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
3.
目的 探讨使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预测肺癌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风险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承德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肺癌患者中被确诊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100例患者作为病例组(血栓组),并选择同时期入院的非VTE肺癌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依据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评分和危险度分级,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评分情况及危险度分级的构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中的危险因素以及VTE危险度分级与肺癌患者VTE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血栓组患者Caprini风险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栓组中通过Caprini风险评分量表被评定为极高危和高危的患者比例达98.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严重的肺部疾病,含肺炎(1个月内)、卧床的内科患者、下肢水肿、中心静脉置管、既往恶性肿瘤和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病史等6个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中的因素是肺癌合并VTE的主要危险因素。D-二聚体、卧床的内科患者、下肢水肿、中心静脉置管、既往恶性肿瘤、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病史是肺癌合并VTE的独立危险因素。VTE危险度分级为极高危的肺癌患者是VTE发病的高危人群,极高危肺癌患者合并VTE的发病风险是低危患者的36.573倍。结论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能够很好地评估肺癌患者VTE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 D-二聚体、凝血指标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初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57例,记录患者治疗前 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对患者进行随访,总随访期限为36个月。对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及统计分析,分别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 D-二聚体升高、纤维蛋白原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升高及疾病分期晚是使总生存期缩短的主要因素。采用 Cox 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 D-二聚体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升高及疾病分期晚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缩短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D-二聚体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升高、疾病分期晚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37例肺癌合并VT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同期不伴有VTE的37例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37例肺癌合并VTE患者中,29例单纯深静脉血栓,5例深静脉血栓合并肺血栓栓塞症,3例单纯肺血栓栓塞症.肺癌确诊后前6个月内发生21例(56.76%).37例患者溶栓和(或)抗凝治疗总有效率为78.38%.肺癌合并VTE患者1年生存率为43.24%,12个月血栓复发率为21.05%.肺癌合并VTE患者的1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未合并VTE的肺癌患者(P<0.05).结论 肺癌确诊后前6个月内VTE高发,肺癌合并VTE最常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肢体肿胀.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增加病死率,血栓复发率高,抗凝治疗仍是基本的治疗方法.对于肺腺癌和ⅢB~Ⅳ期肺癌患者要警惕VTE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VB联合PCIA治疗爆发性癌痛(BTC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9例临床分期为Ⅳ期且常规应用吗啡镇痛效果不佳的癌痛患者,采用PVB与PCIA联合的方法进行镇痛治疗,观察疼痛程度(PI)及疼痛缓解程度(PAR),并记录BTCP出现的频率。[结果]联合镇痛治疗前的BTCP平均间隔时间(h)及24 h内出现次数分别为9.29±3.6、3.21±1.26,与治疗后的24.69±8.09、0.86±0.7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治疗前的疼痛评分为8.89±0.817,与治疗后的1.79±1.677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VB联合PCIA镇痛方法可以显著降低BTCP出现的频率,提高了晚期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定量检测可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fDNA总浓度及长片段DNA浓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月~12月承德市中心医院胸外科60例可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实验组,分别于手术前1 d、手术后7 d、手术后20 d采集外周静脉血液标本,同期于承德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选择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集外周静脉血液标本,定量检测两组标本血液中cfDNA总浓度及长片段DNA浓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前1 d外周静脉血中cfDNA总浓度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7 d外周静脉血中cfDNA总浓度较术前1 d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20 d外周静脉血中cfDNA总浓度较术前1 d、术后7 d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前1 d外周静脉血中长片段DNA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7 d外周静脉血中长片段DNA浓度较术前1 d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20 d外周静脉血中长片段DNA浓度较术前1 d、术后7 d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静脉血cfDNA总浓度及长片段DNA浓度可间接反映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负荷状况,有望成为非小细胞肺癌辅助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放化同步治疗宫颈癌术后脉管癌栓阳性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宫颈癌术后脉管癌栓阳性患者共118例。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放化同步治疗组57例,给予术后辅助同步放化疗,同步化疗方案为DDP周疗,于盆腔外照射治疗期间给予,术后病理提示手术切缘阳性、淋巴结阳性和/或宫旁组织阳性的患者予追加192 Ir后装腔内放疗;单纯放疗组61例,放疗方案与放化同步组相同。随访、评估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3年总生存率、1年、2年及3年盆腔复发率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宫颈癌根治术后脉管癌栓阳性的患者,术后放化同步治疗较单纯放疗降低了1年盆腔复发率(放化同步治疗8.77%,单纯放疗22.95%,P<0.05)及2年盆腔复发率(放化同步治疗12.28%,单纯放疗27.87%,P<0.05),3年盆腔复发率放化同步治疗组与单纯放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3年无病生存率、3年总生存率相似。放化同步组的早期不良反应较单纯放疗组增加,主要体现在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均在可耐受范围内,经积极对症支持处理未影响后续治疗。晚期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无差别。结论放化同步治疗降低了宫颈癌根治术后脉管癌栓阳性患者近期局部复发率,3年的无进展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未见明显改善。放化同步治疗的早期不良反应稍有增加。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