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4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中面部牵引成骨技术对眼眶周围软、硬组织结构的三维空间位置变化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06年6月接受Le Fort III型截骨+中面部牵引成骨术的8例Crouzon综合征患者CT数据,平均年龄11.9岁,实施影像三维重建后,采用眶耳平面(术前)作为测量的基准平面,分别选择眶上点、眶下点、眶内缘点、眶外缘点、眼球前点、眼球后点,以及上、下、内、外四直肌与眼球的附着点作为评估标志,以双侧耳门上点连线作为颅底宽度基准,记录各个主要标志点至耳门上点连线的矢状距(y轴向)、垂直距(z轴向)以及眼球前点、眼球后点的水平间距(x轴向)变化,行配对t检验,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牵引成骨术前后眼球前点的y轴向及z轴向位置并没有显著性变化,但x轴向间距变化为-3.40 mm;眶下点移动在y轴向平均12.24 mm,z轴向平均4.25 mm;眶内缘点移动在y轴向平均10.11 mm,z轴向平均2.80 mm;眶外缘点移动在y轴向平均9.86 mm,z轴向平均2.31mm;下直肌支点移动,y轴向平均3.63mm,z轴向平均2.98mm.其余各标记点未见有临床意义的位移变化.结论 以Le Fort III型截骨为主的面中部牵引成骨技术,可以使Crouzon综合征患者的术后眼眶内、外、下侧壁均出现明显的前、下方移位,而患者的眼球没有显著性的矢状向位置变化,仅呈现轻度的内移、下降和前上方旋转.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先天性颅面裂隙畸形进行分类和诊断,有利于区分畸形的部位和程度,为手术修复提供指导。方法 用Tessier颅面裂分类的基本方法,对81例先天性颅面裂隙畸形进行分析,再根据畸形发生的部位、性状、CT扫描等临床检查结果,按照受累的范围,选用S(皮肤)、T(皮下组织)、O(颅面骨)等字母组合表示畸形部位和性状,选用阿拉伯数字的大小表示畸形的严重程度,作为Tessier分类的补充。结果 以STO分类法分析81例病例,眶下方畸形以Ⅲ、Ⅳ号裂多见(24.70%),眶上方畸形以IX、X号裂多见(38.27%),各种组织的受累程度并未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结论STO分类法是Tessier分类法的补充,可为颅面裂隙畸形的修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背景:聚羟基乙酸、聚乳酸均属于脂肪族聚酯,是一种具有一定机械强度和良好成型性能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在体内无毒,不聚积,且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的:应用CAD、CAM、快速成型和激光扫描技术等组成的数字医学系统制作聚羟基乙酸/聚乳酸三维仿真的下颌支髁突形态模型,并检测其细胞生物相容性。方法:通过CT扫描获得犬头颅骨影像信息,以CAD和CAM实现下颌骨髁突形态的三维重建影像,快速成型技术获得下颌骨髁突的树脂阳模。阴阳模转换获得相应石膏阴模,聚羟基乙酸/聚乳酸在阴模内成型。抽取犬髂骨骨髓获得骨髓基质细胞,与定制型聚羟基乙酸/聚乳酸支架在体外复合培养,检测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结果与结论:定制型聚羟基乙酸/聚乳酸支架和影像原型比较,当测试点误差小于1.0mm时,复合率大于95%。通过CAD、CAM、快速成型技术、预压成型技术和激光扫描技术等组成的数字医学系统可实现颅颌面下颌骨髁突形态结构聚羟基乙酸/聚乳酸生物材料的三维仿真。体外复合培养结果表明,定制型聚羟基乙酸/聚乳酸支架和骨髓基质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颅面部骨纤维异常增生症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6年至今,28例颅面部骨纤维异常增生症患者,均手术切除部分增生骨质,修正形态.伴有视神经压迫症状的患者还予以视神经减压术.结果 28例患者术后外形满意,随访6个月至5年,无复发病例.结论 颅颌面骨纤维异常增生症手术切除部分增生骨质,即可获得较好的疗效,患者面形改善明显.