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裸小鼠大肠癌肝脏微转移模型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一种建立裸小鼠癌肝脏微转移模型的方法。方法:运用盲肠造疝原位瘤块接种法建立裸小鼠的大肠癌模型,同时以Alu基因为标志,利用PCR法检测接种后不同时期的裸小鼠肝脏中发生微转移的肿瘤细胞。结果:盲肠原位接种瘤块后2周,大部分裸小鼠均长出直径1cm的盲肠实体,接种成功率为88%。接种后4-6周的裸小鼠中,常规病理检查未发现异常,57.1%(4/7)肝组织中检测到Alu基因,表明裸小鼠肝脏中存在着微转移的肿瘤细胞。结论:利用盲肠造疝瘤块原位接种法建立裸小鼠的大肠癌模型,方法简单且成功率高,同时易于观察肿瘤的生长,这一发现可为以后大肠癌微转移的基础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是贯彻癌肿根治的手术原则,被公认为较理想的手术方式。由于腹部人造肛门不易被部分患者接受,近年来对直肠癌淋巴转移扩散方式的深入研究,对低位直肠癌使用两类手术方法:(1)保留肛门括约肌术(简称保肛手术),(2)原位肛门重建术,正在进行改进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一种新的肛门括约肌重建手术方法,应用带蒂臀大肌瓣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原位代肛门括约肌术。臀大肌血供丰富,手术简易,与提肛肌有协同收缩作用,便于操作。手术共施行15例,效果良好。本文对手术操作方法、排便功能、适应症及注意事项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胃及十二指肠瘘是上腹部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如处理不当,常可致命。近年来由于手术操作的改进,预防措施的加强,其发生率及死亡率已有所下降,然仍非罕见,特别对多发性外瘘的处理问题更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5.
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指征及远期疗效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王平治 《腹部外科》2000,13(2):68-69
随着对直肠癌病理学的研究、吻合器的应用及手术方式的改进,使原来适用于直肠中上段的保留肛门术式(简称保肛手术),在不影响癌肿彻底根治的原则下,也应用于某些直肠下段癌,术后局部复发率及五年生存率与Miles手术相比,无明显差异。但欲达到术后良好的效果,必须严格掌握保肛手术的指征,才能做好保肛手术,应注意以下几点:一、直肠癌壁内浸润及淋巴引流近50年,对直肠癌壁内浸润及淋巴引流重新认识和研究,修正了Miles提出的不论癌肿在直肠的那一个部位,壁内纵向浸润及淋巴扩散都可以向上、向下,以及壁内横向浸润。向壁外两侧淋巴转移…  相似文献   
6.
早期直肠癌局部切除手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鸣  唐伟军  王平治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8):2039-2041
目的:观察中低位早期直肠癌行局部切除手术(TAR)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进行手术疗效的长期随访。方法:39例患者接受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手术切除肿瘤及肿瘤边缘正常组织1cm,深度达直肠肌层部分切除。结果:平均随访(36.6±12.8)个月,TAR组局部复发率6.7%,远处转移率6.7%,3年生存率83.4%。APR组局部复发率4.2%(1/24),远处转移率8.3%(2/24),3年生存率87.4%(20/24)。两组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3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局部切除手术可以取得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相同的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回顾性分析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影响因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相关愈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74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病人,根据不同性别、肿瘤大小、位置、Dukes分期、手术时机和方法对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主要临床症状和处理方法。结果:674例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共发生吻合口漏39例(5.8%),95%可信限区间(CI)为4.02%-7.54%,其中肿瘤下缘距肛缘〈6cm者吻合口漏发生率为6.2%,≥6cm者吻合口漏发生率5.5%。肿瘤直径≥3cm者吻合口漏发生率5.9%,〈3cm者吻合口漏发生率5.5%。Dukes B、C和D期肿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分别为2.4%、7.9%和7_4%。择期和急症手术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为5.3%和26.7%。吻合口漏发生于术后7d或7d内为71.1%,发生于术后7d后为28.9%。经引流管局部冲洗引流及全胃肠外营养(TPN)治愈率为63.2%,横结肠失功性造瘘治愈率为36.8%。结论: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与肿瘤大小(P=0.962)和距肛门距离(P=0.798)无关,急症手术与择期手术吻合口漏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03),不同Dukes分期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18)。间歇性或持续性发热、麻痹性肠梗阻、引流管中有粪质样液体是吻合口漏的主要表现,经引流管局部冲洗引流辅以TPN和横结肠失功性造漏是治疗吻合口漏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Dukes A和B期大肠癌标本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62例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其中Dukes A期20例,B期42例。采用RT-PCR法测定肿瘤组织中hVEGF165m RNA表达。结果:在随访期内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的患者12例,hVEGF165m RNA表达为(0.386±0.044)μg;无复发或转移的患者50例,hVEGF165m RNA表达为(0.143±0.021)μg,两组患者VEGF基因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通过测定肿瘤标本中VEGF基因表达可预测Dukes A和B期大肠癌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
管状吻合器在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8年1月至1997年5月手术治疗479例直肠癌,其中用手工缝合法、GF-I型吻合器、双吻合器分别为23例、56例、187例。资料显示:应用双吻合器能够完成盆腔超低位结直肠吻合,明显提高了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少;与同期189例Miles术(随访154例)相比,3年内局部复发率,3、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应用双吻合器可作为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60年4月至1980年6月的20余年内,共诊治结肠癌219例(内结肠肝曲癌33例),其中有2例自幼分居两地的同胞兄弟,在同一年内相继发生结肠肝曲癌肿,均局部浸润十二指肠,病理切片报告亦相似。兹追朔其家族谱,对有关遗传因素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