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5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蛋白(HNP)-1、-2、-3 在膀胱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膀胱癌组织中HNP-1、HNP-2、HNP-3 的表达情况,分析HNP-1、HNP-2、HNP-3 在膀胱癌 组织中的表达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预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HNP-1、HNP-2、HNP-3 蛋白在膀 胱癌患者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51%、72.66%、71.94%,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8.10%、3.23%、6.4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NP1、HNP2、HNP3在膀胱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 移及复发等生物学行为相关;生存曲线结果提示这3 种蛋白表达阳性的5 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表达阴性的患者。 Cox 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提示HNP-1、HNP-2、HNP-3 的表达是影响膀胱癌预后的关键风险因素。结论:HNP- 1、HNP-2、HNP-3 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且表达程度随肿瘤发展进一步增加;HNP-1、HNP-2、HNP-3 是影响患 者预后的关键危险因素,阳性表达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降低;HNP-1、HNP-2、HNP-3 与膀胱癌病情发展、炎 症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手术治疗可能存在的代谢因素。方法 应收集2013年11月~2015年7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明确诊断为BPH的患者575例,分为手术组(508例)及非手术组(67例)。对每位入选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年龄、民族、BPH年限、吸烟饮酒情况、I-PSS评分、QOL评分,以及是否有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情况,抽血化验血脂、血糖水平,行B超检查得出前列腺体积。应用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有关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影响BPH患者治疗方式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腰围、HDL、前列腺体积、I-PSS评分、QOL评分、高血压病、代谢综合征与前列腺增生行手术治疗存在相关性(P<0.05),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前列腺体积大、高血压病、I-PSS评分高、患代谢综合征可增加BPH患者的手术几率(OR值分别为2.140、2.371、3.822、3.891,95%CI分别为0.999~1.022、1.215~4.627,1.019~1.169,0.982~6.152,均为P<0.05)。结论 腰围、HDL与BPH患者行手术治疗呈正相关;前列腺体积大、高血压病、I-PSS评分高、患代谢综合征的BPH患者更可能采取手术方式治疗BPH。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99例行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51~79岁,平均(65.37±6.07)岁;前列腺特异抗原(PSA)2.80~79.50ng/mL,平均(16.84±12.28)ng/mL。分析术后病理切缘阳性的特征。按年龄、体质指数、术前PSA水平、穿刺针数阳性百分率、穿刺至手术时间、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临床T分期、前列腺癌危险分度、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术后T分期、腹盆腔手术史等进行分组,分析各组切缘阳性率的差异。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临床及病理相关资料与切缘阳性的关系。结果本组99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时间平均(199.66±66.0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52.02±140.28)mL。术后病理证实均为前列腺癌,术后病理切缘阳性26例(26.3%)。将各危险因素分组后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穿刺针数阳性百分率(P=0.047)、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P=0.023)、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P=0.007)、术后T分期(P=0.004)与切缘阳性存在相关性(P<0.05),而年龄(P=0.134)、体质指数(P=0.838)、术前PSA水平(P=0.299)、穿刺至手术时间(P=1.000)、临床T分期(P=0.821)、前列腺癌危险分度(P=0.903)、腹盆腔手术史(P=0.607)与切缘阳性均无相关性(P>0.05)。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及术前PSA、临床分期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仅术后T分期(P=0.011)是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穿刺针数阳性百分率、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术后T分期与切缘阳性存在相关性,其中穿刺针数阳性百分率、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及术后T分期越高,切缘阳性率越高。术后T分期是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去带可控性盲升结肠膀胱术、回肠可控膀胱术及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例患者采用去带可控性盲升结肠膀胱术,8例采用回肠可控膀胱术,12例采用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对3种术式的并发症、可控性、尿容量、排尿次数及间隔时间、肾功及肾积水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1例回肠可控膀胱术及2例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可控性差,但随容量增加及经肛门括约肌训练,溢尿逐渐消失,1例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发生漏尿,1个月后自愈.3例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发生排尿困难,经扩张后症状消失.术后半年,去带可控性盲升结肠膀胱术容量平均400 ml左右,4 h导尿1次,最大容量700~1 200 ml;回肠可控膀胱术容量300~400 ml ,2.5~4 h导尿1次,最大容量400~1 000 ml左右;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容量250~300 ml左右,3~4 h排尿1次,最大容量300~400 ml.结论: 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基础上,应先选择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有利于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其次可选择去带可控性盲升结肠膀胱术,此术式可建立低压、大容量的储尿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水通道蛋白1、3(AQP1、AQP3)的表达与分布,及其与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对6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3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AQP1及AQP3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与其不同组织学分级、不同病理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AQP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正常膀胱组织中主要表达在微血管的内皮细胞的细胞膜及细胞质中,AQP3主要表达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癌细胞的胞膜及胞质中。