青春期后手术复发率小,为手术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介隆胸术治疗轻度漏斗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对15例女性轻度漏斗胸患者,年龄18-35岁,在双侧腋窝横皱襞内各作4cm切口直达皮下组织,随后向内分离至胸大肌外侧边缘,切开胸大肌肌膜,用手指钝性分出胸大肌后间隙,用乳房分离器捅入间隙广泛分离至设计范同再置入乳房毛面硅凝胶假体。结果15例患者通过腋下入路行隆胸术后,随访1-9个月,均未见局部皮肤坏死、感染等并发症,前胸壁漏斗胸状畸形明显改善。结论应用隆胸术治疗轻度漏斗胸,具有操作方便,手术损伤小,效果满意等优良,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颅眶颧畸形的定量诊断标准.方法 对30例单侧颅眶颧畸形的CT数据行计算机辅助三维测量,行健患侧差值比较,根据颅眶颧畸形累及的骨组织、软组织和结膜囊情况作出分类诊断.根据定量诊断提示对8例患者施行手术,检验诊断标准的临床实用价值.结果 颅眶颧畸形的定量诊断标准显示出畸形累及的结构范围和相应的严重程度.根据定量诊断设计手术方案和手术截骨移动和组织充填的量,术后果良好.结论 颅眶颧畸形的定量诊断标准细化了畸形累及组织范围和严重程度.有指导手术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一套颅面部三维重建影像部分骨组织标志点的三维定位标准.材料和方法提出颅面部和面部不对称畸形相关的25个骨组织标志点的三维定位要求,选取37例面部不对称畸形、6例正常人符合Dicom3.0协议、层厚0.13mm以内的CT数据,利用三维重建软件对骨组织进行三维重建,由两名不同观测者按照提出的定位要求分别定位这25个标志点,获取其三维坐标.使用直线相关性和零截距直线回归分析得到2名观测者获得的各标志点坐标及模的直线相关系数和零截距直线回归系数.结果 下齿槽座点、眶下缘点、眶上缘点、耳点、髁突点等5类标志点仅在X轴方向上的定位的直线相关系数在[0.9500,1.0500]之外,在空间和其他方向以及其余16个标志点在各个坐标轴及空间上定位的直线相关系数r和直线回归系数b均在[0.9500,1.0500]之内,p<0.0001.结论 笔者提出的对三维重建骨组织表面25个标志点的定位要求可作为正常或面部不对称畸形骨组织三维重建标志点的定位标准.  相似文献   
8.
9.
背景:聚羟基乙酸、聚乳酸均属于脂肪族聚酯,是一种具有一定机械强度和良好成型性能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在体内无毒,不聚积,且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目的:应用CAD、CAM、快速成型和激光扫描技术等组成的数字医学系统制作聚羟基乙酸/聚乳酸三维仿真的下颌支髁突形态模型,并检测其细胞生物相容性。 方法:通过CT扫描获得犬头颅骨影像信息,以CAD和CAM实现下颌骨髁突形态的三维重建影像,快速成型技术获得下颌骨髁突的树脂阳模。阴阳模转换获得相应石膏阴模,聚羟基乙酸/聚乳酸在阴模内成型。抽取犬髂骨骨髓获得骨髓基质细胞,与定制型聚羟基乙酸/聚乳酸支架在体外复合培养,检测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结果与结论:定制型聚羟基乙酸/聚乳酸支架和影像原型比较,当测试点误差小于1.0 mm时,复合率大于95%。通过CAD、CAM、快速成型技术、预压成型技术和激光扫描技术等组成的数字医学系统可实现颅颌面下颌骨髁突形态结构聚羟基乙酸/聚乳酸生物材料的三维仿真。体外复合培养结果表明,定制型聚羟基乙酸/聚乳酸支架和骨髓基质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用眶周分块截骨术治疗因眶颧部骨折所致眼球错位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26例单侧非爆裂性颧骨骨折患者的眶颧部移位骨块被截成两部分,将参与构成眼眶外下部的骨块向内上移位、固定以重建眼眶,对于不影响眼眶重建的移位骨块不作截骨复位。结果术后眼眶容积及眼球凸度得到有效改善,23例眼球位置显著改善,3例眼球凹陷症状部分纠正。术后随访1年,眼球位置及眼眶形态满意。结论眶周分块截骨术较传统的截骨术式操作简单,术中剥离范围小,可以恢复眼眶的生理解剖结构,并可有效矫正因眶颧部骨折所致的眼球错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