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肺癌是目前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且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发现我国年均增长率达1.63%[1],80%以上肺癌在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而失去最佳手术时机[2]。临床放、化疗的发展虽对提高其生存率起到重要作用,但因肺癌多见于老年人而身体条件较差,常合并各种基础性疾病,因此,对放化疗耐受性较差,探索更加可行、有效的其他治疗方法是临床研究的热点。125 I粒子植入是肺癌局部微创治疗的有效方法,而联合高频热疗会增加治疗效果而使患者获益也得到相关研究的证实,该技术方法的安全、成功实施,需要术前、术中、术后的有效护理配合,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成功实施35例中晚期肺癌125 I粒子植入联合高频热疗治疗,手术安全、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Graves病用131I治疗与131I联合泼尼松龙片治疗的疗效差异,比较131 I联合泼尼松龙片在Graves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行131 I治疗的两组Graves病患者.A组给予131 I二周后,给予泼尼松龙片5mg,1次/日,口服,共6周.B组给予131I治疗,不给予泼尼松龙片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中依病情给予甲巯咪唑片及比索洛尔片对症处理,比较两组治愈率、治愈所需的时间,治疗过程中甲巯咪唑片及比索洛尔片使用的剂量.结果 联合运用泼尼松龙的A组治愈率与B组比较差异不显著,但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甲巯咪唑片及比索洛尔片对症处理所需的剂量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泼尼松龙联合131I治疗Graves病疗效显著,能较快的改善自觉症状,减少早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注射部位和注射方法的选择在护理恶性淋巴瘤患者放射性核素淋巴显像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3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根据病变情况及显像需求,采用积极地护理干预,在不同的注射部位进行皮下注射。99mTc-硫化锑胶体;40例同期在我科行核素肾动态显像的患者为对照组,静脉注射99mTc-DTPA。观察轻度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评估护理干预在核素淋巴显像中的价值。结果:经过恰当的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成功的完成核素淋巴显像。淋巴显像组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31.25%(10/32),对照组肾动态显像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5%(2/40)。结论:放射性核素淋巴显像护理上对患者的心理安抚,注射部位和注射方法的选择及恰当的护理干预对图像的采集、图像的质量、显像效果,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剂量剂型锝-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99Tc-MDP,云克)不同临床应用方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的36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均衡随机分成两组,应用小剂量剂型(5.5mg)云克分别采用单纯静脉推注法和混合注射法进行治疗,并以病变关节功能受累情况、实验室指标及临床表现分为轻、中、重三类,分别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显效7例(19.4%),有效20例(55.6%),无效9例(25.0%)总有效率75.0%。混合注射法早期疗效反应及效果明显早于和优于单纯静脉推注法。病情轻、中、重度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80.0%、76.2%和60.0%。结论提示小剂量剂型云克治疗RA简便安全,疗效满意,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对不同病情患者,选择不同给药方式有不同疗效,且疗效依病情轻重而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合作组方程(CKD-EPI)和肌酐全年龄段方程(FAS)评估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3例CKD,以99 Tc m-DTPA肾动态显像法所测GFR(Tc-GFR)为金标准,采用3个CKD-EPI方程及3个FAS方程,分别为流行病学-血肌酐(EPI-SCr)、流行病学-胱抑素C(EPI-Cys-C)、流行病学-血肌酐联合胱抑素C(EPI-SCr-Cys-C)、FAS-血肌酐(FAS-SCr)、FAS-胱抑素C(FAS-Cys-C)和FAS-血肌酐联合胱抑素C(FAS-SCr-Cys-C)方程计算GFR(eGFR),比较其eGFR与Tc-GFR差异、相关性、方程偏倚,观察方程评价CKD患者GFR水平的适用性、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及精确度等。结果①总样本中FAS-SCr-Cys-C偏倚最小、精确度最好,FAS-Cys-C和FAS-SCr次之,EPI-SCr偏倚最大、精确度最差;②FAS-Cys-C在P10和P30准确率最高,FAS-SCr-Cys-C次之,EPI-SCr最低;③方程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FAS-SCr-Cys-C>EPI-SCr-Cys-C>FAS-Cys-C>EPI-Cys-C>FAS-SCr>EPI-SCr;FAS-SCr-Cys-C的AUC最大,为0.941[95%CI(0.909,0.973),P<0.001],eGFR截断值取41.71 ml/(min·1.73 m 2)时,阳性预测值为98.0%,阴性预测值为51.3%,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92.3%,约登指数为0.756;EPI-SCr-Cys-C敏感度最高(89.0%),阳性预测值略低于FAS-SCr-Cys;EPI-SCr的AUC最小,敏感度最低。