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180例鼻咽癌调强放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的实施,观察近期疗效,并分析其急慢性不良反应.方法 鼻咽癌IMRT初治患者180例,按1992年福州分期标准,Ⅰ期13例,Ⅱ期52例,Ⅲ期86例,Ⅳ期29例;鼻咽和上颈淋巴引流区作IMRT,原发灶GTV照射中位剂量72.6Gy(70.4~83.6Gy),2.2 Gy/f,下颈淋巴引流区予颈前切线野照射,50~70Gy/2Gy/f.结果 随访中位时间24个月(12~48个月),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94.4%,1、2年无局部复发率分别为96.4%、93.3%,无区域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8.3%、97.5%,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0.1%、82.4%.N分期是影响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的最重要预后因素(P=0.04).最严重的急性不良反应是放射性黏膜炎,Ⅰ~Ⅳ级分别为26.6%、43.8%、23.3%、1.1%.晚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干,Ⅰ级37.2%,Ⅱ级7.3%.结论 鼻咽癌IMRT靶区剂量高,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小,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治疗鼻咽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评估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外照射(适形放疗,伽玛刀)后局部残存病灶的疗效。方法:依据TPS计划系统预先计算出18例肺癌患者外照射后局部残存病灶处所需植入的粒子数目,活度和处方剂量;在手术植入过程中再次通过TPS计划系统做粒子植入剂量验证报告,同时分析危及器官心包、食道、脊髓等组织的受量,以达到与治疗计划相符的处方剂量;粒子植入后2个月再行TPS剂量验证,评估实际肿瘤包块粒子治疗的剂量。结果:18例患者瘤体最小周边剂量(mPD)为80—120Gy,靶区90%体积的吸收剂量(D90)为103.6—137.6Gy;肿瘤距离心包,脊髓组织最近的在1—2cm处,吸收剂量迅速衰减到20%到5%左右,为24和6Gy;18例患者2个月内瘤体达到CR+PR者17例(94%),瘤体缩小明显,无明显变化(NC)1例(6%)。并发症:气胸6例,喀血0例,18例患者未发现放射性损伤。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可有效控制外照射后肺癌局部残存病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盆腔转移瘤多为继发性肿瘤,一般患者都缺乏手术指征,因此,降低局部压迫症状、减少患者疼痛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是肿瘤科医生最为关注的问题.放射性离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是近年来倍受人们关注的降低局部复发的肿瘤辅助治疗手段.通过手术或微创方式把放射性粒子直接植入到肿瘤实体内,实现对病变组织的低剂量、持续性、长时间的放射治疗,从而达到消灭肿瘤细胞的目的[1].本文总结本科2007年10月采用的经CT引导下的放射性125Ⅰ粒子立体种植盆腔转移瘤患者5例,评价其8周疗效,探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重点,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盆腔源皮距照射的宫颈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方法:选择首次放疗的宫颈癌患15例,仰卧体位,照射野两侧缘在股骨头内1/3附近,根据肿瘤的范围下缘在耻骨联合下缘,上缘在髂棘(腰椎4,5)水平。根据视野灯在盆腔皮肤上的投影用皮肤墨水勾画出方框,并在模拟机上采集照射野的定位图像,然后实施治疗。在治疗的1至5周,每周在模拟机进行重复摆位,对好病人照射野的方框后在模拟机下重复采集校野图像。将验证体位重复性的校野图像与初次计划时的定位图像进行比较。结果:通过30例患者的100次重复校野图像和初次定位图像相比对,得出同一解剖骨性标志点在x,z轴方向上的移值分别为(10.20±2.50)mm,(5.80±1.00)mm。结论:利用模拟定位多次重复摆位采集校野图像来研究宫颈癌治疗过程中的摆位不确定度是简便,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125I粒子)植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剂量、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对经病理学确诊的16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均为周围型,腺癌9例,鳞癌7例)予外照射(8MV的X线常规放疗)治疗,60-66Gy/(30-33)次。1-2个月左右复查胸部CT,观察肿瘤退缩情况,并开始应用^125I粒子。术前经三维立体定向^125I粒子植入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根据TPS结果计算所需^125I粒子数和布源方法。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内照射剂量为90-120Gy。术后应用TPS进行剂量验证。结果:^125I粒子植入术后每3个月左右复查胸部CT,肺部肿瘤完全消退者4例,部分退缩者12例。16例病人接受植入术中发生少量气胸者2例;4例出现咳血痰,给予止咳和止血药物后1-2d症状消失。结论:^125I粒子植入联合外照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且肺放射性损伤程度低,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胸腹体罩对中下肺及膈肌呼吸器官运动在X,Y,Z轴上的影响,为中下肺癌和肝癌确定计划靶区(PTV)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对20例胸腹部肿瘤病人在同一参考点下分为用胸腹体罩组和无胸腹体罩组通过模拟机观测参考点在X,Y,Z轴上的运动范围。结果二组对比X轴(P=0.166),Y轴(P=0.129)上的运动范围无明显差异,Z轴(P=0.000)上的运动范围有明显差异。结论用胸腹体罩可减少呼吸所产生的器官上下(Z轴)移动的范围,对减少PTV范围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7.
