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海马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机制。方法:NSCs提取自新生胎鼠的海马区,经过培养及鉴定。实验分为3组:NSCs移植组、DMEM填充组、正常对照组。大鼠SCI后第7d移植NSCs,应用RT-PCR法观察NSCs移植后,大鼠脊髓损伤区GAP-43和BDNF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NSCs移植组较单纯损伤组明显增强了GAP-43mRNA与BDNFmRNA的表达。结论:NSCs移植后改变脊髓损伤区的微环境,上调BDNFmRNA,促进GAP-43mRNA的表达,是修复脊髓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一期前路经口咽松解并后路复位固定融合术对寰枢椎脱位手术治疗失败病例翻修的手术要点及疗效。方法:2001年10月~2011年10月对29例寰枢椎脱位手术治疗失败病例行翻修手术,其中26例获得随访,男12例,女14例。初次手术时年龄4~56岁,平均33.5岁,齿状突骨折不愈合6例,齿状突发育畸形6例,横韧带断裂2例,先天性寰枕融合12例。翻修手术时年龄12~60岁,平均37.2岁。两次手术相隔11~158个月,平均44.2个月。8例初次手术后未复位,18例复位后因内固定失败再次脱位,脑干脊髓角平均101.8°。患者均有枕颈部持续性疼痛,其中19例伴脊髓神经功能障碍,JOA评分平均8.5分。均行一期前路经口咽松解、后路复位减压、寰枢椎或枕颈固定融合术,其中12例行C1-C2融合,6例C0-C2融合,3例C0-C3融合,3例C0-C4融合,2例C1-C4融合。随访患者临床疗效并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10~340min,平均290min;失血量500~1100ml,平均700ml。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和脊髓等损伤,术后无咽壁和椎管内感染发生。19例(73.1%)获得完全复位,7例不完全复位;脑干脊髓角恢复至平均143.0°,其中11例达到正常,15例小于正常。随访18~90个月,平均45个月,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松动表现,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9例伴有脊髓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平均12.6分。按Macnab疗效评估标准评定:优10例,良6例,无改善3例。结论:一期前路经口咽松解、后路复位减压、寰枢或枕颈固定融合术是一种具有较好临床疗效的寰枢椎脱位翻修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特立帕肽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及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7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每组各35例。常规组在椎体成形术后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特立帕肽注射液。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骨密度、椎体高度、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骨密度、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明显高于常规组,Cobb角、ODI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应用特立帕肽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骨密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在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中的疗效及对患者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Wallis组和融合组,各52例;Wallis组采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融合组采用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随访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评分(JOA)、视觉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椎间隙前后缘高度(Intervertebral space height,ISH)、椎间盘高度(disc height,DH)、手术节段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漏、顽固性腰痛、椎体滑脱等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JOA、VAS、ODI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术后12个月,Wallis组JOA评分高于融合组,VAS、ODI评分低于融合组,差异显著(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2个月Wallis组ISH、DH、ROM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2个月融合组ISH、DH明显降低(P0.05),ROM明显增加(P0.05);术后12个月Wallis组ISH、DH高于融合组,ROM低于融合组,差异显著(P0.05);随访12个月,Wallis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4/52),融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92%(14/5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腰椎减压融合术比较,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临床症状,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或缝合及囊肿内减压术治疗半月板囊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2010年7月采用膝关节镜治疗的23例外侧半月板囊肿患者.术中行半月板部分或全部切除及缝合处理半月板撕裂,使用射频及刨削刀扩大囊肿内口使其与关节腔相通,清理囊肿内容物及分隔.术后指导患者行患肢功能锻炼,门诊随访.术前术后进行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对比.结果 所有患者均可见半月板不同程度撕裂.全部病例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02个月.术后膝关节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关节交锁和弹响症状消失,随访期内无囊肿复发病例.膝关节Lysholm评分术前为(59.3±12.2)分,术后为(81.4±10.4)分,差异有显著性(t=-10.342,P =0.002).结论 膝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或缝合加内减压术治疗半月板囊创伤小、康复快,可获得确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海马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机制.方法:NSCs提取自新生胎鼠的海马区,经过培养及鉴定.实验分为3组:NSCs移植组、DMEM填充组、正常对照组.大鼠SCI后第7d移植NSCs,应用RTPCR法观察NSCs移植后,大鼠脊髓损伤区GAP-43和BDNF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NSCs移植组较单纯损伤组明显增强了GAP-43mRNA与BDNFmRNA的表达.结论:NSCs移植后改变脊髓损伤区的微环境,上调BDNFmRNA,促进GAP-43mRNA的表达,是修复脊髓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在中日友好医院接受PVP或PKP治疗的120例新鲜单节段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式分为PVP组(67例)和PKP组(53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术后椎体恢复情况及疼痛、功能障碍情况。结果两组围手术期未见并发症发生,但PVP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均显著少于PKP组,骨水泥渗漏率显著高于PKP组。术后两组腰椎前凸角(LL)、骶骨倾斜角(SS)较术前显著增加,骨盆倾斜角(PT)、C7~S1矢状面轴向距离(SVA)较术前显著减少,但PVP组与PK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椎体压缩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VP组椎体高度恢复率显著低于PKP组,椎体高度丢失率显著高于PKP组(P<0.05)。术后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均较术前显著下降,但PVP组VAS、ODI评分显著高于PKP组(P<0.05)。结论PVP与PKP治疗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脊柱-骨盆矢状位整体平衡,但PKP骨水泥渗漏率较低,术后椎体高度恢复及功能障碍改善也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侧及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体间融合器植入、经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的单一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单侧组(n=42)与双侧组(n=44)。单侧组采用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双侧组采用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24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两组患者术后6、24个月VAS评分、ODI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VAS评分、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单侧组固定成功率为92. 86%(39/42),低于双侧组的93. 18%(41/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单侧或双侧椎弓根钉联合椎体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均能取得较好的长期疗效,两种方式在效果、内固定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体质量指数(BMI)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经腰椎后路360°融合术治疗效果及预后。 方法 选取中日友好医院2013年1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216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根据BMI不同分为正常组(84例,BMI<24 kg/m2),超重组(80例,24 kg/m2≤BMI<28 kg/m2),肥胖组(52例,BMI≥28 kg/m2)。均接受经腰椎后路360°融合术治疗,获取3组手术相关数据及术前、术后各随访时间点日本骨科学会腰痛疾患评定表(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价系统(ODI)评分结果。 结果 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伤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各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JOA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均P<0.05),且术后1、3个月JOA评分、ODI评分改善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术后6、12个月正常组、超重组JOA评分明显高于肥胖组,ODI评分明显低于肥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经腰椎后路360°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超重或肥胖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更多,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更长,伤口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尤其是肥胖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0.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PLP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髓鞘蛋白前脂蛋白(PLP)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促进大鼠SCI后髓鞘再生的机制。方法:NSCs由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法(Brdu)标记。实验分为3组:NSCs移植组(A组)、DMEM填充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大鼠SCI后第7d移植NSCs,应用免疫组化和RT—PCR法观察NSCs移植后是否存活,以及大鼠脊髓损伤区PLP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NSCs移植后在受体脊髓内存活,NSCs移植组较单纯损伤组明显促进了PLP基因在分子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论:NSCs移植后可存活并促进PLP基因的表达,是促进脊髓损伤后髓鞘再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