结论FAS-SCr-Cys-C方程可用于测定CKD患者各期GFR。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2P胶体在超声引导下治疗婴儿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海绵状血管瘤患儿104例,给予32P胶体注射治疗,根据有无超声引导分为超声引导下行32P胶体注射治疗组(A组)和无超声引导下行32P胶体注射治疗组(B组)。用药量及浓度根据血管瘤的部位、大小、类型及患者年龄而定,注射量每次不超过500μCi。结果104例患儿注射治疗1~3次不等,平均每个瘤体注射1.51次,平均治疗时间为6个月;随访5年。A组42例,治愈率为78.6%(33例),总有效率为92.9%(39例);B组62例,治愈率为64.5%(40例),总有效率为77.4%(48例)。结论在超声引导下可提高32P胶体注射治疗皮肤海绵状血管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判金天格胶囊(JTG)的短期疗效及观察其对骨转化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志愿加人金天格胶囊疗效评估的44名本院职工,按双能X线(DEXA)的检测结果分为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异常组与正常对照组,均连续服用金天格胶囊1个月。用药前后检测骨转化生化指标: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β胶联降解产物(β-CTX)。疗程结束后,用数字模拟评分法(VAS)评定短期疗效;组内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比较PINP、β-CTX的变化情况。结果 金天格胶囊治疗后,BMD异常组的酸痛不适症状显著缓解;BMD正常组的PINP、β-CTX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BMD异常组PINP增加,β-CTX稍减低。结论 金天格胶囊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以在短时间内促进成骨细胞活性,抑制破骨细胞,有助于维持骨形成与骨吸收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可溶性mB7-H4蛋白对肝脏的免疫性损伤的保护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pET/mB7-H4表达,通过纯化、复性以及去除内毒素,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可溶性mB7-H4蛋白。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生理盐水)组、Con A组和mB7-H4蛋白100、200及400 μg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通过尾静脉注射Con A建立肝损伤模型(mB7-H4蛋白组小鼠在注射Con A前2 h和注射后8 h分2次给予mB7-H4蛋白),并于注射Con A后24和48 h,摘取各组小鼠眼球取血及引颈处死取肝脏,分离血清,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并检测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小鼠血清ALT、AST、IL-4和IFN-γ水平较均明显升高(P<0.05);与Con A组比较,mB7-H4蛋白组小鼠血清ALT、AST、IL-4和IFN-γ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 P<0.01)。HE染色,mB7-H4蛋白组小鼠肝脏损伤均较Con A组有不同程度的减轻。 结论: 可溶性mB7-H4蛋白对Con A诱导的肝脏免疫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IL-4和IFN-γ的产生和(或)分泌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获得重组pcDNA3.1/mB7-H4-Fc在肝内的高效稳定表达.方法 采用流体动力法将表达mB7-H4-hIg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输注小鼠体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实时定量PCR(RT-PCR)的方法,定量检测pcDNA3.1/mB7-H4-Fc在小鼠体的内表达.结果 经尾静脉注射的pcDNA3.1/mB7-H4-Fc能在肝组织中稳定表达,在48 h时间点分泌的量达到最高,最大量约120 ng/mL.结论 成功将pcDNA 3.1/mB7-H4-Fc表达载体导入了小鼠肝脏,并获得了pcDNA3.1/mB7-H4-Fc在肝内的高效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10.
陈鸿颜  谢权  孙雯  王超群  王身坚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0):1482-1483,1486
目的:总结89SrC12治疗肿瘤多发骨转移的治疗措施和护理体会。方法:对42例骨转移瘤患者静脉注射89SrC12,观察治疗前、后疼痛情况及不良反应,采用心理护理、操作护理、骨痛护理等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结果:42例患者疼痛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3例,轻微缓解18例,总有效率为85.7%。骨痛缓解出现在注药后1~2周,约持续3~6个月。7例治疗后1周左右出现一过性骨痛加重,对症治疗后症状逐渐好转。结论:89SrC12能有效缓解转移性骨痛,完善并加强治疗前、后的护理工作,有利于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基础,以助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