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摘要:目的:分析接受IVF-ET治疗蒙古族与汉族女性主要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助孕新鲜胚胎移植2597个周期与冻融胚胎移植2611个周期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女性民族不同分为新鲜胚胎移植蒙古族组302个周期、新鲜胚胎移植汉族组2295个周期;冻融胚胎移植蒙古族组320个周期、冻融胚胎移植汉族组2291个周期,分别统计新鲜胚胎移植与冻融胚胎移植中民族差异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结果:新鲜胚胎移植中,蒙古族就诊患者原发不孕比例、优质胚胎率高于汉族患者,蒙古族患者和汉族患者在活产率、临床妊娠率、囊胚率、胚胎种植率、卵裂率和受精率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冻融胚胎移植中蒙古族患者与汉族患者在活产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蒙古族和汉族女性患者接受辅助生殖助孕后,胚胎移植后妊娠结局无显著性差异,民族差异不影响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胫骨癌痛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胫骨癌痛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情况,探讨骨癌痛产生与维持的机制.方法 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经大鼠体内腹水传代增殖,种植于大鼠左侧胫骨建立胫骨癌痛模型.雌性SD大鼠35只,体重150-180 g,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n=5)、热杀死肿瘤细胞组(K组.n=15)、胫骨癌痛组(P组,n=15).C组选取5只大鼠,K组和P组于种植后第6天、第12天和第18天随机取5只大鼠测定左后足机械痛阈,随后处死大鼠,取左侧L4-6脊髓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脊髓背角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K组大鼠左后足机械痛阈及左侧脊髓背角GFAP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K组比较,P组于种植癌细胞后第6天、第12天及第18天时大鼠左后足机械痛阈降低,左侧脊髓背角GFAP表达升高(P<0.01).与种植癌细胞后第6天比较,种植癌细胞后第12、18天时P组大鼠左后足机械痛阈下降,左侧脊髓背角GFAP表达升高(P<0.01),而P组种植癌细胞后第12天与第18天比较,大鼠左后足机械痛阈与脊髓背角GFAP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与胫骨癌痛的产生与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3.
男性不育与精液氧化应激密切相关[1].体外实验表明活性氧代谢失衡会产生氧化应激损伤,其诱导的精子损伤集中在细胞膜尤其是顶体结构,使精子细胞受损,导致精子运动功能下降.一氧化氮(NO)作为重要的活性氧分子,参与精子生成和成熟过程,影响精子的质量和功能,在精子获能、顶体反应、精卵结合中均起重要作用[2].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鞘内注射氟代柠檬酸(FC)对骨癌痛大鼠机械性痛敏的影响,探讨脊髓胶质细胞在骨癌痛中的作用。方法 (1)2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和骨癌痛组两组,骨癌痛组分别在注射Walker256细胞后第7、14、21天各处死5只大鼠取腰段脊髓,假手术组术后第7天取腰段L4~L5脊髓,分别测定两组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小胶质细胞标志物补体受体-3单克隆抗体(OX-42)的表达。(2)12只骨癌痛模型大鼠,成功建模置管后第14天随机分为PBS组和FC组两组,鞘内分别注射PBS、FC1nmol(10μl),在给药前后测定大鼠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PWMT)。结果 (1)骨癌痛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明显,平均吸光度值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1)。(2)FC组大鼠鞘内注射FC1 nmol后,PWMT较PBS组和给药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脊髓胶质细胞的激活参与了骨癌痛疼痛信息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脊髓背角P2Y1受体在大鼠骨癌痛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鞘内置管成功的雌性SD大鼠90只,体重150~180 g,随机分为5组(n=18):假手术组(Ⅰ组)、骨癌痛组(Ⅱ组)、假手术+P2Y1受体特异性拮抗剂MRS 2179组(Ⅲ组)、骨癌痛+生理盐水组(Ⅳ组)和骨癌痛+MRS2179组(Ⅴ组).采用胫骨骨髓腔内接种Walker256乳腺癌细胞的方法制备骨癌痛模型.Ⅲ组和Ⅴ组术后第7~9天鞘内注射MRS2179 100 pmol/10μl,1次/d,Ⅳ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于术前及术后第3、7、9、12、15、18天给药后测定机械痛阈,于术后第9天测定机械痛阈后处死6只大鼠,取L4~6脊髓背角,测定P2Y1受体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p-ERK1/2)的表达.结果 与Ⅰ组和Ⅲ组比较,Ⅱ组、Ⅳ组和Ⅴ组术后第7~18天机械痛阈降低,P2Y1受体和p-ERK1/2表达上调(P<0.01);与Ⅱ组和Ⅳ组比较,Ⅴ组术后第9~18天机械痛阈升高,P2Y1受体和p-ERK1/2表达下调(P<0.01).结论 脊髓背角P2Y1受体参与了大鼠骨癌痛的形成,可能与ERK1/2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丙戊茶碱对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神经生长因子(NGF)和IL-1β释放的影响.方法 出生1~3 d的SD大鼠,体重6~8 g,原代培养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传代培养到第4代时以1×105个/ml的密度接种到24孔培养板中,随机分为8组,每组6孔:正常对照组(C组):无血清培养基继续培养;不同浓度丙戊茶碱组(p1~3组):分别加入含有丙戊茶碱10、100和1000μmol/L的培养基中;LPS组:加入含有LPS 1 μg/ml的培养基中;P1+LPS组、P2+LPS组和P3+LPS组:分别加入含有丙戊茶碱10、100和1000μmol/L和LPS 1μg/ml的培养基中.于孵育1、3 d时检测上清液IL-1β和NGF的浓度,以反映其释放量.