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脾脏是人体重要免疫器官,全脾切除术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血栓等风险。保留脾脏功能的术式在脾良性疾病治疗中逐渐被认同,然而开展此类术式有一定的难度。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在脾良性占位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9年6月手术治疗17例脾良性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行开腹脾部分切除术7例,行腹腔镜脾囊肿开窗引流术4例,行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4例,行腹腔镜脾大部分切除术2例;均为腹腔镜下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开腹脾部分切除术平均135 min,腹腔镜脾囊肿开窗术平均42 min,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平均128 min,腹腔镜脾大部分切除术平均156 min。术后病理:脾假性囊肿5例,良性囊肿3例,表皮样囊肿2例,脾血管瘤5例,脾淋巴管瘤1例,脾错构瘤1例。术中出血量:开腹脾部分切除术平均416 mL,脾囊肿开窗术平均10 mL,脾部分切除术平均395 mL,脾大部分切除术280 mL。术后血小板变化:脾部分切除术血小板术后平均2周恢复正常,脾大部分切除术后血小板平均3周恢复正常,术后均未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17例随访6~78个月,中位时间35个月,无复发及远期并发症。 结论:脾良性占位的外科治疗首选腹腔镜下保留脾脏功能的手术,二级血管离断联合脾蒂阻断是脾部分切除术中一种新的阻断方法,可在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中选择性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胆道探查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自2007年8月至2009年12月我科择期行胆总管探查术的病人160例,按住院号随机分为快速康复组(实验组)和传统的治疗方法组(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提前(P<0.01)、术后体重下降程度减小(P<0.05),术后胆汁丢失量明显减少(P<0.01),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1),住院费用减少(P<0.01),并发症减少(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胆道探查围手术期能明显减少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其临床应用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临床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学特征,结合相关文献,加深对HAML的认识。方法 对2例HAML病例进行影像学、病理学及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为女性,第1例术前怀疑为肝脏恶性肿瘤,第2例怀疑错构瘤,均未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为HAML,HMB45和CD34均阳性,其中1例侵犯肝被膜,具有潜在恶性可能,分别随访2个月和1年半,无复发转移。结论 HAML为肝脏少见多组织来源的间质肿瘤,增强MRI较其他无创检查诊断率高,确诊仍需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其中HMB45是最重要的诊断标志。手术切除仍然是HAML最彻底的治疗方法,多数预后良好,但少数存在潜在恶性特点需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患者良性预后具有重要作用,以往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基础上,实施T管引流术增加患者痛苦程度,不利于术后恢复,顺行鼻胆管引流术因更具微创理念受到临床关注。故本研究探讨顺行鼻胆管应用在腹腔镜胆道探查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6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接受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顺行鼻胆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对照组则留置T管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与恢复情况、患者术后胆汁引流量、术后1周营养指标、术前、术后1年评价患者肝功能指标,以及随访1年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手术耗时、术后第1天胆汁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引流管留置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恢复正常生活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术后第2、3天的胆汁引流量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1周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前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术后1年,各项肝功能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随访1年期间,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33% vs. 26.67%,P<0.05)。 结论:顺行鼻胆管引流术、腹腔镜胆道探查术、胆总管一期缝合术联合应用,可缩短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一定可行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胃肠动力障碍的发病机制以及清胰汤对其作用。 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AP模型组(模型组),SAP模型+清胰汤治疗组(清胰汤治疗组)。SAP模型采用5%牛磺胆酸钠胰腺被膜下多点注射诱导,清胰汤治疗组造模后给予清胰汤灌胃,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代替。术后24 h采用双极银丝电极记录大鼠胃窦部消化间期复合肌电活动(IMC),随后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胃动素(MTL)及血管活性肠肽(VIP)的浓度,并进行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评分。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与清胰汤治疗组均表现为MTL浓度降低而VIP浓度升高(均P<0.05),但清胰汤治疗组MTL浓度降低与VIP浓度升高的程度低于模型组,且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也低于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与清胰汤治疗组IMC的周期及I,II相时间延长,而IMC III相时间缩短,IMC III相峰电位的振幅及频率降低(均P<0.05),但清胰汤治疗组IMC的各项指标改变不如模型组明显(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SAP大鼠的IMC III相时间与MTL浓度呈正相关(r=0.967,P<0.05),与VIP浓度及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呈负相关(r=-0.592,P<0.05;r=-0.736,P<0.05)。 结论:SAP胃肠动力障碍的发病与胃肠激素紊乱有关,清胰汤可能通过对胃肠激素的调节作用而改善胃肠动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Fast track surgery(FTS)指导下的术后早期T管夹闭在胆道探查患者围手术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施行择期胆总管探查术病人120例, 术中均行胆道镜证实胆总管下段通畅.随机分为快速康复组(实验组)和传统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其中实验组在FTS理念指导下行术后早期夹闭T管.[结果]两组患者术后ALP、GGT、直接胆红素值及总胆汁酸值恢复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3 d、5 d、7 d血钾显著低于实验组.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实验组术后WBC恢复时间、术后补液量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在胆石病治疗过程中,在积极的康复外科治疗理念指导下,强化围手术期的处理,只要正确把握适应证,早期夹闭T管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8.
Dieulafoy病14例急诊手术探查体会株洲市第一医院(412000)贺明连因血管畸形所致的消化道大出血较少见,1993年2月至1997年8月作者急诊手术探查14例,术中均找到病灶,现将其诊治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4例,男1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再次胆道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腹腔镜下行胆道探查的18例再次胆道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行传统开腹手术的18例再次胆道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少于开腹组(P〈0.01);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开腹组短(P〈0.01);术后平均住院费用较开腹组低(P〈0.01);平均手术时间比较:手术开展前期腹腔镜组较开腹组长(P〈0.01),而后期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腹腔镜下再次胆道手术是安全、可行且具有微创优势的;只要术者有良好的解剖知识和掌握腹腔镜操作技巧,可选择合适病例采用该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暴发性胰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对10例高脂血症性暴发性胰腺炎患者在常规抢救治疗的同时,给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中药经胃管内注入等治疗。结果:5例顺利治愈,2例死亡,1例并发胰腺假性囊肿3个月后自行吸收,1例并发胰腺假性囊肿经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治愈,1例腹内压大于25cmH2O采用腹腔穿刺灌洗引流治愈。结论:高脂血症可以引起暴发性胰腺炎且易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血液滤过、降脂是治疗高脂血症性暴发性胰腺炎的关键,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可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