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7篇
医药卫生   62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忠海  侯树勋  李利  虞舜志  侯铁胜 《中国骨伤》2014,27(12):1050-1055
目的:观察颈椎动态稳定器(DCI)治疗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探讨其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符合DCI植入指征的颈椎病患者19例,其中男8例,女11例;年龄35~54岁,平均43.2岁.脊髓型颈椎病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14例.病变节段:C3,4 1例,C4,56例,C5,66例,C6,74例,C3,4合并C5,6、C6,72例.19例患者均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后DCI植入术,其中2例同时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术前和末次随访采用改良日本骨科学会17分法(mJOA)、颈椎残障功能量表(N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扣患者满意度(PSI)评价临床疗效.测量DCI植入节段的活动度(ROM)和椎间隙高度(DHI)以及相邻节段的ROM.采用Miyazaki颈椎间盘退变分级方法评定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42个月,平均19.8个月.mJOA评分术前13.6±1.1,末次随访16.3±1.2,平均改善率为85.0%;NDI评分术前17.1±7.4,末次随访6.1±3.9;VAS评分术前6.6±1.4,末次随访1.4±0.8;以上指标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植入节段术前ROM (7.6±1.9)°,末次随访(7.8±2.1)°;C2-C7节段术前ROM (38.6±7.2)°,末次随访(39.9±6.4)°;以上指标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CI植入节段DHI术前(6.3±1.1)mm,末次随访(7.1±0.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未见异位骨化.MRI随访发现38个相邻节段中3个(8%)椎间盘退变分级加重1级,但无相关临床症状出现.结论:应用颈椎动态稳定器治疗颈椎病早期随访的临床效果满意,手术节段活动度得到一定的保留,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较低,无相邻节段病发生,但仍然需要更长期的随访来进一步评价其功能和对邻近节段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颈性眩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眩晕的诊断和治疗较为复杂,它涉及耳鼻喉科、神经科、骨科、眼科、内科等多个学科.若患者主诉以眩晕为主并伴有颈部不适,则应考虑并排除颈性眩晕、良性发作性体位眩晕症(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 vertigo,BPPV)、外淋巴瘘、耳蜗迷路震荡、偏头痛性眩晕、中枢性和周围性前庭功能障碍等多种疾病[1],可见其复杂性.本文就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做一个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化学去细胞神经同种异体移植后近期运动功能的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大型哺乳类动物粗大和长段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15只犬分成去细胞神经同种异体移植组6只、自体神经移植组6只、新鲜神经同种异体移植组3只。右侧坐骨神经主干造成5.0cm长缺损,分别以上述3种神经移植物桥接修复。术后6个月进行步态分析:结果:同种异体移植组和自体神经移植组功能恢复一般情况相似.正常组、同种异体移植组及自体神经移植组犬距小腿关节角度平均极大值分别为59.0&;#176;,58.0&;#176;和61.9&;#176;,平均极小值分别为16.4&;#176;,7.6&;#176;和8.4&;#176;。新鲜神经同种异体移植组无任何恢复;同种异体移植组和自体神经移植组的右后肢运动及步态周期非常相似,距小腿关节跖屈及背伸肌群的肌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不及正常犬。结论:化学去细胞神经同种异体移植修复犬坐骨神经长段缺损.在术后6个月近期运动功能恢复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  相似文献   
4.
胶原酶化学髓核溶解术机制的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胶原酶盘内注射对山羊腰椎间盘突出模型的化学髓核溶解作用,重新评估化学髓核溶解术的机制。方法:胶原酶注射前10周,通过手术损伤椎间盘前外侧纤维环诱发椎间盘突出和退变,并经MRI证实。胶原酶注射后1天、1周、2周、4周、12周观察X线片上椎间盘高度指数、椎间盘的组织学等变化。结果:胶原酶对正常和退变椎间盘髓核组织具有类似的溶解作用。胶原酶盘内注射后在突出模型椎间盘中央和髓核突出部位均出现溶解空腔,终板破坏轻;而对正常椎间盘溶解部位在椎间盘髓核和内层纤维环,并严重破坏终板。结论:盘内注射胶原酶能有效溶解山羊突出模型椎间盘的中央和突出部位髓核组织。胶原酶注射后12周,退变间盘基质出现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老年人脊髓型颈椎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接受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34例老年患者(男24例,女10例,年龄60~76岁)的临床资料,以同期收治的54例中青年患者(男43例,女11例,年龄29 ~ 59岁)作为对照,对两组患者的术前病程、术前合并症、前路减压节段数、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和平均住院日进行比较,按日本矫形协会(JOA)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前、出院时及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 老年患者的术前合并症、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 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P<0.05),术前病程、减压节段数、平均住院日、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正确的围术期处理、积极防治并发症,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老年人脊髓型颈椎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同种异体移植近期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衷鸿宾  侯树勋  徐莹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3):4908-4909,F003
目的:观察犬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的近期神经再生。方法:15犬分成去细胞神经移植组6犬、自体神经移植组6犬、新鲜异体神经移植组3犬。坐骨神经5.0cm长缺损,以3种神经移植物桥接修复。术后6个月行神经再生的组织学观察。结果:移植段内大量新生神经纤维,新生血管及许旺细胞;远端胫神经内大量的有髓神经纤维;靶肌肉运动终板的数量、形态及分布良好。去细胞神经移植组和自体神经移植组非常相似。结论:化学去细胞神经作为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物,在修复犬的粗大和长段神经缺损时不会被宿主排斥和吸收,其神经再生与自体神经移植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7.
