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auses of iatrogenic rectovaginal fistula after pull-through in Hirschsprung’s disease (HD) and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s and efficacies of reoperation. Methods From December 2007 to December 2020 , retrospective review was conducted for clinical data of 6 HD children with iatrogenic rectovaginal fistula after pull-through. The surgical procedures for repairing rectovaginal fistula included transabdominal and transanal Soave , transperineal or transanal surgery. Results A total of six girls were included. Clinical manifestation was vaginal excretion. Injuries occurred in initial surgery (n =4) and during redo pull-through (n =2). The reasons for re-operation were postoperative abdominal hemorrhage and aganglionic segment residue. Rectovaginal fistula with anastomotic retraction and stenosis were successfully repaired by transabdominal and transanal Soave procedure in single time(n =4). The remaining two cases underwent simple local repair of rectovaginal fistula , including fistula closure after anal repair twice (n =1) and failed closure after five local (perineal/anal) repairs (n =1). Conclusion Rectovaginal fistula after pull-through in HD is a serious iatrogenic injury. It should be separated close to rectal submucosa/rectal wall to avoid vaginal injury. Transabdominal and transanal Soave procedure has a high success rate for repairing rectovaginal fistula and managing anastomotic retraction and stenosis. © 2022, Journal of Clinical Pediatric Surgery.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胆道闭锁患儿Kasai术后肝脏纤维化及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随访的胆道闭锁Kasai术后患儿进行复查资料收集,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以上,资料完整的121例纳入研究.按照Kasai术后胆红素降至正常的时间,以术后3个月、6个月为界分为优、良、差三组,获取患儿术时年龄、术前和术后Fibroscan肝脏硬度测量值及生化结果,绘制趋势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各组患儿Kasai术后肝脏纤维化及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 纳入本研究胆道闭锁患儿共121例,男69例(57.0%),女52例(43.0%);其中优组63例(52.1%),良组34例(28.1%),差组24例(19.8%).三组患儿术时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儿Fibroscan肝脏硬度测量值在术后1年内波动进展,1年后趋于稳定;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秩和检验结果显示优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良组与差组患儿Fibroscan肝脏硬度测量值在术后1年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优良组患儿总胆红素在术后前3个月下降较快,随后缓慢下降,至术后6个月稳定于正常值,而差组患儿总胆红素术后前2个月下降较快,但随后出现较大波动.三组患儿ALT趋势图均在术后1个月出现波峰,优良组术后1~6个月有所下降,但之后持续波动不能稳定,差组持续波动;三组患儿AST术后6个月内有所下降,但之后波动较大不能稳定.三组患儿CGT术后1个月达到最高峰,至术后6个月下降较快,随后逐渐趋于稳定小幅波动.结论 ①胆道闭锁患儿Kasai术后1年内肝脏纤维化波动性进展,自肝存活超过1年者肝纤维化情况进展缓慢趋于稳定,优组患儿在2年后更加稳定;②Kasai术后1个月内胆红素下降最快,3~6个月胆红素可降至正常的患儿,其胆红素水平可维持长期正常;③肝脏炎症、胆管反应、功能损害在术后仍继续进展,术后1个月开始减轻,术后6个月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显著,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兰芪液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6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兰芪液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5例口服兰芪液,对照组61例口服泛昔洛韦。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85%,对照组为90.1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半年复发次数比较,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结论:兰芪液能有效地防止生殖器疱疹的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在实验性大鼠失神经肌萎缩中的治疗效果,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腓肠肌细胞中FoxO3a/MAFbx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用成年雌性Wistar大鼠54只,每组6只,切断右侧坐骨神经随机分为失神经组(30只)和药物干预组(24只),药物干预组每日银杏叶提取物(100mg/Kg体重)灌胃,在去神经第0、2、7、14、28d分别处死大鼠取其两侧腓肠肌。称肌湿重求出肌湿重比;以WEST BLOT检测右腓肠肌标本中p-FoxO3aS253、FoxO3a、MAFbx蛋白的表达量;RT-PCR检测FoxO3a、MAFbXmRNA的表达量。结果药物干预组各组肌湿重比比失神经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干预组FoxO3a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较失神经组减少,在7、14、2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干预后p-FoxO3aS253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同期失神经组。药物干预组MAFbx基因和蛋白表达较失神经组下降,在第7、14、2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失神经骨骼肌萎缩早期,银杏叶提取物可能是通过FoxO3a通路来防治失神经早期的骨骼肌萎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细胞外三磷腺苷(ATP)对失神经大鼠腓肠肌细胞中FoxO3a/MAFbx通路的影响.方法 雌性成年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失神经对照组,ATP治疗组,健康对照组.其中失神经对照组和ATP治疗组在右侧梨状肌下缘切断坐骨神经,制作失神经动物模型.术后ATP治疗组于右侧腓肠肌内注射ATP0.1mg/d,左侧腓肠肌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失神经对照组双下肢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健康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在术后0、2、7、14、28d分别处死一组大鼠,取其两侧腓肠肌,称肌湿重,计算肌失重比(右侧/左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腓肠肌FoxO3a和MAFbx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253位磷酸化的FoxO3a(p-FoxO3a)蛋白表达.结果 ATP治疗组肌湿重比高于失神经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TP治疗组FoxO3a的mRNA和蛋白表达略低于失神经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Fbx的mRNA和蛋白表达低于失神经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oxO3a的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不同时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胞外ATP可能通过磷酸化FoxO3a进而抑制MAFbx蛋白的表达来延缓大鼠骨骼肌失神经萎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儿童脾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我院普外科自198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9例脾脏良性占位患儿(男12例,女7例,平均年龄10岁)的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 19例患儿中有8例为良性肿瘤,其中血管瘤居多.其余11例多为真性囊肿.14例行脾切除术,5例行部分脾切除术,患儿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儿童良性脾脏占位性病变主要依靠影像学诊断,主张行保脾为主的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选择取决于肿物的性质及位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治疗无肛术后残留直肠尿道瘘手术方法 的选择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28例无肛术后残留直肠尿道瘘,按肛门外观和功能不同,采取两种手术方法 :肛门外观和功能良好的22例采用肛门前会阴矢状入路直肠尿道瘘修补、肛门成形术,肛门外观和功能较差(直肠回复严重5例及肛门开口前移1例)的6例采用后矢状入路直肠尿道瘘修补、肛门成形术,修补直肠尿道瘘,同时肛门成形.结果 无肛术后残留直肠尿道瘘存在明显的瘘管样结构,管长约(0.8±0.3)cm,瘘管的尿道开口大都位于尿道膜部.27例尿道瘘修补Ⅰ期愈合.25例获得随访,尿道无狭窄,无憩室;肛门功能临床评分21例优,4例良,与术前比较意义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手术的手术时间分别为(72.8±11.2)min, (105.6±14.6)min(P<0.05). 结论 通过肛门前会阴矢状入路和后矢状入路修补无肛术后残留的直肠尿道瘘,成功率高,肛门功能明显提高.肛门前会阴矢状入路尿道瘘修补术术野清楚,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0.
正椎管内硬脊膜外脓肿是目前少见的椎管内急重症之一,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结核杆菌等。感染多为血源性,部分为邻近部位感染蔓延所致。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发热、疼痛、神经系统并发症以及骨质破坏、脊柱畸形、节段性脊柱不稳[1]。骶管药物注射可在一定程度上对马尾神经损伤进行治疗[2],然而骶管药物注射也可能导致椎管内脓肿。我院收治了1例因骶管药物注射致椎管内脓肿及马尾神经损伤的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