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90篇 |
免费 | 41篇 |
国内免费 | 34篇 |
学科分类
医药卫生 | 136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5篇 |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41篇 |
2022年 | 61篇 |
2021年 | 56篇 |
2020年 | 73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34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66篇 |
2013年 | 58篇 |
2012年 | 53篇 |
2011年 | 91篇 |
2010年 | 76篇 |
2009年 | 66篇 |
2008年 | 65篇 |
2007年 | 51篇 |
2006年 | 45篇 |
2005年 | 74篇 |
2004年 | 56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44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和胃降逆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和胃止嗽汤,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兰索拉唑及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两组患者均治疗4个疗程。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95%CI=78.07%~95.27%),对照组为71.67%(95%CI=60.27%~83.07%),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777 7,P=0.007 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治疗后及随访半年(ITT分析),咳嗽症状、RDQ、LCQ积分比较(P0.05或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95%CI=6.28%~13.72%),对照组为26.67%(95%CI=15.48%~37.86%),两组比较(χ~2=5.565 9,P=0.020 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随访半年(ITT分析),治疗组复发率为23.33%(95%CI=12.69%~34.02%),对照组为41.67%(95%CI=29.20%~53.91%),两组比较(χ~2=4.596 4,P=0.034 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的证据可靠,其收益为OR=0.39(95%CI=0.15~0.99),NNT=7(95%CI=3.39~212.77)。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OR的95%CI值均1。 相似文献
3.
6.
目的:探讨自发性肾盂破裂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1例自发性肾盂破裂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其常见病因、机制和诊治方法。结果:通过静脉肾盂造影及逆行造影明确尿外渗,MRI对病因的诊断提供了帮助,通过经皮肾穿刺造瘘解决了尿外渗的问题。结论:肾盂自发性破裂临床少见,恶性肿瘤是其病因之一,对于此类患者,经皮肾穿刺造瘘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漏的方法及效果。方法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4月至2012年7月期间共治疗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顽固性淋巴漏患者4例,均采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将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1 mL或2 mL)通过引流管逆行注射到创腔,夹闭引流管1 h后再开放引流管。结果 4例患者注射前1 d 24 h引流量分别为200、350、540及810 mL,其中2例患者为乳糜漏,引流时间分别为7 d和15 d;另2例患者为单纯淋巴漏,引流时间分别为13 d和14 d。注射1 d后,引流量分别减少至20、45、120及255 mL,4 d后4例患者均顺利拔除引流管。4例患者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经物理降温后体温恢复;均有不同程度的局部疼痛感,3例患者疼痛能耐受,另1例疼痛剧烈患者予以美洛昔康口服后缓解。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顽固性淋巴漏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了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可能促进肿瘤生长,并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的假说.可是,局部细胞因子作用于肿瘤的方式依然不明确.一些研究表明几种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促进肿瘤发展:直接激活NF-κ B途径、促进血管再生、上调黏附因子.而且,这些过程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导致肿瘤的发展和转移.多种炎症因子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不同胃癌分期机体内肿瘤细胞源的细胞因子和机体本身正常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对于胃癌有特异性作用,这些研究为胃癌免疫疗法中调节细胞因子表达及功能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癌是威胁男性健康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是前列腺上皮细胞膜上的跨膜蛋白,PSMA相关核医学技术(如PSMA PET-CT等)已逐步应用于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的各个环节,并在前列腺癌的分期、前列腺癌根治术和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后生化复发的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2019版欧洲泌尿外科学会诊疗指南进一步强调了PSMA PET-CT检查的重要性。本文简述PSMA相关核医学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新进展,并回顾当前面临的问题,展望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