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的结果基本一致。正常膀胱组织与不同分级的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AQP1及AQP3的蛋白表达量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膀胱组织与不同病理分期的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AQP1及AQP3的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QP1及AQP3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与无淋巴结转移的膀胱癌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QP1和AQP3的表达与膀胱癌的组织学分级及病理分期有关,在膀胱癌形成及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预测膀胱癌的侵袭性、分期及临床诊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转移睾丸精索鞘膜修补尿道下裂术后尿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修复方法,总结手术经验,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收集本院从2002年9月至2008年12月46例尿道下裂术后尿瘘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11.7岁(3~26岁),共52个瘘口,瘘口直径均小于5mm,其中阴茎体部25例,阴茎阴囊交界处12例,阴囊处9例,分别采用连续内翻缝合法修补20例,转移睾丸精索鞘膜修补26例。结果:连续内翻缝合法一次修补成功率为55%(11/20),加用转移睾丸精索鞘膜修补一次成功率为84.6%(22/26)。结论:在连续内翻缝合的基础上,加用转移睾丸精索鞘膜修补尿瘘有更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口腔黏膜游离移植,治疗严重尿道下裂和长段前尿道狭窄的手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2006年5月至2010年4月期间我科共进行口腔黏膜游离代尿道治疗严重尿道下裂及长段前尿道狭窄50例,年龄5-48岁.其中尿道下裂28例,有过一次手术史15例,多次手术史10例.前尿道狭窄22例,狭窄段4~7cm长.结果 28例尿道下裂患者,26例成功;22例尿道狭窄患者,20例成功,手术成功率92.00%(46/50),尿道下裂患者术后阴茎外观满意,尿道开口于阴茎前端,排尿通畅.尿道狭窄患者术后1个月最大尿流率为14~40ml/s,平均29ml/s.所有手术成功患者术后随访1~10个月无尿道狭窄,无尿瘘.尿道下裂和尿道狭窄患者中各有2例失败,术后出现阴茎皮肤切口感染发生尿瘘,6个月行补瘘手术治愈.结论 对于多次手术,局部组织缺乏的尿道下裂及长段前尿道狭窄,应用口腔黏膜游离移植修复尿道,手术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 利用蛋白质芯片技术寻找肿瘤标志物仍是热点,但目前局限于仅对肾癌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差异性蛋白质检测。为深入检测差异性蛋白质的变化规律,本研究探讨了肾透明细胞癌血清差异性蛋白质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4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手术治疗并且术后经病理学专家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患者40例为肾癌组,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志愿者以及非肾癌患者53例为对照组。运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化飞行时间质谱系统(SELDI-TOF-MS)和CM10弱阳离子交换蛋白芯片技术系统检测肾癌组及对照组血清差异性蛋白质。应用线性支持向量机(SVM)方法建立蛋白质指纹图诊断模型,留一法交叉验证模型判别效果。通过ZUCI-PDAS蛋白质谱数据分析系统软件对血清差异性蛋白质进行分析。结果 最终5种蛋白质作为潜在标志蛋白,质荷比(M/Z)分别为15 953、7 987、9 304、8 948、5 911,所对应的蛋白质依次为Bcl-2家族细胞凋亡调节蛋白、WAP二硫化四物核心蛋白、Krueppel样因子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血清β-淀粉样蛋白4。肾癌组术前与对照组5种蛋白质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癌组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5种蛋白质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5种蛋白质表达水平均高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P<0.05);术后3、6个月15 953、7 987蛋白质表达水平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5 953、7 987蛋白质表达水平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9 304、8 948、5 911蛋白质表达水平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9 304、8 948、5 911蛋白质表达水平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5 911蛋白质表达水平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种蛋白质作为生物标志物,预测肾透明细胞癌的灵敏度为87.5 %(35/40),特异度为86.8%(46/53)。结论 特异性蛋白质可能依次为Bcl-2家族细胞凋亡调节蛋白、WAP二硫化四物核心蛋白、Krueppel样因子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血清β-淀粉样蛋白4,共有望成为肾癌肿瘤标志物,对肾透明细胞癌的预测价值较高,在今后肾透明细胞癌的疗效评价、预后评估以及靶向治疗方面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我中心在回肠W形原位膀胱和Studer膀胱基础上改良的新式回肠原位膀胱术(Urumqi膀胱)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8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1(54~66)岁。病程1个月至3年。5例为初发患者,3例有≥2次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史。6例为多发肿瘤,大小0.5~2.5 cm。2例为单发肿瘤,大小均为3.0 cm...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直肠12点法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间隔时间(IT)长短对行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列腺癌根治术(ELRP)的手术难度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2010年1月~2019年9月行ELRP的1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IT以4周为界,将患者分为IT≤4周和IT4周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作为评估手术的难易程度的指标,术后病理切缘和患者3个月内尿控情况作为评估手术效果的指标。详细收集患者的围术期资料,单因素分析不同IT组围术期指标是否有差异,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IT是否为影响切缘阳性的独立因素,多重线性回归分析IT是否影响手术时间和出血量。结果:本组146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放。IT≤4周组68例,手术时间(188.91±57.71)min,术中出血量(167.35±178.80)mL,切缘阳性率25.0%,3个月内尿控率92.6%;IT4周组78例,手术时间(203.97±62.67)min,术中出血量(176.22±181.19)mL,切缘阳性率24.4%,3个月内尿控率93.6%,在单因素分析中,上述指标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中,结果仅显示穿刺针数阳性百分率66%(P=0.031)、病理分期T_(2c)期(P=0.034)、病理分期≥T_(3a)期(P=0.027)是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穿刺至手术的IT和其他指标未显示是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穿刺至手术的IT并未表现出是影响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的因素(P0.05)。结论:经直肠12点法前列腺穿刺术后IT对ELRP围手术期情况无明显影响,前列腺穿刺术后4周内行ELRP并不影响手术难度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