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万云虹  谢晟 《当代医学》2014,(29):31-32
目的探讨骨折疏松患者初次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98例骨折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患者是否曾发生骨质疏松症病史将其分为初次骨折组(n=63)和再骨折组(n=35),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影响骨质疏松患者再骨折的原因包括高龄、女性、曾发生椎体骨折、BMD-T值〈-3.5以及CCI级别低者。对初次骨折患者随访2年,初次骨折组有4例(6.15%)发生再骨折。结论高龄、女性、髋部骨折的患者是骨质疏松症再次骨折的高危人群,临床应对这部分患者加强预防措施从而预防骨质疏松再次骨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脱位手术治疗的意义。方法:自2004年2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经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病例,其中27例行手术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27例均已骨性愈合,暂未见骨关节炎病例。结论:躁关节骨折脱位手术治疗效果良好,适于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肱骨髁上骨折内固定手术方法探讨。方法:肱三头肌纵行切开一小部分。结果:减少并发症,恢复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收治的120例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患者,按Mason分类,其中Mason Ⅲ型87例,Mason Ⅳ型33例。对所有患者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法进行治疗,并进行术后随访跟踪。使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肘关节功能评价。结果对所有120例患者随访9~24个月,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未见切口感染和肘外翻角度增大及腕部畸形,疗效优89例,良23例,差8例,优良率93.33%。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头性骨折效果可靠,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万云虹  谢晟 《当代医学》2014,(27):55-56
目的:探讨胫骨骨折术后再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48例胫骨骨折术后再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n=24),观察组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19%,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率为4.17%,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率为25.00%,2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胫骨平台术后再骨折患者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可提高术后治愈率,改善胫骨平台功能,减少不良反应率发生,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提高股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水平。方法 60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60岁以上者48例;股骨颈基底部骨折1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1例、股骨粗隆下骨折1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PFNA组37例及DHS组23例,DHS组行DHS内固定手术,PFNA组行PFNA内固定术,分别统计术中平均失血量、手术时间、观察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DHS组术中平均失血量及手术时间均明显高于PFNA组;优良率明显低于PFNA组,P均〈0.05。两组均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脂肪液化等并发症。随访9~18个月,除DHS组1例因心脑血管疾病术后半年内死亡外,余59例骨折均达临床愈合。结论 PFNA和DHS均是治疗股骨近端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材料,PFNA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等特点,能早期功能锻炼从而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尤适用于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指(趾)不全离断临床治疗方法探讨。方法:判断伤指(趾)残端血运情况,选择适应症病人,残端原位缝合。结果:手术简单安全、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