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
背景:间室综合征(CS)临床上偶有发生,根据症状体征结合间室内压(ICP)测定进行判断更安全,对于缺乏ICP测定设备的情况下,症状体征不失为简单且重要的判断方法,但难以量化。目的:分析ICP与症状体征评分在CS早期诊断中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进行症状体征评分的同时进行ICP测量,先由专科医师记录症状体征并按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记录总分值作为评分组;再采用CYY-1型自动筋膜压测量仪对前臂与小腿肿胀进行ICP测量,计算ΔP(舒张压-ICP)作为测压组。测压组与评分组采用自身对照。采用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判断症状体征评分与ΔP的相关系数是否存在线性相关;采用配对卡方检验,分析通过症状体征评分和ΔP判断发生CS的数量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80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并进行为期1周的临床观察,其中6例的症状体征评分〉10分且ΔP〈4 kPa,一致判断为CS,并予以切开减压处理,症状体征评分与ΔP存在线性关系(r=0.822);症状体征评分和ΔP判断发生CS的数量分别为6例和14例,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8),说明两种判断方法对CS的诊断存在一定区别,以ΔP判断可以发现更多存在潜在危险的患者。结论:采用症状体征评分进行CS判定存在一定风险性;采用ΔP〈4 kPa作为切开减压标准极少出现CS未检出的情况。因此,以ΔP〈4 kPa作为切开减压标准的同时仍需要结合症状体征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三维(3D)打印的股骨近端骨折复原模型在术前规划与术中的应用,研究3D数据校正方案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纳入2015年10月—2017年9月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骨科47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按照左右两侧股骨自身配对方案,采用三层面长短轴对照方法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病例行双侧股骨全长的CT扫描,获取DICOM数据,通过Mimics 15.0软件将双侧股骨远端距离膝关节髁间隆突凹5、10、15 cm处分别做3个横截面,记录符号为DF5、DF10、DF15。测量对比左右侧长轴与左右侧短轴。对于Mimics软件中股骨解剖轴线与冠状面和矢状面同时存在夹角的数据,进行3D数据校正。对47例股骨远端的左右侧3个层面(DF5、DF10、DF15)的长短轴(6对)进行数据汇总,通过Mimics 15.0软件生成3D模型的STL文件,打印出实际尺寸的股骨近端骨折模型和健侧股骨近端镜像模型,该镜像模型作为术前演练及手术解剖复位的参考,术中使用预演选取的置入物并术后摄片对比。结果 成对样本的相关系数均>0.97;左右两侧股骨远端距离髁间隆突5 cm处的右侧短轴(28.20±3.41) mm,左侧短轴(28.54±3.5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4, P<0.01),其余5对左右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7例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复查X线,显示置入物选择与螺钉长度与术前设计符合,长度偏差在容许范围,内固定满意。结论 采用“三层面长短轴对照”进行左右股骨对称性判断,偏差小于5%者,术中直接采用镜像模型预演的置入物,固定效果满意,达到了术前规划,术中应用的预期目的。“三维数据校正方案”扩充了“三层面长短轴对照”的数据选取范围,有效避免了因肢体倾斜导致的数据失效问题。  相似文献   
3.
骨筋膜室综合征(acute limb compartment synclrome,ALCS)是骨伤科中较为严重的危重急症之一,最常发生于前臂掌侧及小腿前方,若不及时治疗,可迅速发展为部分组织坏死,后遗肌肉挛缩和神经功能障碍,严重者导致肢体坏死被迫截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动筋膜压测量仪在早期诊断筋膜室综合征的应用及体会。[方法]采用CYY-1型自动筋膜压测量仪对31例前臂、小腿、足、上臂肿胀患者进行筋膜压测量,对筋膜压达到切开标准的患者行切开减压,对未达到切开标准的进行动态观察。[结果]31例中7例切开减压,残留创面延期缝合或植皮。其中2例初次测压未达到切开标准,经过动态测压,发现筋膜压逐步上升而达到切开标准,予以切开减压。[结论]采用自动筋膜压测量仪测量结果判断筋膜室综合征比采用Whitesides法判断更准确和方便,比依据症状体征更客观、科学,有效的避免了盲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区域锁定型3D打印导航模板结合双向修正方案在胸腰椎骨折辅助置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3月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5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男29例, 女23例;年龄(58.2±13.3)岁。将患者按照置钉方法不同分为导板组(25例, 采用区域锁定型3D打印导航模板结合双向修正方案术中辅助椎弓根定位置钉)和徒手组(27例, 依据影像资料及C型臂X线机透视徒手置钉)。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置钉准确率,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前缘高度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1.2±4.2)个月。两组患者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 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ODI、伤椎前缘高度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板组患者的手术时间(80.1±18.5)min显著长于徒手组患者的(69.4±16.6)min, 但术中透视次数...  相似文献   
6.
