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0篇
  2023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采用指动脉顺行筋膜瓣对WasselⅣ-D型复拇畸形行指体重建、美学修复的效果。方法 2014年6月—2017年3月,共收治12例WasselⅣ-D型复拇畸形患儿。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9~32个月,平均13.3个月。左侧8例,右侧4例。主拇甲床横径为健侧的70%~85%,平均75.3%;饱满度为健侧的50%~75%,平均62.4%。采用携带一侧指固有动脉的顺行筋膜瓣填充保留指桡侧甲侧襞并增加指体周径。末次随访时测算患侧指体周径相对于健侧的比例;采用日本手外科学会(JSSH)评分对所有重建拇指的外观及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感染、皮肤坏死等早期并发症发生。所有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27个月,平均14.3个月。末次随访时指体无"Z"字样畸形,手术创面无明显瘢痕挛缩。重建拇指甲侧襞基本对称,指体周径达健侧的93%~96%,平均94.7%。JSSH评分为15~20分,平均17.9分;其中获优8例,良2例,中2例。结论采用指动脉顺行筋膜瓣对WasselⅣ-D型复拇畸形进行指体重建,指体细小及甲侧襞不对称均获得明显改善,能获得较好的美学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坏死的主要相关因素以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36例断指再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311指,其中男183例,女53例;年龄2~62岁,平均34.5岁,其中6岁以下6例,6岁以上230例。拇指51指,示指87指,中指78指,环指63指,小指32指。将再植术后坏死的40例40指作为观察组,其他再植存活病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指别、吸烟史、受伤类型、断指缺血时间、离断平面、动静脉修复质量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引起再植术后坏死的相关因素。结果:手指完全离断再植236例共311指,术后坏死40指。完全离断指体再植术后坏死的主要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吸烟史、受伤类型、离断平面、动静脉修复情况(P<0.05).而与年龄、性别、指别、断指缺血时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吸烟史、受伤类型、离断平面及动静脉修复情况是完全离断指体再植术后坏死的独立预测因素,提示断指再植时应综合考虑患者基本情况、伤情,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积极做好手术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甲床断层移植联合V-Y推进皮瓣或顺行指动脉岛状瓣修复儿童AllenⅡ型指端背侧斜行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 我们采用甲床断层移植联合指腹皮瓣修复儿童Allen Ⅱ型指端背侧斜行缺损患者11例11指, 指背甲床缺损行指/趾断层甲床移植修复, 掌侧及指端创面行V-Y推进皮瓣修复7例, 顺行指动脉岛状瓣修复4例。术后随访甲床愈合情况、患指外观及功能情况。结果术后所有皮瓣、移植甲床均完全存活, 术后2周拆包换药见甲床、皮瓣愈合良好, 无感染、甲床坏死、骨外露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为6~35个月, 平均21.5个月, 患指指端饱满有弹性, 指甲平整, 无嵴状、裂甲、钩甲等畸形, 甲板被覆恢复时间短。根据吕桂欣等的方法对甲床修复效果进行疗效评定:优8指, 良3指。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手功能:优11指。结论甲床断层移植联合指腹皮瓣修复儿童Allen Ⅱ型指端背侧斜行缺损疗效确切, 手术操作较简单,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个案管理模式在多指患儿围手术期麻醉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40例多指患儿, 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0例。对照组行常规围手术期麻醉管理, 研究组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个案管理模式进行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对比两组患儿术后各时间段疼痛程度、术后不良反应(发热、咳嗽、咳痰、腹泻、呕吐等)发生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总费用。结果研究组术后2、6、12 h的疼痛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相对于对照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短、住院总费用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个案管理模式应用于多指患儿围手术期麻醉管理能有效减轻患儿术后机体应激、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在促进机体康复的同时减少了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总结60例患者行微创椎间盘镜的手术护理配合经验,我们认为强调医护的默契配合、充分的术前准备、严格的无菌操作、掌握微创椎间盘镜的具体流程是保证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双翼皮瓣联合足底内侧皮片移植治疗先天性并指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徐州仁慈医院小儿骨科采用改良双翼皮瓣联合足底内侧皮片移植治疗先天性并指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术中均存在分离并指后皮肤不足情况, 选用足底内侧作为皮片移植供区。术后通过微信及门诊复查随访指蹼形态、手指外形、植皮区及足底内侧供皮区瘢痕挛缩程度, 并采用改良Withey并指矫正评分评价手指、指蹼外观, 并调查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共纳入10例患儿, 男5例, 女5例, 年龄1岁6个月~4岁, 平均2岁10个月。术后随访6~18个月, 平均11.3个月, 所有患儿皮瓣及移植皮片均成活, 创面均一期愈合;指蹼深度、宽度、坡度正常, 移植皮片与周围皮肤无色差, 手指外形美观, 植皮区及足底内侧供皮区瘢痕不明显。改良Withey并指矫正评分为0~1分, 平均为0.1分。患儿家长对手术效果均满意。结论足底内侧皮肤与手部皮肤质地接近, 改良双翼皮瓣联合足底内侧皮片移植治疗先天性并指后, 指蹼形态正常, 手部外形美观, 瘢痕不明显, 且足底内侧供皮区比较隐蔽, 不影响行走, 术后可获得良好的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胸腰椎爆裂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矫正度丢失的主要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7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资料,以末次随访Cobb角丢失为结局指标,对术后疗效进行随访评定.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性别、年龄、手术持续时间、内固定方式、植骨方式、术前Cobb角度、术前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前缘高度改变及伤椎上缘椎间隙高度改变等因素与术后Cobb角度丢失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8例患者,随访时间11 ~27个月(平均17.1个月),术后21例Cobb角度丢失≤3°、27例≥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短节段6钉固定术后在Cobb角度维持上较短节段4钉固定效果好(OR=0.160; 95%Cl:0.503~0.819; P=0.016),术后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有利于后凸角度矫正的维持(0R=14.214; 95%C1:0.543~0.843; P=0.005).[结论]内固定方式及功能锻炼情况是影响胸腰椎爆裂骨折术后Cobb角度丢失的主要因素.伤椎置钉联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较单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能更好地维持术后矫正效果,合理的功能锻炼有助于预防术后Cobb角度的丢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自制爪形卡压钢板与空心钉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前瞻性地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科收治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32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施以自制爪形卡压钢板固定术(16例)和3枚空心钉固定术(16例)。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VAS疼痛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评分。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38个月,平均21.2个月。两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VAS疼痛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末次随访时ASE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制爪形卡压钢板组优于空心螺钉组。 结论 自制爪形卡压钢板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内固定牢靠,便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功能恢复较空心钉内固定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胫腓骨开放骨折术后术区感染的相关因素。 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胫腓骨开放骨折14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为男性,年龄18~61岁,平均39.2岁,均为单侧。根据Gustilo分型,Ⅰ型5例,Ⅱ型44例,Ⅲa型27例,Ⅲb例56例,Ⅲc例9例。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基础疾病、手术时间、骨折部位、骨折分型、固定方式、术后引流、清创是否彻底等相关资料,对术后术区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诸因素与术区感染发生之间的相关性。并将显着相关的变量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141例胫腓骨开放骨折术后术区感染病例22例,感染率15.6%.固定方式、清创是否彻底、基础疾病、术后引流与术后术区感染有明确相关性(P <0.05),相关程度依次升高,OR值分别为2.451、3.164、3.414、5.117.结论:术前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彻底清创、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及充分引流是预防术后术区感染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