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46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4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研究两种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和酮替芬对于用脂多糖和甲吡丙酮介导的运动性哮喘豚鼠模型的作用。方法19只豚鼠用脂多糖和甲吡丙酮注射。他们被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n=7)不服药,酮替芬组(n=6)口服酮替芬1 mg/(kg.d),氯雷他定组(n=6)口服氯雷他定2 mg/(kg.d),连续4 d。第5天,分别在运动前后测量3组的肺阻力(RL)及呼吸系统的动态顺应性(Cdyn)。三组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检查肺的形态。结果对照组,有RL显著增加和Cdyn显著降低。在酮替芬及氯雷他定组RL及Cdyn都没有这种变化,对照组的BALF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加。形态学研究显示对照组的支气管黏膜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在用脂多糖和甲吡丙酮预处理的运动性哮喘豚鼠模型中,氯雷他定和酮替芬能够抑制支气管收缩。抑制气道炎症的形成可能是这些H1受体拮抗剂的治疗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环醇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甲亢性肝损害的疗效观察。方法 60例甲亢性肝损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应用异甘草酸镁联合双环醇,治疗组单用异甘草酸镁,治疗1周后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TBIL、ALT、AST)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两组间比较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环醇联合异甘草酸镁的治疗方案安全、有效,应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序贯强化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30例,现行胰岛素强化治疗,逐渐改口服降糖药继续强化,并调整剂量,共6个月,观察6个月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oma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p)、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n)的变化。结果①6个月内13例停胰岛素与口服药物治疗,单靠合理饮食控制血糖,达到满意,其中5例未过渡到口服药物治疗;②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改善;③Homa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p)、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改善。结论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序贯强化治疗可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大部分患者可停药而血糖正常。  相似文献   
4.
我院内分泌科自2003~2005年共收治的103例低血糖患者,其中34例最初误诊其他疾病转入我科,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3例,女11例,年龄12~76岁。其中21例既往有糖尿病史,交替或联合服用消渴丸、降糖灵、优降糖、治疗,未定期监测血糖和尿糖,其中有  相似文献   
5.
赵永强  田德增 《中国医药》2012,7(11):1357-1358
目的 了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维生素D的变化,并探讨维生素D对原发性高血压发展的影响.方法 按危险因素将1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低危组(1级高血压且无其他危险因素,56例)、中危组(2级高血压或1级高血压伴1~2个危险因素,53例)和高危组(3级高血压或1~2级高血压伴≥3个危险因素或任何一级高血压伴1项靶器官损害或1种临床疾患,31例),并设立对照组(体检健康者,33例),检测4组的血清钙、磷、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甲状旁腺激素(PTH).结果 低危、中危、高危组25(OH)D3分别为(27±6)、(27±5)、(21±5)μg/L,对照组为(32±8)μg/L,低危组与中危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OH)D3与收缩压、舒张压存在负相关(r值分别为-0.412、-0.377,均P<0.01),与PTH、钙、磷、年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降低,尤其是伴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降低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抗甲状腺药物、131I、外科手术对Graves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106例符合Graves病诊断的门诊及住院患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分为抗甲状腺药物组(39例)、131I治疗组(48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组(19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采用化学发光免疫仪检测游离T3、游离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电化学发光仪检测TSH受体抗体(TRAb).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3+ CD4+、CD3+CD8+、CD3/(CD16+CD56+)、CD3-CD19+等水平.结果 治疗后3个月,与其他两组相比,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组游离T3、游离T4、TRAb水平降低,TSH水平升高(F=52.95~126.81,P均<0.05).治疗后6个月,131I治疗组与抗甲状腺药物组相比,游离T3水平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游离T4、TSH无明显差异(P均>0.05),而TRAb水平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F =42.69,P<0.05).治疗后12个月,各治疗组游离T3、游离T4、TSH、TRAb趋向正常水平.治疗前,3组患者CD3+、CD3+ CD4+、CD3+CD8+、CD4+/CD8+、CD3/(CD16+CD56+)、CD3-CD19+的差异元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时间点,与其他两组相比,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组CD3+、CD3+ CD4+、CD3+CD8+、CD4+/ CD8+水平均最低(F =3.48~68.28,P均<0.05);与抗甲状腺药物组相比,治疗3个月后,131I治疗组CD3+、CD3+CD4+、CD3+CD8+、CD4+/CD8+、CD3-CD19+明显升高(F =13.85~68.28,P均<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各指标逐渐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游离T3、游离T4、TRAb与CD3+(r=0.319,0.402,0.426,P均<0.01)、CD3+CD4+(r =0.467,0.526,0.453,P均<0.01)、CD3-CD 19+(r =0.493,0.462,0.241,P<0.01)呈正相关,与CD3+CD8+ (r=-0.422,-0.523,-0.344,P均<0.01)、CD3 (CD16+CD56+)(r=--0.597,-0.543,-0.487,P均<0.01)呈负相关.TSH与CD3+CD8+、CD3(CD16+CD56+)(r=0.436,0.474,P均<0.01)呈正相关,与CD3+、CD3+CD4+、CD3-CD19+(r =-0.360,-0.522,-0.530,P均<0.01)呈负相关.结论 不同的治疗方法对Graves病患者外周淋巴细胞亚群产生不同的影响,检测外周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对Graves病的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的波动及相关的并发症。方法:按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和第7版《内科学》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诊断标准,分为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A组)33例,非糖尿病透析患者(慢性肾小球肾炎,B组)39例,非透析糖尿病患者(C组)34例,检测人体参数和测量生化指标,同时分析在透析中出现的常见并发症。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组性别构成、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透析前后比较空腹血糖、中晚餐后血糖、睡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透析前肌酐、尿素氮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透析前与C组比较空腹血糖、三餐后血糖、睡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透析前后比较空腹血糖、中晚餐后血糖、睡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肌酐、尿素氮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各组出现的并发症A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血液透析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的波动,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果我们胰岛素应用个体化、阶段性,同时应用有糖透析液进行透析,减少血糖波动,对预防各种并发症和延长患者寿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肺癌的早期诊断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癌是目前对人类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且其发病率在持续不断地增长,肺癌已成为世界各国发病率及死亡率的首位,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80%肺癌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治疗效果差。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病理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为肺癌早期诊断提供了许多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肥胖伴高脂血症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变化,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血脂及肥胖的关系。方法将91例门诊体检者分为肥胖伴高脂血症组(A组)27例、超体质量组(B组)33例、正常对照组(C组)31例,比较3组身高、体质量、血压等参数和血糖、血脂、甲状旁腺激素及1,25-二羟基维生素D3水平。结果 3组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血清1,25-二羟基维生素D3分别为(21.65±4.97),(27.65±5.68),(33.58±8.54)ng/mL,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5-二羟基维生素D3与腰围、体质量指数、收缩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结论肥胖伴高脂血症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降低,维生素D与肥胖及血脂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