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背景:目前关于绝经后女性椎旁肌退化程度对经皮穿刺椎体成形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再骨折的影响研究较少,此次研究旨在揭示二者之间的联系。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椎旁肌退化与经皮穿刺椎体成形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再骨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1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1例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住院接受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治疗的绝经后女性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经皮穿刺椎体成形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再骨折分为2组,再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组39例,对照组42例。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椎体骨矿物密度、椎旁肌的横截面积及平均CT值(Hu)。结果与结论:(1)单因素分析提示,两组患者的年龄及腰大肌平均CT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对照组的体质量指数、椎体骨密度、椎旁肌横截面积及椎后肌群的平均CT值明显高于再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低椎体骨矿物密度(OR=0.004,95%CI:0.000-0.555,P <0.05)、低椎后肌群平均CT值(OR=0.940,95...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比较连续两节段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应用零切迹系统(zero-profile,ZP)与钢板联合融合器(cage-and-plate,CP)固定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1日~2021年6月30日因颈椎病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连续两节段ACDF应用4钉ZP或CP固定治疗的57例颈椎病患者,其中27例采用ZP固定(ZP组),男12例,女15例,年龄37~80岁(53.0±9.9岁);30例采用CP固定(CP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39~78岁(57.4±12.4岁)。收集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L1~L4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轴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前和术后3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颈椎整体曲度、手术节段曲度,末次随访时椎间融合率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随访期间中间椎体塌陷发生率及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年龄、性别、BMI、L1~L4 BMD、随访时间、术前NDI和JOA评分、术前颈椎整体曲度和手术节段曲度等基线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NDI、JOA评分、轴性疼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性改善(P<0.001),两组同时间点的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314);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CP组NDI、轴性疼痛VA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ZP组(P<0.05)。末次随访时ZP组颈椎整体曲度丢失和手术节段曲度丢失均明显大于CP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椎间融合率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随访过程中ZP组出现4例中间椎体塌陷,而CP组未出现,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双节段ACDF中,相对于应用ZP固定融合,应用CP能够更好地维持颈椎曲度,避免固定节段中间椎体塌陷,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椎旁肌肉与脊柱是一个相互连接的肌肉骨骼单元,椎旁肌肉在维持脊柱稳定性和功能运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许多研究关注了椎旁肌退变与腰椎常见疾病的关系。对于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s,OVFs)、椎旁肌退变等骨外因素在骨质疏松及骨折进展中可能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尚未在临床工作中引起研究者的足够重视。为此,笔者针对OVFs中椎旁肌退变的影像学特征、临床相关性和防治策略等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为OVFs与椎旁肌退变的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文题释义: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是一种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在体外克隆出来的蛋白,属于骨形态发生蛋白家族中活性最强的成员,是骨形成中重要的调控因子。它能够将体内未分化的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骨细胞,形成新生骨和软骨,促进骨组织修复。 椎间植骨融合术:是临床上重建和保持脊柱稳定性的手术方式,它不但能够恢复脊柱的稳定性,避免因脊柱不稳带来的疼痛,而且能维持椎体和椎间孔的高度,降低神经根压迫的风险,能够起保护神经功能和保证远期疗效作用。 背景: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rhBMP-2)联合自体骨行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等脊柱退行性变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已经得到认可,但对于治疗脊柱结核等脊柱感染性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少有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rhBMP-2联合自体骨行椎间植骨融合术对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8年5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根据植骨时是否使用rhBMP-2将其分为2组,试验组33例采用1 mg rhBMP-2联合自体骨植入大小适宜的支撑体中,对照组35例单纯用自体骨植入支撑体。术后随访1年以上,并对术前、术后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脊髓损伤ASIA分级、围术期并发症以及融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通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 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均完成1年以上的随访,随访中未发现内固定断裂移动和椎体的明显塌陷;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围术期并发症比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两组术后1周和术后1年的目测类比评分、ASIA分级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改善(P < 0.05),但两组之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在融合率方面,试验组术后6个月的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然而,两组术后1年的融合率比较却无统计学差异(P > 0.05)。提示:rhBMP-2联合自体骨行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能在短期内加快骨性融合,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ORCID: 0000-0002-3809-4431(翁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有限元技术探究颈椎关节突关节矢状角不对称对颈椎间盘纤维环和关节突关节的应力影响.方法:选择一名26岁健康女性志愿者的颈椎CT扫描数据构建颈椎有限元模型.首先,构建C3-C7的颈椎正常模型,该模型通过先前发表的研究数据进行了验证.其次,提取C5-C6的数据,并改变C5-C6关节突关节矢状角的角度以重新构建实验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