模拟机对宫颈癌放射治疗摆位不确定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盆腔源皮距照射的宫颈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方法:选择首次放疗的宫颈癌患15例,仰卧体位,照射野两侧缘在股骨头内1/3附近,根据肿瘤的范围下缘在耻骨联合下缘,上缘在髂棘(腰椎4,5)水平.根据视野灯在盆腔皮肤上的投影用皮肤墨水勾画出方框,并在模拟机上采集照射野的定位图像,然后实施治疗.在治疗的1至5周,每周在模拟机进行重复摆位,对好病人照射野的方框后在模拟机下重复采集校野图像.将验证体位重复性的校野图像与初次计划时的定位图像进行比较.结果:通过30例患者的100次重复校野图像和初次定位图像相比对,得出同一解剖骨性标志点在x,z轴方向上的移值分别为(10.20±2.50)mm,(5.80±1.00)mm.结论:利用模拟定位多次重复摆位采集校野图像来研究宫颈癌治疗过程中的摆位不确定度是简便,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在运用电子线进行放射治疗中 ,皮肤损伤是最常见的急性放射毒副反应 ,皮肤反应影响患者的外观 ,给病人带来了痛苦 ,特别是给女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严重时可造成皮肤溃破 ,渗液 ,甚至终止治疗。本文采用三乙醇胺乳膏治疗乳腺癌术后根治放射治疗的患者 ,有效地减轻了皮肤反应 ,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乳腺癌术后根治首程放射治疗的患者 3 0例(均为女性 )。随机分为三乙醇胺乳膏组和三黄乳膏组 ,每组各15例。1.2 方法1.2 .1 实验材料 三黄乳膏 (浙江天峰制药厂 ) ,三乙醇胺乳膏 (本院自制 )。取硬脂酸 13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立体种植在盆腔转移瘤中的疗效。方法:通过三维粒子TPS系统确定粒子数量、针距、层距,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永久性植入^125I粒子在盆腔转移瘤内。结果:24例病人治疗后病灶不同程度缩小,疼痛程度明显缓解。结论:CT引导下永久植入^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实体肿瘤具有微创、靶区剂量高、适形度好等优点,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和评估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外照射(适形放疗,伽玛刀)后局部残存病灶的疗效。方法:依据TPS计划系统预先计算出18例肺癌患者外照射后局部残存病灶处所需植入的粒子数目,活度和处方剂量;在手术植入过程中再次通过TPS计划系统做粒子植入剂量验证报告,同时分析危及器官心包、食道、脊髓等组织的受量,以达到与治疗计划相符的处方剂量;粒子植入后2个月再行TPS剂量验证,评估实际肿瘤包块粒子治疗的剂量。结果:18例患者瘤体最小周边剂量(mPD)为80-120Gy,靶区90%体积的吸收剂量(D90)为103.6-137.6Gy;肿瘤距离心包,脊髓组织最近的在1-2cm处,吸收剂量迅速衰减到20%到5%左右,为24和6Gy;18例患者2个月内瘤体达到CR+PR者17例(94%),瘤体缩小明显,无明显变化(NC)1例(6%)。并发症:气胸6例,喀血0例,18例患者未发现放射性损伤。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可有效控制外照射后肺癌局部残存病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