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评估切除情况、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及围手术期治疗对胸腺癌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手术治疗56例胸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22~81(52.1±11.5)岁。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影响总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的因素。结果 R0切除37例(67.9%),其它切除19例(32.1%)。Masaoka分期Ⅰ+Ⅱ期13例(23.2%),Ⅲ期26例(46.4%),Ⅳ期17例(30.4%)。低级别胸腺癌42例,高级别14例。术后放疗、化疗、化放疗及未治疗分别为17例、12例、18例、9例。随访时间1~10年,随访41例,随访率73%。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3%、74%、61%。切除情况及病理分期影响总生存期,R0切除的术后放疗影响无病生存期,但不影响总生存期。结论手术治疗可以使大部分胸腺癌患者长期生存,R0切除是胸腺癌预后最重要的影响因素。MasaokaⅡ~Ⅲ期的R0切除推荐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人工血管旁路术后远端吻合口局部内膜增生的形态学表现、部分炎症因子及生长因子的表达及药物巴曲酶对其的影响.方法 建立12只犬左颈总动脉膨体聚四氟乙烯(eVrrE)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模型,随机分为巴曲酶组和对照组,28 d后吻合口局部取材,应用HE、Masson染色、免疫组化(IHC)、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等实验方法 观察吻合口内膜厚度、胞外基质(ECM)相对含量、新生内膜平滑肌细胞增殖率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小板源牛长因子B(PDGF-B)mRNA和蛋白表达,并用半定量方法 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术后28d,远端吻合口均已形成有内皮细胞(EC)覆盖的新生内膜,且均表达MCP-1及PDGF.B.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吻合口新生内膜厚度明显减少[(381.3±144.7)μm对(213.8±29.0)μm,P=0.036],胞外基质相对含量明显降低(P=0.006),MCP-1表达量明显下降(RT-PCR P=0.025,Western Blot P=0.016),而PDGF-B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T-PCR P=0.055,WesternBlot P=0.337),平滑肌细胞增殖率无明显差异(P=0.109).结论 巴曲酶可抑制人工血管旁路术后早期吻合口新生内膜胞外基质的沉积和MCP-1的表达,抑制新生内膜厚度,为提高人工血管移植远期通畅率提供新的临床应用及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肺曲霉菌病的原则、方法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86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34例肺曲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3例CT表现为弥漫性病变的患者采用肺楔形切除术获得病理组织; 31例局限性病变患者均行病变完整切除, 其中肺叶切除术26例, 肺段切除术3例, 肺楔形切除术2例。27例行开胸手术, 7例行胸腔镜手术。  结果  无手术死亡病例, 所有病例均由病理诊断为曲霉菌感染。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5例(14.7%), 分别为肺栓塞1例, 急性肺水肿1例, 胸腔积液1例, 支气管胸膜瘘1例, 切口裂开1例。术后2~34 d出院, 平均住院时间(10.1±6.2)d。随访1~16年, 全部治愈, 无复发。  结论  对于弥漫性肺部病变怀疑肺曲霉菌病无法明确诊断时, 手术肺组织活检可提供病理及病原学诊断的金标准; 对于局限性肺曲霉菌病变, 外科手术可将病灶完整切除, 提供明确的病理诊断, 并有效缓解症状, 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4.
