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尽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是外科医生最为困难的挑战之一。在肝门部胆管癌的定义、分期、影像学评估、术前预处理、手术治疗及辅助性治疗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争议,需要多个学科的共同努力以努力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供肝获取过程中发生撕裂伤的处理方式。方法对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97例原位肝移植手术中供肝撕裂伤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供肝撕裂伤进行分级分度:包膜撕裂<2 cm为A级,≥2 cm但<5 cm为B级,≥5 cm为C级;无明显肝实质裂伤即肝实裂深度<1 mm为I°,≥1 mm但<5 mm为II°,≥5 mm为III°。根据供肝撕裂伤分级分度情况分析处理方式及手术效果。结果 297例中共发生供肝撕裂伤31例(10.4%)。心脏死亡供者供肝损伤率明显高于脑死亡供者[14.7%(19/129)vs 7.1%(12/168),P<0.05]。损伤位于右肝的情况明显多于左肝(26例 vs 5例,P<0.05)。撕裂伤程度A级15例,B级12例,C级4例;I° 18例,II° 10例,III° 3例。裂伤U型缝合14例,包膜贴敷+U型缝合8例,包膜敷贴可以有效降低C级或III°创伤出血量。结论 基于撕裂伤分级分度选择肝脏U型缝合或包膜贴敷+U型缝合可以有效处理原位肝移植供肝获取中造成的肝脏撕裂伤,降低术中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3.
门静脉血栓(PVT)是产生于门静脉和(或)其分支的血栓,肝切除术后急性PVT指术后30 d内发生的,或在门静脉形成侧支循环之前的血栓状态.PVT形成后,若不及时干预,血栓会沿着门静脉系统蔓延扩展,导致入肝血流急剧减少,发展为肝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高,病死率高.国内外文献对于肝切除术后PVT发生率和病死率的报道存在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16例肝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PH-PVT)形成的诊治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1年2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16例PH-PVT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及诊疗经过.16例均经增强CT检查确诊.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34~74(58.44±11.29)岁.肝细胞癌(HCC)4例...  相似文献   
5.
门静脉型环状胰腺(CPP)指胰腺钩突部与胰体部融合,造成胰腺组织完全环绕门静脉及(或)其主干属支(如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的变异。CPP是罕见的先天性胰腺变异,无临床症状,不需要治疗,易被忽视。其主要的诊断方式是增强CT、MRI检查和手术探查。根据胰腺包绕血管情况和主胰管与门静脉关系,CPP可分为Karasaki分型和Joseph分型。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胰体尾切除术中,因胰腺组织包绕门静脉,可能造成残余2个胰腺断面,增加胰肠吻合的难度和术后胰瘘风险。外科医生应知晓此种变异类型,并设计个体化的胰腺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混合现实技术在肝胆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7例接受混合现实技术辅助肝胆手术病人临床资料,包括泡型肝棘球蚴病3例、肝内胆管结石1例、胆管囊状扩张症1例、肝胚胎性肉瘤1例及亲体肝移植供者1例。病人均行腹部增强CT检查,将数据运用结合人工智能全定量混合现实技术(QMR)进行术前评估、规划手术方案,并在真实手术空间环境中映射还原全息化的器官三维重建模型,与病人的器官、脉管、肿瘤等解剖结构进行实时融合匹配显示,获得手术部位的“透视”量化三维信息,进行术中导航并显示肝脏体积等数据。随访终点为手术后6个月。结果 病人中位年龄35(10~43)岁。7例病人的全息图像配准操作与术者手术过程同步进行,中位手术时长 12.12(6.17 ~14.25)h,中位出血量800(100~1500)mL,中位术后住院日14(7~23)d。术后有1例病人出现肠肠吻合口出血并发症,再次行手术止血。其余均无术后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中导航匹配情况,术中混合现实导航与实际解剖结构配准。7例病人QMR 中位配准时长7(5~10)min,占手术时长1.19%(0.80%~1.41%)。配准后间断使用术中导航分辨重要解剖结构,包括肝总动脉3例、肝固有动脉6例、肝左静脉3例、肝中静脉2例、肝右静脉3例及门静脉5例。同时还利用导航进行胆管解剖保护,处理胆总管5例,左肝管3例、右肝管2例。肝切面导航7例,配准误差7(2~17)mm。7例病人均接受规律回访至术后6个月,术后至随访终点恢复良好,肿瘤病人未见复发。结论 QMR可量化提取、构建及术中映射、还原、配准三维结构的关键信息,术者可实时与之交互,用于评估和导引切除计划的实施,从而辅助肝胆外科手术实现可视化、可量化、可控化的精准切除目标。  相似文献   
7.
8.
肝移植能够在彻底去除肿瘤的同时完整移除病肝,对于合并肝硬化的肝癌患者是最佳选择。近年来,随着肝癌综合治疗研究的进展,转化治疗理念被引入肝癌外科治疗领域以及肝移植领域,成功的转化治疗有望将超出标准肝癌患者转变为符合标准而接受肝移植手术,从而极大改善其预后。就肝癌肝移植转化治疗的进展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门静脉型环状胰腺(CPP)指胰腺钩突部与胰体部融合,造成胰腺组织完全环绕门静脉及(或)其主干属支(如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的变异。CPP是罕见的先天性胰腺变异,无临床症状,不需要治疗,易被忽视。其主要的诊断方式是增强CT、MRI检查和手术探查。根据胰腺包绕血管情况和主胰管与门静脉关系,CPP可分为Karasaki分型和Joseph分型。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胰体尾切除术中,因胰腺组织包绕门静脉,可能造成残余2个胰腺断面,增加胰肠吻合的难度和术后胰瘘风险。外科医生应知晓此种变异类型,并设计个体化的胰腺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肝移植术后严重门静脉狭窄的三维成像特征与优势,评估门静脉支架植入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肝移植术后因严重门静脉狭窄接受门静脉支架植入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严重门静脉狭窄的影像学特征、三维重建的成像优势及介入治疗效果。结果 10例患者中狭窄类型包括向心性缩窄3例,曲折成角致狭窄2例,受压狭窄2例,长段狭窄和(或)血管闭塞3例。三维重建图像在狭窄的准确判断、狭窄类型的辨别和狭窄累及长度判断方面具有优势。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门静脉支架植入术,支架植入后门静脉最狭窄处直径较治疗前增加[(6.2±0.9)mm比(2.6±1.7)mm,P<0.05],吻合口流速较治疗前下降[(57±19)cm/s比(128±27)cm/s,P<0.05],近肝处门静脉主干流速较治疗前增加[(41±6)cm/s比(18±6)cm/s,P<0.05]。1例患者因介入穿刺引起肝内血肿,经保守观察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 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立体直观展示狭窄部位、特征与严重程度,有利于临床医师进行治疗决策和辅助介入操作。及时的门静脉支架植入术可以有效逆转病变进程并改善门静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