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总结上尿路结石行二次(或二次以上)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操作的原因,提高PCNL技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PCNL治疗的1 041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资料,对其中进行二次(或二次以上)PCNL操作的病例,根据其行二次PCNL操作的原因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 041例上尿路结石患者(共1 203侧上尿路)中进行二次(或二次以上)PCNL操作的病例共252侧(20.9%),行二次PCNL操作的理由包括:结石负荷大、分布广182侧(72.2%);通道或肾集合系统黏膜出血29侧(11.5%);脓肾(感染)22侧(8.7%);孤立肾或肾功能不全7例(2.8%);集合系统穿孔3侧(1.2%);未发现或未能进入残留结石所在肾盏的盏颈口4侧(1.6%);通道建立失败以及不合理3侧(1.2%);麻醉意外等2例(0.79%)。二次PCNL操作时行局部麻醉204侧(81.0%),全麻48侧(19.0%);俯卧位221侧(87.7%),侧卧位31侧(12.3%)。1 203侧上尿路行一次PCNL操作的清石率为74.1%;行二次PCNL操作后的清石率为91.0%;252侧行二次PCNL操作的患者清石率为80.9%。1 203侧上尿路仅行一次PCNL操作的951侧上尿路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是10.8d,行二次PCNL操作的252侧上尿路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是13.4d。结论:结石负荷大、分布广,脓肾(感染)以及出血是上尿路结石行二次PCNL操作的主要原因。二次PCNL操作对于减轻第一次PCNL出血和感染的风险,提高清石率有很好的作用。但其增加患者的痛苦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稳定高表达重组人组织激肽释放酶7基因( KLK7)的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为前列腺癌发生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PCR法扩增KLK7 cDNA,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经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DNA测序验证正确后,以脂质体法转染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通过G418筛选,每个单克隆细胞扩大培养,建立稳定转染KLK7的DU145单克隆细胞株。采用Western blot 法检测DU145细胞株KLK7表达。结果酶切鉴定及DNA 测序分析显示 pcDNA3.1-KLK7真核表达载体成功构建;转染后,成功获得稳定高表达KLK7的DU145单克隆细胞株。 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pcDNA3.1-KLK7转染的DU145细胞KLK7表达量明显高于转染空载体组细胞(P<0.01)。结论 pcDNA3.1-KLK7真核表达载体的建立及稳定高表达KLK7的前列腺癌单克隆细胞株的建立,为研究KLK7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整合耻骨上膀胱穿刺固定腺体法的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6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70.27±5.35)岁;术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3.03±1.37)ng/ml,前列腺总重量80.3(70.49,96...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联合B超和C臂双重定位引导经皮肾穿刺建立工作通道在上尿路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4例上尿路结石拟行PCNL治疗的患者,术中联合B超和C臂双重定位引导经皮肾穿刺,分别建立1~4个工作通道,同期或分期进行碎石清石处理。结果:204例患者共建立经皮肾穿刺工作通道271个,均为一期完成。其中每侧肾脏单通道199个,2个通道57个,3个通道11个,4个通道4个。总净石率91%。无一例并发肠道、肝、脾、肺及腔静脉等器官损伤。胸腔积液6例,均保守处理治愈;气胸2例,行抽气处理治愈。无术后因大出血需动脉栓塞治疗患者,无中转开放手术患者。结论:联合B超和C臂双重定位引导经皮肾穿刺可提高穿刺的准确性和成功率,增加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微卫星DNA技术进行体细胞核移植囊胚的鉴定。方法 根据Mouse Genome Database设计小鼠微卫星DNA多态聚合酶链反应引物,提取近交系小鼠体细胞核移植囊胚、供体BALB/c小鼠、受体C57BL/6小鼠及昆明小鼠的基因组DNA,使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4个微卫星位点DNA片段,即D3Mit28、D11Mit258、D12Mit136及D14Mit50。对反应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结果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可扩增微量基因组DNA,通过微卫星DNA序列的扩增,证明核移植囊胚的微卫星DNA与供体细胞完全相同,而与受体细胞或者对照细胞无亲缘关系。结论 体细胞核移植囊胚基因组来源于供体BALB/c小鼠。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癌是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最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之一,美国每年有约3万人死于前列腺癌。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前列腺癌发生率也有逐年增加趋势。前列腺癌的病因复杂,以前一般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PKEP)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PKRP)对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术后性功能的影响。 方法通过检索PubMed、Cochrane liberary、Springer Link、Web of Science、CNKI、VIP、CBM和万方数据库,查找国内外已发表的关于比较PKEP和PKRP对BPH患者性功能的影响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5月1日,试验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手动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严格按照所指定的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经筛选最终纳入14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12篇、英文文献2篇,共纳入1 699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PKEP与PKRP相比,IIEF-5评分高[SMD=0.53,95%CI(0.11~ 0.95),P<0.05],逆行射精发生率少[RR=0.75,95%CI(0.65~0.86),P<0.05],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低[RR=0.78,95%CI(0.68~0.90),P<0.05]。