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缺血程度绞窄性肠梗阻的超声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不同缺血程度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肠管缺血、但尚无坏死时,声像图特征包括肠壁增厚,呈低回声,横断面呈"面包圈征",黏膜皱襞水肿增厚,呈"珊瑚样"改变;8例肠壁间可见多个环状低回声,可呈"串珠样",血流信号为静脉血流频谱;13例腹腔积液,透声好。肠管缺血坏死时,声像图可见黏膜层与浆膜层呈"分离征"或"剥脱样"改变,局部管壁缺乏膨胀性,呈塌瘪征象;CDFI示局部肠壁间血流信号消失;12例腹腔积液,呈密集点状高回声群,动态观察短期内积液快速增多。结论超声可评价绞窄性肠梗阻所致不同程度肠管缺血,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对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肠道肿瘤性急性肠梗阻患者的超声和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结果:在102例肠道肿瘤致急性肠梗阻患者中,超声全部提示肠梗阻,符合率100%,其中检出肠道肿瘤91例,病因诊断率89.2%(91/102),超声准确提示病变部位85例,定位符合率93.4%(85/91),肠道肿瘤超声分型与病理符合率90.5%(86/95);超声诊断肠道恶性肿瘤79例,符合率84%(79/94);超声诊断肠道良性肿瘤5例,符合率62.5%(5/8);超声显示74例肠壁壁层结构消失,病理证实均为恶性,壁层结构消失是诊断恶性肿瘤的可靠征象。结论:超声检查对肠道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准确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3.
登革热(DF)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广东省5月-11月是登革热发病的高峰期,近年有扩大流行的趋势。关于登革热的腹部超声表现目前国内较少有报道。本文对54例登革热患者进行常规的腹部超声检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石性肠梗阻的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与超声表现,并与X线平片、CT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1例超声均显示肠腔内异位结石和肠梗阻征象,9例有胆道系统积气,8例可见胆囊变形、轮廓模糊,5例可见胆肠瘘直接征象,7例有少量腹水,5例可见局部肠壁增厚。结论超声检查胆石性肠梗阻有典型征象,对定位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住院医师作为教师(Residents as Teachers,RAT)的小讲课在超声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为探索新的小讲课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可行性方案。方法 通过腾讯问卷对广东省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培训基地住院医师和部分已结业医师27名进行调查。A模式代表“指导医师授课、住院医师听”,B模式代表“住院医师授课,老师指导点评”,C模式代表“住院医师授课,高年级住院医师点评,老师指导点评”,根据岗位核心胜任力设置八个条目。采用SPSS 25.0软件和R 4.3.1软件对三种授课模式的得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绘图。结果 13人(48.2%)选择C模式,为三种授课模式中最受欢迎的,9人(33.3%)选择A模式,5人(18.5%)选择了B模式。C模式在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方面比A、B两种授课模式更有效果,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模式在提高自我学习能力方面比A模式更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其它方面,三种授课模式并没有统计学意义。未点评和已点评年级在所有条目选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指导老师的临床小讲课不可或缺;同时,RAT的小讲课也值得推广和...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胆脾等腹部脏器声像图特点,探讨超声检查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腹部超声声像资料,总结其声像图特点.结果 41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均有肝脏回声异常,脂肪变5例,类似脂肪肝声像;回声增粗型17例,呈"光点闪烁征"、"树枝光带征"或"岩层征";结节硬化型19...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对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软骨的影响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选取20例健康成年人和20例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常规及SWE检查,测量内容包括髁间区、内侧髁软骨厚度及杨氏模量,对组内、组间软骨厚度及杨氏模量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髁间区、内侧髁、对照组髁间区、内侧髁软骨厚度分别为0.225±0.025、0.217±0.026、0.235±0.023、0.209±0.019 mm,组内不同部位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相同部位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髁间区、内侧髁、对照组髁间区、内侧髁软骨杨氏模量分别为24.17±3.85、25.94±3.55、19.93±2.69、21.59±2.57 kPa,组内不同部位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相同部位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SWE可以定量评价体内膝关节软骨的力学性能,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髁间区及内侧髁软骨杨氏模量均大于正常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早期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心外膜脂肪(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厚度与颈动脉内中膜层厚度(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是否存在关联,并探讨其关联的密切程度,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调查100例高血压患者的EAT、CIMT及相关临床、生理、生化等指标,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某些重要指标的关联性。结果在EAT>8 mm组,体质量指数、C反应蛋白、舒张压、收缩压、CIMT等均明显高于EAT<8 m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AT与CIMT呈正相关关系(r=0.674,P=0.000),回归方程y=0.0457x+0.6291(R2=0.454,R=0.674,F=95.632,P=0.000)。舒张压、EAT及年龄是CIMT独立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早期高血压患者的EAT与CIMT存在重要的关联性,可以通过检测患者的EAT或CIMT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造影评价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及健康对照人群10例,经肘静脉团注超声造影剂SonoVue,记录造影剂到达肝动脉时间(HAAT)、到达门静脉时间(PVAT)及到达肝静脉时间(HVAT),计算造影剂到达肝动脉与到达肝静脉间隔时间(HAVTT)。结果 S3和S4期肝纤维化组HVAT和HAVTT均较对照组、S1期组缩短(P<0.05);以肝纤维化达到S4期为阳性判断标准,HVAT和HAVT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和0.89(P<0.01);以HVAT≤21s为诊断S4期肝纤维化的截断点,其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95%;以HAVTT≤10s为诊断S4期的截断点,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和97%;联合两项指标评估S4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和100%。结论超声造影对S3和S4期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定量诊断价值,但对诊断≤S2期的肝纤维化在准确性方面仍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慢性肝炎患者合并胆囊病变的意义。方法在416例慢性肝炎患者和60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腹部B超检查,分析胆囊图像的改变。结果在乙型肝炎患者中发现胆囊病变187例(52.5%),丙型肝炎患者发现7例(28.0%),乙/丙型肝炎及乙/丁型肝炎患者共发现6例(17.1%);在正常组发现胆囊病变77例(12.7%,P〈0.05)。在416例慢性肝炎患者中发现胆囊结石58例(13.9%),胆囊壁增厚97例(23.3%),胆囊息肉样变45例(10.8%),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肝炎患者易合并胆囊病变,超声检查是诊断慢性肝炎患者合并胆囊病变的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