Objective: To explore a classification method which can provide the clinical guidance for internal fixation of tibial fracture.
Methods: The different fractures were fixed according to their mechanical classification. Totally, 71 cases of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tibial proximal fracture, tibial distal fracture and Pilon fracture were analyzed to test this selective principle. Results: All 71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32 months. The displacement was seldomly observed in cases treated ac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principle, while some cases against the principle had postoperative displacement.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It was proved that there was remarkable correlation between tibial fracture classification, internal fixator and fixation methods.
Conclusion: Types Ⅲa3, Ⅲb 1 and Ⅲb2 fractures without eccentric moment should be fixed with double plates or angle-stable materials combined with locking structure, otherwise displacement may occur.  相似文献   
7.
局部组合皮瓣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局部组合皮瓣在创面修复中的设计与应用。方法采用局部组合皮瓣修复创面21例,其中7例采用带蒂皮瓣和推进皮瓣组合,4例采用双推进皮瓣,8例采用旋转皮瓣和推进皮瓣组合,1例采用游离皮瓣加旋转皮瓣,1例采用四叶旋转皮瓣。结果21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皮瓣均成活;1例骨髓炎者局部渗液,1例皮缘坏死,经换药后延期愈合。结论局部组合皮瓣很好地解决了软组织缺损创面的受区和供区同时修复问题,具有操作简单、成活率高、减少创伤和瘢痕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2005年8月~2006年2月,我们运用预提拉钉技术治疗5例难以闭合复位的股骨颈骨折患,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组5例,儿童3例;年龄10~29岁,平均17.2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例,交通伤3例;均为GardenⅣ型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2~10d,术前均行皮牵引。所有患均先行闭合复位,失败后再采用预提拉钉技术复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分析角度定位仪与3D打印导航模板在椎弓根螺钉置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20年7月溧阳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脊柱骨折或脊柱退行性变患者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9.55岁。术前均行CT薄层扫描,将获取的Dicom数据导入Mimics 19.0软件,分割手术节段,设置进钉通道后进行模型3D打印。病变节段包括颈椎、胸椎、腰椎,按照不同节段进行区组随机化分组,分为定位仪组和导航模板组,各20例,均行后路钉棒内固定术。定位仪组:将夹具固定模型在俯卧位状态,定位仪先进行脊柱水平校零,测量进钉通道的水平面螺钉置入角度(TSA)角及矢状面螺钉置入角度(SSA)+A角(椎体倾斜角)。术中通过定位仪进行手术床的水平校零,采用预演的进钉角度,置入椎弓根螺钉。导航模板组:采用个体化设计的椎弓根定位导航模板,3D打印后进行模拟操作,随后用于术中椎弓根定位。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以及模拟手术时间、临床手术中显露与置钉时间;术后复查CT,根据Andrew椎弓根螺钉CT位置分级标准评价椎弓根钉位置。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病变节段部位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85枚。定位仪组患者模拟手术时间为(13.55±5.92) min,导航模板组为(13.60±5.06)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9, P>0.05);定位仪组术中显露与置钉时间为(53.25±15.59) min,短于导航模板组的(66.90±19.8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3, P<0.05)。40例185枚椎弓根螺钉位置均为Ⅰ~Ⅱ级,定位仪组Ⅰ级86枚、Ⅱ级5枚,导航模板组Ⅰ级91枚、Ⅱ级3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3, P>0.05)。无一例出现脊髓、神经根、血管损伤。结论 角度定位仪在椎弓根置钉方面与椎弓根定位导航模板均有良好的准确性,配合含进钉通道的3D打印模型,有效实现了个性化准确置钉的目的,保障了手术安全;定位仪组在显露与置钉时间方面优于导航模板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一种预防交锁髓内钉断钉的技术及临床应用,方法 通过髓钉生根技术,完成36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结果 所有复查及随访的病例,未发现断钉现象,骨痂生长良好,无骨不连,结论 通过总结引起断钉的各种因素、建立力学模型进行分析及临床验证,髓钉生根技术可以有效的预防断钉现象,由于其操作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