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14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蒜素对脑局灶缺血大鼠血小板活化功能及其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大蒜素对脑局灶缺血大鼠血小板活化功能或轻药物诱导的血小板活化功能及其结构的影响。方法:(1)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大蒜素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3组,于末次给予试药1.5h后颈总动脉插管取血,加入诱导剂二磷酸腺苷(ADP)或胶原,测定血小板最大聚集率;(2)采用化学刺激(FeCl3)诱导血栓闭塞法制备大鼠急性大脑中动脉血栓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大蒜素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4组,给药方法同实验(1),颈总动脉插管取血后分离血浆,测定血浆血栓烷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3)加入ADP孵育激活性,离心得到血小板沉淀块,透射电镜下观察血小板的超微结构。结果:与空白组或模型组相比,大蒜素大剂量组(10mg/kg)、小剂量组(5mg/kg)均可显著抑制药物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0.01),且大剂量组显著优于小剂量组(P<0.05);均可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浆TXB2的含量,降低TXB2/6-keto-PGF1α比值,大剂量组还显著升高血浆中6-keto-PGF1α水平(P<0.05,P<0.01);可明显抑制血小板活化过程中超微结构的改变,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大蒜素可能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活化时大量释放的活性肽TXA2、促进恢复TXA2/PGI2平衡,抑制血小板激活释放过程中超微结构的改变,从而对脑梗塞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何首乌提取物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学习记忆及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赵玲  李雅莉  靳洪涛  李林 《中草药》2004,35(11):1277-1279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痴呆中最常见的一种,以记忆、语言和其他认知功能的进行性障碍为特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胆固醇在AD发病过程中起着直接作用,现代研究表明,中药何首乌具有抗氧化、调血脂等作用,本室制备的何首乌提取物(主要含二苯乙烯苷)经前期研究表明,具有改善拟AD动物模型学习记忆能力,促进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的表达等作用。本实验用高胆固醇饲料长期喂养Wistar大鼠,建立高胆固醇血症大鼠模型,同时用何首乌提取物对本模型进行药物干预,观察其对动物学习记忆功能及血脂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硝呋莫司与SD大鼠、比格犬、食蟹猴和人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测定方法,计算硝呋莫司与4个不同种属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采用体外快速平衡透析法,将透析后的血浆和缓冲液分别加入对应的空白基质,用乙酸乙酯萃取后采用HPLC法测定。结果硝呋莫司在样品中的线性范围为0.15μg·ml-1,在不同血浆中的色谱方法专属性良好,提取回收率为(73.64±1.00)%81.20±0.66%。硝呋莫司在人、犬、大鼠、猴中的血浆蛋白结合率范围为46.0%58.2%、40.7%42.6%、38.7%43.8%、30.8%42.8%。结论硝呋莫司与4种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中等,且在不同种属的血浆蛋白结合率随药物浓度不同存在一定种属差异。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是治疗的主要药物。SLE的骨损害包括骨量减少、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无菌性骨坏死和骨折,随着SLE生存期的延长,心血管并发症和OP成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的主要因素,同时OP对于心血管的发病也有促进作用,是目前备受关注的并发症。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的细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关于SLE的骨质疏松也存在不少争议,主要集中在OP的发病率和骨质疏松与激素治疗关系两个方面。就OP发病率来讲,不同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不同。SLE的骨质疏松涉及多种机制包括炎性因素、免疫介导的因素、固有因素、代谢因素、药物因素和疾病本身的因素。SLE相关的骨质疏松的治疗首先是治疗原发病,此外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钙剂和维生素D的补充也非常重要,对诊断骨质疏松的SLE患者应及时给予双膦酸盐治疗。  相似文献   
5.
正中药注射剂(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TCMI)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是限制其使用的重要因素,据统计,被列入中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4版)中的33种TCMI均有临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其中过敏反应占75%,具体表现为皮肤瘙痒,各种过敏性皮疹,粘膜水肿等,且具有不良反应发生时间较早,累及多器官,涉及多品种的特点[1]。  相似文献   
6.