结果 与C组比较,P1组、P2组和P3组星形胶质细胞NGF释放量升高,IL-1β释放量降低,LPS组NGF释放量降低,IL-1β释放量升高(P<0.05),P1+LPS组、P2+LPS组和P3+LPS组NGF和IL-1β释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1组、P2组和P3组星形胶质细胞NGF释放量依次升高(P<0.05),3组IL-1β释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PS组比较,P1+LPS组、P2+LPS组和P3+LPS组星形胶质细胞NGF释放量升高,P2+LPS组和P3+LPS组IL-1β释放量降低(P<0.05).结论 丙戊茶碱可促进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释放NGF,抑制其释放IL-1β.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it)米诺环素(minocycline,M)对大鼠完全氟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nvant,CFA)性关节炎性痛觉过敏的作用。方法蛛网膜下腔置管成功的♂SD大鼠,在右踝关节外侧皮下注射50μlCFA前30min分别it生理盐水(NS)或12.5、25、50μg的米诺环素,it每天1次,持续7d,观察热刺激回缩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TL)14d。CFA致炎后2d、6d,it米诺环素50μg,观察24h的PWTL变化;右踝关节外侧皮下注射50μlNS前30minit米诺环素50μg、NS20μl,观察24h的PWTL变化。结果米诺环素it不改变无炎症大鼠的PWTL;CFA致炎后PWTL缩短,米诺环素抑制致炎后PWTL的减少似呈剂量依赖性;预先及CFA致炎后2d米诺环素it可抑制PWTL的减少,d6则无明显影响。结论米诺环素it可减轻炎性痛觉过敏;对已存在的痛觉过敏,早期it作用较强,后期it则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鼠蛛网膜下腔置管、固定和保护的改进方法。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只,分别采用Yaksh置管法(Y组)和实验改进法(E组)行蛛网膜下腔置管、固定。Y组导管无保护,E组采用金属罩保护。测定两组大鼠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TWL)、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WMT)、大鼠压爪反射潜伏期(HWL),并分析比较两组大鼠导管脱落情况。结果Y组大鼠在置管后热阈值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1d和4dP-wrL无明显改变,PWMT下降,HWL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组大鼠痛行为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Yaksh置管方法术后1,4,7,21d的脱管率分别为50%,75%,82.5%,82.5%。E组采用金属罩保护装置大鼠导管均无脱落,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改进后的置管方法及金属罩使用减少了导管的脱落,对大鼠痛行为学影响小,适合于大鼠蛛网膜下腔导管留置及给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鞘内注射缝隙连接(GJ)阻滞剂甘珀酸(CBX)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热痛阈的影响。方法 首先研究鞘内注射CBX对正常大鼠后爪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的影响,确定其时效与量效关系。根据以上结果,另取实验大鼠随机均为五组,建立佐剂性关节炎模型,随机选择一组在致炎前0.5h鞘内注射CBX100pg进行预处理,其余四组分别以CBX25、50、100pg的剂量和NS对照在致炎后0.5h、1、3、5、7、10和14d鞘内注射,每次给药后2h测定致炎侧PwTL,并连续观测0、100和100pg预处理组PWTL在致炎1d内的变化。结果 (1)CBX可以可逆性、剂量依赖性地提高正常大鼠的辐射热痛阈(P〈0.05或P〈0.01)。在给药后1h痛阈就显著增加,2h达到高峰,持续1~2h后逐渐消退。(2)CBX在炎性痛的不同阶段都可以逆转外周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的辐射热痛觉过敏(P〈0.05或P〈0.01)。(3)致炎前使用CBX预处理可以在致炎第1天延缓痛觉过敏的出现(P〈0.01)。结论 CBX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诱导的病理性疼痛具有显著的抗伤害作用,提示GJ可能参与炎性痛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研究DOF和D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不良反应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不可切除晚期胃癌患者,其中31例采用DOF方案化疗(奥沙利铂+多西他赛+5-氟尿嘧啶化疗,DOF组),38 例采用DOX方案化疗(奥沙利铂+多西他赛+希罗达化疗,DOX组),比较2 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的差别。 结 果: 每组每位患者均完成3~8个周期,DOF组共完成189个周期,DOX组共完成233个周期。以周期统计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组相当,分别为80.0%和81.5%( P>0.05);但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总发生率DOF组高于DOX组,尤以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血小板下降表现明显,发生率分别为48.7%>33.5%和33.3%>18.0%( P<0.05)。非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组相仿( P>0.05),但口腔黏膜损害和周围静脉炎的发生率DOF组较高,手足综合征及指甲损坏发生率DOX组较高,发生率分别为:41.8%>15.0%、16.4%>3.4%、6.9%<50.6%及4.8%<36.5%(均P<0.05)。以患者例数统计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和非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组相仿( P>0.05),而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和III/IV度的比例DOF组较高( P<0.05)。 结论:DOF和DOX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总体相当;但DOF方案易出现血细胞下降、口腔黏膜损害和周围静脉炎,且III/IV度比例高,而DOX方案易出现手足综合征和指甲损害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