但在术后12个月,两种手术治疗方式患者IIEF-5评分、逆行射精发生率、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eta分析表明,与PKRP相比,PKEP术后6个月IIEF-5评分得分高,能明显降低术后逆行射精率,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近交系小鼠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的构建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己成功用于多种动物的克隆,但其过程中核移植技术的成功率较低。 目的:通过对卵母细胞不同去核方法的对比分析,观察其对小鼠体细胞核移植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并利用微卫星DNA技术进行核移植囊胚鉴定,幸刀步建立小鼠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平台。 设计、时间及地点:以卵母细胞为观察对象的对比实验,于2005—09/2007-10在广西医科大学医学科学实验中心及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选用C57BL/6小鼠卵母细胞为受体、BALB/c小鼠卵丘细胞为供体。取600枚受体卵母细胞,根据去核方法不同分为3组。每组200枚。 方法:①盲吸法:吸出卵母细胞第1极体及其附近的适量胞质。②蔗糖辅助去核法:以含蔗糖显微操作液预处理卵母细胞,吸出可见的细胞核等遗传物质。③荧光染色去核法:Hoechest33342预处理卵母细胞,在紫外光下用去除遗传物质。乙醇联合二甲氨基嘌呤进行重构胚激活,激活后卵裂培养基液滴中培养。根据Mouse Genome Database设计小鼠微卫星DNA多态聚合酶链反应引物,提取近交系小鼠体细胞核移植囊胚、供体BALB/c小鼠、受体C57BL/6小鼠及昆明小鼠的基因组DNA,使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选定的序列。最终扩增出4个微卫星位点DNA片段,即D3Mit28,D11Mit258,D12Mit136及D14Mit50。主要观察指标:比较3种去核方法的去核率、卵裂率、囊胚率及囊胚细胞数差异。对巢式聚合酶链反应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 结果:①盲吸去孩法的去核率、处理重构胚的体外发育能力均低于荧光染色去核法和蔗糖辅助去核法(P〈0.05)。②荧光染包去核法的去核率高于蔗糖辅助去核法(P〈0.05),两组的囊胚率及囊胚细胞数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可扩增微量基因组DNA。通过微卫星DNA序列的扩增,证明核移植囊胚的微卫星DNA与供体细胞完全相同,而与受体细胞或者对照细胞无亲缘关系。 结论:荧光染色去核法和蔗糖辅助去核法适用于小鼠核移植,可支持小鼠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的早期发育。微卫星分析证实体细胞核移植囊胚为供体BALB/c小鼠的克隆,微卫星DNA分析可用于小鼠体细胞核移植囊胚的鉴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7(KLK7)在不同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正常前列腺(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及BPH细胞株(BPH1,13例)、前列腺癌及前列腺癌细胞株(8例)的上皮细胞中KLK7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不同前列腺组织上皮细胞中KLK7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分析正常前列腺(20例)、BPH(50例)、前列腺癌(103例)组织中KLK表达水平.根据染色强度分为4个等级(-,+,++,+++)进行半定量分析,染色强度++及+++者判定为阳性.结果 正常组、BPH组和前列腺癌组KLK7 mRNA表达相对值分别为0.59、0.52、0.0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03,P<0.01),前列腺癌上皮中KLK7 mRNA表达下调(P<0.01),正常前列腺和BPH上皮中KLK7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LK7蛋白在正常前列腺、增生前列腺、DU145、LNCaP、PC3、22RV1、BPH细胞株中表达水平相对值分别为0.22、0.40、0.01、0.05、0、0.03、0.14.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显示正常前列腺组织、BPH组织、前列腺癌中KLK7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0%(13/20)、76.0%(38/50)、17.5%(18/103),前列腺癌组与前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LK7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提示KLK7在前列癌的发生和进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膀胱癌相关双原发癌(DPC)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12年1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膀胱癌患者进行筛选,分为单纯膀胱癌组、膀胱癌相关DPC组各27例,分析两组发病性别、发病平均年龄、吸烟史、放疗史及静脉化疗史、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血常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常规中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预后营养指数(PNI)、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及癌胚抗原(CEA)方面的差异,探讨评估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两组吸烟史、放疗史、静脉化疗史、SII、NLR、PLR及PN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中,患者类型、SII、PLR、NLR和PNI对生存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膀胱癌相关DPC是影响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膀胱癌相关DPC组生存率较单纯膀胱癌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膀胱癌相关DPC的发生与吸烟史、放疗史、静脉化疗史存在正相关;第一原发癌治疗后动态监测SII、NLR、PLR、PNI值变化,有利于评估患者发生DPC的风险;膀胱癌相关DPC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