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43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描述综合医院具有自杀倾向患者的特征,并分析此类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危险因 素。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2012 年 10 月至 2017 年 10 月的住院患者中具有自杀 倾向的病例共 680 例,根据是否发生自杀行为分为自杀倾向组(有自杀倾向无自杀行为,527 例)和自杀 行为组(有自杀倾向亦有自杀行为,153 例)。收集他们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户籍、入院科室、自杀诱 因、自杀方式、精神疾患、躯体疾患及显著的精神症状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间的社会人口 学和临床特征差异,采用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研究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结果 自杀倾向组主要为 女性[66.6%(351例)]、已婚[77.4%(458例)]、心理科[74.4%(392例)]、抑郁症[66.2%(349例)]。自杀行为 组中,男性和女性的自杀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2.489,P=0.014),选择跳楼方式的男性较多,药物 及割脉方式的女性更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入住重症医学科(OR=7.844,95%CI:2.240~27.475, P=0.001)、婚恋受挫(OR=3.646,95%CI:1.217~10.917,P=0.021),肿瘤(OR=4.620,95%CI:1.552~13.755, P=0.006),双相情感障碍(OR=3.734,95%CI:1.157~12.052,P=0.028)是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 具 有自杀倾向的患者中,入住重症医学科、双相情感障碍、肿瘤、婚恋挫折是发生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而 且两性的自杀方式有所不同,需要临床高度重视,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有自杀企图史的抑郁症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 连续纳入 2013 年 12 月至 2016 年 11 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抑郁症治疗中心住院的 472 例 抑郁症重度发作患者,根据有无自杀企图史将所有患者分为有自杀企图史组与无自杀企图史组。对有 自杀企图史和无自杀企图史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疾病特征、治疗药物、实验室检查指标等进行单因素和 多因素分析,对有自杀企图史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有自杀企图史组 120 例, 无自杀企图史组 352 例。与无自杀企图史组比较,有自杀企图史组女性多[68.33%(82/120)比 57.39% (202/352),χ2 =4.48,P< 0.05]、发病年龄早[34.00(24.25,44.00)岁比 38.00(27.00,49.00)岁;Z=-2.01, P< 0.05]、病程长[6.50(1.00,15.00)年比 3.00(0.58,10.00)年;Z=-3.07,P< 0.01]、发作次数多[2.00 (2.00,3.75)次比 2.00(1.00,3.00)次;Z=-3.01,P< 0.01)]。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64, 95%CI:1.05~2.56,P< 0.05)和病程长(OR=1.04,95%CI:1.01~1.07,P< 0.05)是患者有自杀企图史的 危险因素。结论 有自杀企图史的抑郁症患者有其相应的临床特点,如女性、病程长、发作次数多等, 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临床中对自杀风险进行预防及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斑块是脑血管病的常见病因,西药在预防及治疗颈动脉斑块上主要以他汀类药物为主,但经常因药物的不良反应,使许多患者无法坚持长期服药。中医中药从整体观念出发,以痰瘀同病、痰瘀同治为理论基础,既能减轻血管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又能调节脂质代谢,减少颈动脉斑块的个数,缩小颈动脉斑块的面积,从而有助于减少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纤维支气管镜微波治疗气道肿瘤的临床应用与护理555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微波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气道肿瘤,近年来已经得到迅速发展[1] 。我科自1989年开始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微波治疗中央型肺癌,以后又用于治疗气道内良性肿瘤,在解除支气管阻塞、改善症状、延长患者生命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1989~2 0 0 3年我科5 5 5例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气道肿瘤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5 5 5例均为1989~2 0 0 3年我科住院患者,男32 4例,女2 31例,年龄12~81岁,平均年龄6 5岁。均经胸部X线和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病理确诊。恶性肿瘤5 39例,良性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结核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7月—2011年12月收治16例乳腺结核的临床资料及高负压引流在术中应用的疗效.结果:16例病人术后均恢复良好,随访2个月~3年,无1例复发,无1例行全乳腺切除术.结论:乳腺结核的治疗应当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术前、术后加强抗感染,术中尽可能清除坏死组织,术后充分利用负压引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郭茹  廖晓阳  李志超  赵茜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0):2508-2513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中导致全球疾病负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全球的高血压控制率均较低。终止高血压(DASH)饮食常作为国际高血压联盟及多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的一线非药物控制血压措施,但因推广性较差、患者依从性低难以有效发挥其作用。改良DASH饮食契合不同的饮食文化和疾病特殊需求,有利于提升饮食外推性、治疗效果及患者依从性。但DASH饮食的改良方法繁多,目前的研究显示其对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的防治效果并不统一。本文从改良DASH饮食起源与发展、改良DASH饮食的效果、改良DASH饮食目前的挑战及展望进行阐述,以期为改良DASH饮食降压效果提供依据,为未来改良DASH饮食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因公出国(境)任务现状,为强化新时期疾病预防控制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通过Excel 2013软件录入2006—2020年的因公出国(境)档案资料并建立数据库,从任务类型、业务领域、出访国家(地区)、经费来源等方面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6—2020年("十三五")四川省疾控中心因公出国(境)共223人次,2011—2015年("十二五")较2006—2010年("十一五")下降14.29%,2016—2020年较2011—2015年下降51.19%,实地考察出访人次2016—2020年较2006—2010年下降80%,任务占比下降约52.18%;业务领域方面,传染性疾病防治领域出访129人次(57.85%),非传染性慢性疾病防治14人次(6.28%)、卫生检验10人次(4.48%)、免疫规划8人次(3.59%);出访高收入国家(地区)人次"十三五"时期较"十一五"时期下降76.47%,占比下降43.76%,对外援助增加7人次。结论2006—2020年四川省疾控中心因公出国(境)出访人次总体呈下降趋势,实地考察任务下降幅度最大;出访任务集中于传染性疾病防治领域,在业务领域分布上存在较为明显的比例失衡现象;出访高收入国家(地区)人次(占比)下降,对外援助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9.
基层医疗作为整个医疗体系的基础,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改革转型中经历了一系列变迁。在当前医疗改革深入推进的历史趋势下,基层医疗体系的构建和发展更是决定未来整个医疗体系服务效能的基石。以农村乡镇卫生院和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核心的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成为我国新医改关注的重点,也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阵地。本文通过回顾基层医疗体系的发展历史,剖析近年来基层医疗在服务内容、目标人群、支付方式等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的变迁。梳理了我国基层医疗由农村起步,重心逐渐向城市转移,新医改后经历了整体重构而实现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历程。通过对医联体的建设和发展的回顾,指出在当前“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我国基层医疗体系所承担的任务正由疾病诊疗向健康维护拓展;以“医联体”为主的整合医疗,即将逐渐转型升级为以健康为目标的“健联体”。本文从:目标和任务的转变、服务内容的拓展、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技术革新改善医疗服务供给这4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基层医疗体系发展的新动向,从而为我国基层医疗体系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指出未来分级诊疗下的整合医疗是大势所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从供给结构、人才培养、绩效激励、政策保障、技术支撑等多方面进行提升和改善,以期真正实现“健康中国”。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