中药注射剂(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TCMI)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是限制其使用的重要因素,据统计,被列入中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4版)中的33种TCMI均有临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其中过敏反应占75%,具体表现为皮肤瘙痒,各种过敏性皮疹,粘膜水肿等,且具有不良反应发生时间较早,累及多器官,涉及多品种的特点[1]。  相似文献   
7.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痴呆中最常见的一种,以记忆、语言和其他认知功能的进行性障碍为特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胆固醇在AD发病过程中起着直接作用,现代研究表明,中药何首乌具有抗氧化、调血脂等作用,本室制备的何首乌提取物(主要含二苯乙烯苷)经前期研究表明,具有改善拟AD动物模型学习记忆能力,促进神经营养因子及受体的表达等作用。本实验用高胆固醇饲料长期喂养Wistar大鼠,建立高胆固醇血症大鼠模型,同时用何首乌提取物对本模型进行药物干预,观察其对动物学习记忆功能及血脂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高脂血症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心肾功能的改善作用,同时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细胞黏附因子-1(ICAM-1)的含量,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结扎高脂血症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段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组、高脂组、模型组。疏血通注射液0.6mL/kg组,疏血通注射液每日1次尾静脉注射给药,连续14d。给药14d后分别采血、采尿测定心脏、肾脏功能相关生化指标,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采用EIISA法测定血清中ICAM-1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疏血通注射液组大鼠肌酸激酶(CK)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尿总蛋白(TP)降低(P〈0.05)、尿肌酐(Cre)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升高(P〈0.05),大鼠血清中TNF-α,ICAM-1含量降低(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减轻高脂血症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的心肾功能损害,作用机制可能与对TNF-α,ICAM-1等炎症因子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紫杉胶囊的急性毒性和反复给药毒性,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 急性毒性采用最大给药剂量法(10g/kg).观察给药后小鼠出现毒性反应.反复给药毒性实验分为0.25、0.5、1.0g/kg 3个给药组(分别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8、17、33倍)及溶剂对照组,连续给药90天.停药后恢复期观察4周.检测指标包括动物一般状况、血液学和凝血、血清生化、尿检查及病理组织学等内容.结果 急性毒性实验给药后部分动物观察到了眼睑下垂,活动减少,第2天、第4天各有1只小鼠死亡.紫杉胶囊0.5、1.0/μg连续给药90天.可见雌性大鼠进食量一过性降低,体重下降;AST和ALT增高,给药结束时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0.5、1.0g/kg组肝脏片状坏死;骨髓血涂片结果显示骨髓造血细胞轻度抑制,恢复期结束时均未见异常.结论 ICR小鼠单次灌胃紫杉胶囊的LD<,50>大于10g/kg.SD大鼠灌胃紫杉胶囊90大反复给药毒性试验,其无毒反应剂量为0.25g/kg.0.5、1.0g/kg动物毒性反应主要为可逆性的肝脏毒性和骨髓轻微抑制作用.上述研究结果为紫杉胶囊的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致肝损伤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及特点,并进行相关性因素分析,为其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福州市长乐区医院2010—2021年74例阿托伐他汀致肝损伤不良反应报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临床分型、严重程度和转归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 收集到的74例阿托伐他汀致肝损伤患者,男女比例1.74∶1;患者年龄33~93岁;原患疾病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93.24%),发生时间平均为用药后(42.78±75.98)d,临床表现主要为乏力、纳差、皮肤巩膜黄染、腹部不适,53例患者无症状;临床分型中肝细胞损伤型比例最高为29例(39.19%)、混合型次之为27例(36.49%),胆汁瘀积型最少为18例(24.32%),RUCAM量表评分均在3分以上,14例(18.92%)≥6分;3种临床分型之间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程度分级中轻度肝损伤63例(85.13%),中度肝损伤9例(12.17%),重度肝损伤2例(2.70%);停药/减量并给予保肝及对症治疗后,临床转归结果良好。结论 临床医师应重视阿托伐他汀所致的肝损伤,应加强干预和肝功能生化指标监测,避免严重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