肺癌是目前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肿瘤.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肺周围小结节(small pulmonary peripheral nodules,SPPNs)的检出率越来越高,而SPPNs的精确定位及定性一直是胸外科临床诊治过程中的难题.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lectromagnetic navigation ...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LCNEC)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经验并分析相关预后因素。  方法  200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LCNEC的患者35例, 其中男性29例, 女性6例, 回顾性总结其临床资料, 分析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的结局并分析相关预后因素。  结果  35例患者就诊时中位年龄为63岁(47~77岁), 中位病程为2个月(1~14个月)。临床症状不具特异性, 术前活检病理难以明确诊断。手术方法根据肿瘤具体情况采用开胸或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分期Ⅰ期12例, Ⅱ期7例, Ⅲ期13例, Ⅳ期3例。23例患者行辅助治疗。患者中位生存期17个月(95% CI:11.4~22.6),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0.6%、29.0%、24.8%。肿瘤分期对LCNEC患者生存期存在显著影响(Cox多因素分析HR 2.608, 95% CI:1.572~4.327, P=0.000)。  结论  LCNEC为一种罕见的侵袭性强、预后差的恶性肿瘤, 分期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对于早期病变尤其是Ⅰ、Ⅱ期病变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重症肌无力外科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最新进展。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纳入重症肌无力外科治疗领域被引频次最高的前100篇文献,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 被引频次最高的100篇文献的发表年份为1939—2021年,单篇被引频次为55~850次。纳入的文献大多为论著类文献(75/100),主要是回顾性研究(64/75)。美国是发表文献及被引频次最多的国家,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是发表文献最多的期刊(20篇)。通过VOSviewer软件分析,高密度关键词主要为thymectomy、maximal thymectomy、extended thymectomy、transcervical thymectomy、thymoma及autoantibodies。结论 手术切除范围、手术入路以及发病机制是目前重症肌无力外科治疗领域的热点。希望本文能够为今后该领域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类癌, 包括典型类癌(typical carcinoid, TC)及不典型类癌(atypical carcinoid, ATC)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经验, 并分析可能的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总结200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TC或ATC的57例患者临床资料, 同时进行生存和预后分析。   结果  57例患者中男性35例, 女性22例, 中位年龄49岁(12~85岁), 中位病程3个月(1~156个月), 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 12例伴有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术后病理确诊TC 39例, ATC 18例; Ⅰ期为主, 共41例, Ⅱ期和Ⅲ期各7例, IV期2例。5年、10年存活率分别为92.4%及89.0%。Kaplan-Meier分析显示, 病理类型、T分期及N分期的P值分别为0.001、0.000、0.004。   结论  支气管肺TC及ATC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 手术效果良好, 病理分型、肿瘤T分期和N分期可能是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肺癌相关副肿瘤性边缘叶脑炎(PLE)的临床特征和诊治要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0年1月到2010年5月收治的8927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004年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欧洲工作网制定的PLE诊断标准,从中筛选出PLE患者共7例,均为男性,年龄41~ 54岁,平均48岁;分析其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7例患者均有吸烟史.症状方面,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短期记忆力丧失,6例有癫痫发作,4例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2例合并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肿瘤发现均依靠胸部X线片或CT检查.病理确诊主要依靠纤维支气管镜(5例),2例手术确诊;其中小细胞肺癌6例,肺腺癌1例.1例失访,6例随访4~21个月,平均11.5个月.治疗后神经系统症状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3例.3例死亡(生存期分别为4、10、14个月),肿瘤分期分别为Ⅳ期、Ⅲb期和Ⅲa期;3例随访中(随访时间分别为5、15、21个月),均为Ⅲa期,其中1例接受手术治疗及术后辅助化疗.结论 PLE为罕见疾病,熟悉疾病特点有助于早期诊断,抗肿瘤治疗能有效改善神经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缓解不完全以及肺癌分期偏晚可能与较差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胸外科术后30 d内非计划二次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1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术后30 d内非计划二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30 d内非计划二次手术发生率为0.75%(79/10 543);非计划二次手术患者中位住院天数19(12,37)d,中位住院费用109 929.11(80 549.46,173 491.87)元;22例(27.85%)患者接受输血治疗,26例(32.91%)患者接受重症监护治疗;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发生非计划二次手术例数最多。出血(21.52%)、乳糜胸(17.72%)、肺漏气(16.46%)、肺不张(13.92%)及消化道瘘(11.39%)为胸外科非计划二次手术的主要原因。其中,非食管/贲门组患者非计划二次手术原因主要为出血、肺漏气、肺不张及乳糜胸;食管/贲门组患者非计划二次手术原因主要为消化道瘘、切口感染愈合不良、出血及乳糜胸。非计划二次手术患者中,4例死亡,17例好转,58例痊愈。结论 胸外科非计划二次手术患者住院时间长,住院费用高。出血、乳糜胸、肺漏气、肺不张及消化道瘘是非计划二次手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手术患者再次入院的发生率、发生时间、主要原因以及再次入院需要承担的经济负担,以期为减少术后患者再次入院提供借鉴。 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11至2020年胸外科出院后90 d内非计划再入院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根据手术部位、手术入路和再入院间隔时间进行亚组分析,并对组间差异进行比较。 结果共纳入111名患者。所有患者的90 d和30 d非计划再入院率分别为0.71%和0.55%。非计划再入院的最常见原因是大量胸腔积液(36.9%)、感染(31.5%)、漏气(19.8%)。该研究的总体再入院时间为14(19.3±19.4)d。非计划再入院患者的平均二次住院时间为13.1(12.0)d。住院费用为(19 533.6±18 918.7)元,总体的有创操作率为79.3%。 结论胸外科手术患者的非计划再入院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接受食管手术和非微创手术是非计划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大量胸腔积液、感染和漏气是所有患者非计划再入院的最常见原因。出院后的第2~3周是再入院风险最高的时间段。计划外的再入院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有创伤害、时间成本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