项目;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凝血抗凝及纤溶状态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凝血、抗凝及纤溶功能改变。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ELISA)等方法定量分析脑出血患者发病48h内血中TAT、ATⅢ、t-PA、PM、PAP等5项相关指标,并分别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结果 脑出血急性期脑组织损伤后释放组织凝血活酶,使血中凝血活性升高,抗凝血酶消耗性降低,纤溶活性代偿性升高。结论 脑出血急性期有凝血、抗凝及纤溶状态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救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有效方法。方法治疗组用大剂量生理盐水置换脑脊液并椎管内尿激酶注射治疗20例,并与对照1组单纯大剂量生理盐水等量脑脊液置换10例和对照2组单纯小剂量生理盐水置换脑脊液1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2、3d症状明显减轻至消失,均未出现DCVS。对照1组中4例5d、6例7d症状减轻至消失,均未出现DCVS。对照2组中2例7d症状减轻至消失,未出现DCVS;8例发生DCVS,其中6例中度病残,2例死亡。结论应用大剂量生理盐水置换脑脊液可快速消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急性症状,对DCVS也有较好预防和治疗作用,而早期加用小剂量尿激酶椎管内注射,可以明显提高疗效,同时又不会增加再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相关血管构筑学因素(AVM的大小、位置、供血动脉)与癫发作的关系以及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95例脑AVM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比较不同AVM大小、位置及供血动脉支数患者的癫疒间发生率。观察血管内注射NBCA或ONYX胶进行AVM栓塞的临床疗效。结果脑AVM3~6cm、>6cm患者的癫疒间发生率(52.5%、57.1%)明显高于<3cm的患者(0)(均P<0.01);AVM位于大脑皮质患者的癫疒间发生率显著高于位于基底节、后颅窝的患者(均P<0.01);不同供血动脉支数患者的癫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本组43例有癫疒间发作患者,AVM栓塞术后20例症状消失,11例明显改善,总有效率72.1%。结论脑AVM的大小及位置与癫疒间有密切关系,供血动脉的支数与癫疒间发作无关;血管内栓塞治疗AVM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纤溶)功能的改变及其与脑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收集25例SAH患者外周静脉血,分别检测SAH后6、12 h和1、3、7、14、21 d凝血酶-AT复合物(TAT)、抗凝血酶(AT)、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t-PA)、纤溶酶原活化素抑制剂(PAI-1)含量变化.同时行经颅多谱勒超声检测患者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SAH后6 h,TAT急剧升高,达(5.6±1.1)μg/L,AT显著降低,为(101±1 7)mg/L(P<0.01);1 2 h至1 d仍维持这一状况于较高水平(P<0.05);第3天逐渐恢复(P>0.05);但在第7~14天,双呈现TAT明显升高、AT明显降低(P<0.05),21 d时逐渐恢复正常。SAH后t-PA呈现逐渐升高趋势,至第14 d达到最高峰(11.0±4.0)μg/L,21 d时基本恢复正常;而PAI-1在SAH后1d内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上升,21 d时基本恢复正常。CVS组与非CVS组比较, TAT、AT分别在SAH后6、12 h和1、7、1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I-活性也在第7、14天升高显著(P<O.05),但丙组不同时点t-PA活性变化小明显(P>0.05)。Fisher CT分级Ⅲ、Ⅳ级和Hunt分级Ⅲ、Ⅳ、Ⅴ级者,除第3、21天外,TAT、AT、t-PA、PAI-1各时点活性均明显高于Ⅰ、Ⅱ级者。结论SAH后凝血、纤溶状况的改变与病情发展、病情轻重、出血量及CVS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收集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居民和政府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零差价政策的实施态度、意愿的相关资料,并对调查数据及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分析探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零差价政策实施的可行性,并提出基本药物零差价政策实施过程中应着重把握的几个环节,为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零差价政策的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