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8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一期联合手术治疗颈胸椎韧带串联骨化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一期联合手术治疗的颈胸椎韧带串联骨化症患者14例。术前及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Nurick分级法评价,分析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评分,并计算改善率。末次随访时行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2~5年随访,出血量1 550.3±740.7 mL,手术时间278.5±54.6 min。1例患者出现血肿,2例患者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1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加重。术后6个月JOA评分明显较术前提高(P<0.01),与末次随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urick分级法术前3.6±0.7,术后6个月时明显提高到2.6±1.0(P<0.01),末次随访时为2.3±1.1(P>0.05)。满意度评分为1.8±1.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满意度评分与JOA评分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0.649 3,P<0.01),而与Nurick分级法呈负相关(r=-0.594 1,P<0.05)。结论 一期联合手术减压可达到良好的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患者满意度与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明显相关,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及术后因串联骨化症进展而导致再手术会明显降低患者的满意度评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的后路手术方法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本院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2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患者均接受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随访6个月~6年。采用下腰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和疗效评价;通过手术前后冠状位和矢状位Cobb角度的比较,了解患者手术治疗的侧凸矫正率和腰椎前凸的恢复情况。结果患者ODI术前(52.30±13.65)%、术后(9.62±6.41)%,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改善率为81.6%。32例患者中,24例疗效为优,6例疗效为良,2例疗效为可,术后疗效评价的优良率为93.8%。患者冠状位Cobb角术前21.99°±8.97°、术后6.84°±5.32°,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凸矫正率为69.0%。患者腰椎前凸Cobb角术前13.80°±15.99°、术后24.95°±12.86°,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退变性腰椎侧凸采用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效果较理想,术后疗效满意。手术的关键是彻底减压、正确选择融合节段、重建退变节段椎间高度、矫正前凸减少和后凸畸形、纠正椎体侧方移位和侧凸畸形以稳定椎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One-door open Laminoplasty,Lam组)和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lamninectomy with implant fixation,LIF组)术后轴性疼痛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纳入接受Lam(n=74)和LIF术式(n=51)的病例,比较两组病例轴性疼痛发生情况、神经功能改善率(improvement rate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IR)及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ysfunction index,NDI)改善率的差异,分析轴性疼痛对神经功能、颈部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Lam组病例的轴性疼痛发生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疼痛完全缓解所需时间均明显低于LIF组病例(P<0.05)。两组病例术前神经功能和NDI均无明显差别(P>0.05),分别随访29.4个月和33.1个月后(P>0.05),两组病例IR无明显差别(P>0.05),LIF组NDI改善率显著低于Lam组(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轴性疼痛的发生与否和IR、NDI改善率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接受Lam术式的病例轴性疼痛发生率、疼痛评分和完全缓解所需时间均明显低于接受LIF术式的病例,且颈部功能障碍恢复情况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Arch钛板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作为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患者再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初次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并于本院再手术行Arch钛板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患者共10例,比较再次术前及随访时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Cobb角和颈椎活动度的变化,同时比较再次手术前后椎管面积的变化。结果患者平均随访11。9个月,JOA评分由术前平均7.6分增加至11.3分(P〈0.01),神经功能改善率为41.83%;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颈椎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面积由术前171.32mm2增大至227.46mm2(P〈0.05)。术后2例患者出现轴性痛,1例出现脑脊液漏;随访期间完全恢复。结论对于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的患者,应用Arch钛板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作为再次手术方式在短期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的K线对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laminoplasty,Lam)和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laminectomy and instrumentation,LI)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1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OPLL患者,其中Lam治疗32例,LI治疗46例.将颈椎侧位片上C2和C7椎管中点连线未跨越骨化物的病例定为K(+),54例[K(+)组];跨越骨化物者定为K(-),24例[K(-)组].记录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及术后轴性痛、C5神经根麻痹发生的情况,分析K线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和相关并发症的影响.结果:K(+)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平均为68.2%,K(-)组患者为38.8%,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K(+)组患者中接受Lam术式者神经功能改善率为69.9%,接受LI术式者为65.6%,无统计学差异(P>0.05);K(-)组患者中接受LI术式者平均神经根功能改善率为47.0%,接受Lam术式者为33.9%,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接受LI术式者轴性痛出现时间均明显早于接受Lam者(P<0.05),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明显高于接受Lam者(P<0.01).结论:术前K(+)的病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优于K(-)病例;对于K(+)患者,两种术式疗效相当;对于K(-)患者,接受LI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优于接受Lam者.接受LI者术后轴性痛发生较早、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保留C7棘突、椎板及其附着颈后肌群能否减少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痛的发生。方法:纳入2010年4月~2011年4月在我院接受开门节段为C3~C6(A组,26例)或C3~C7(B组,27例)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患者53例,记录随访时(通过门诊和电话随访)两组病例神经功能恢复及颈椎活动度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轴性痛发生的时间、初始疼痛程度VAS评分及完全缓解所需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年随访时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颈椎活动度及颈椎活动度改变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A组轴性痛的发生率为30.7%(8/26),其中轻度5例,中度3例;B组发生率为33.3%(9/27),其中轻度4例,中度4例,重度1例,两组轴性痛发生率和初始疼痛程度分级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A组病例初始VAS评分平均为3.0分,B组为4.4分,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病例疼痛出现时间平均为术后57.3d,B组为25.4d,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疼痛完全缓解的时间为术后99.1d,B组为165.9d,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C3~C7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相比,C7棘突、椎板及其后方附着颈后肌群的保留并不影响术后颈椎活动度和神经功能的恢复,且可以降低初始轴性痛的VAS评分,并延迟轴性痛发生时间、减少完全缓解所需时间,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脊髓型颈椎病是导致脊髓功能障碍的常见病因,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对于有明显临床症状,神经功能障碍严重或进行性加重的患者往往要进行手术治疗对1~2个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选择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是3个或3个以上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的手术疗效往往难以预测,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于MCSM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案一直存在较多争议[1~3].现将目前常用的MCSM的手术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对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DF)后需接受再次减压处理的患者,多采用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和颈后路单开门或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减压同时,又可避免经前方入路对重要结构的损伤,并保留部分颈椎活动度。但目前关于颈后路手术作为ADF后再次手术效果评价的研究极少,且尚未检索到关于两种手术效果比较的报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