腰痛是骨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其反复发作不仅使患者遭受疼痛的反复折磨,而且对机体健康以及运动功能造成极大的影响.以往关于腰痛的原因研究主要集中在椎间盘,随着研究的深入,腰椎小关节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1911年Goldthwait首次提出腰椎小关节退变是引起腰痛的一个重要因素.1927年,Putti提出腰椎小关节的退变和炎症可能通过神经激惹引起坐骨神经痛.1933年Ghormley将腰椎小关节退变伴腰腿痛的临床症状定义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临床研究发现约有15%~52%慢性腰痛患者的症状源于小关节退变,进一步说明了腰椎小关节在腰痛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1-3].然而,目前针对小关节源性腰痛机制方面的研究尚无明确定论,笔者就这一领域的基础研究进行文献回顾,旨在加深对腰椎小关节病变引起腰痛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量T4椎弓根-肋骨复合体的横纵径相关数据并探讨其意义。方法:12例随机成人胸椎,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23岁(19~28岁)。采用病例自身对照分组,即同一病例、同侧T4椎弓根与椎弓根-肋骨复合体对照。所用设备为GE公司Lightspeed16排螺旋CT,自T3至T5行CT扫描及三维重建。测量参数:椎弓根横径、椎弓根-肋骨复合体横径、椎弓根纵径、椎弓根-肋骨复合体纵径、椎弓根-肋骨复合体重叠纵径。结果:T4椎弓根-肋骨复合体中的椎弓根与肋骨部分重叠,椎弓根横径与椎弓根-肋骨复合体的横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弓根纵径与椎弓根-肋骨复合体纵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弓根-肋骨复合体重叠纵径与椎弓根纵径或复合体纵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4椎弓根-肋骨复合体中椎弓根与肋骨是部分而非完全重叠,且椎弓根或复合体的纵径均不能等同于重叠纵径。  相似文献   
9.
掺锶冻干骨的制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尝试在温和的理化条件下实现冻干骨中掺入锶元素,探讨锶元素的掺入特征。方法:按照标准的冻干骨加工程序制备冻干骨材料;按一定比例将冻干骨浸泡于10 mmol/L氯化锶溶液,于常温下震荡器中,间歇震荡反应240 h后反复清洗,冷冻干燥。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定骨质内的掺锶比例。线扫描分析骨质内部锶元素的分布规律,用X线光电子能谱和X线衍射分析材料的化学键以及相组成特征。结果:采用氯化锶溶液浸泡方法制作掺锶冻干骨,锶掺入浓度达3.6%;在骨质内层锶元素浓度分布比较均匀。XRD和XPS检测结果表明锶元素除有效掺入骨质HA晶格之中,还可与碳酸根生成碳酸锶成分。结论:应用温和的离子交换方法制备出了一种具有较高掺锶浓度的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10.
背景:研究表明骨折端一定形式的微动可以促进骨痂的形成,但微动影响骨折愈合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还不明确。目的:研究骨折端微动时应力对断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动物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骨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材料:实验于2003-03/2004-04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动物实验室及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八室完成。选取健康纯种新西兰大耳白兔72只,清洁级,月龄5~6个月,体质量2.5~3.0kg,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动物中心提供。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微动组和固定组,每组36只。两组动物又分别分为术后7,14,21,28,42,56d6个时间点进行观察,每个时间点6只。方法:应用氯胺酮、速眠新肌注麻醉所有动物,于胫骨平台下3,3.5,5.5,6cm分别旋入固定针,安装外固定架,夹具距内侧骨皮质1.5cm,胫骨平台下4.5cm处横行截断胫骨,固定组、微动组骨折间隙分别为2.0,2.5mm。固定组动物应用单臂外固定架固定,解剖复位骨折端。微动组动物截骨固定后使外固定架中间杆有0.5mm的轴向移动。术后动物自由行走,依靠自身体质量使外固定架产生微动。术后7,14,21,28,42,56d处死动物。以骨折端为中心,切取1cm长标本,分割,固定12h。术后7,14,21,28,42,56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JVC图像分析处理系统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定量分析和显色强度判定。主要观察指标: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显色强度判定;②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定量分析。结果:纳入72只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存在于间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骨细胞胞浆内表达。术后14,21,28d微动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阳性指数分别为1.98±0.14,2.04±0.12,2.13±0.17,明显大于固定组(1.59±0.14,1.68±0.15,1.63±0.27,P<0.05)。结论:微动应力可使骨折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增多,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