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回顾性分析闭合复位空心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 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7年3月293例采用加压空心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获得随访的患者247例。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影响股骨头坏死的各项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247例患者获得平均58个月(24~80个月)随访,32例出现股骨头坏死,发生率12.9%,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81.4±3.9分(54~98分)。影响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因素和顺序依次为复位质量(OR=9.854,P=0.012),空心钉排列方式(OR=7.965,P=0.017),骨折分型(OR=6.453,P=0.021),空心钉取出与否(OR=5.364,P=0.027),术前是否牵引(OR=2.561,P=0.042)。 结论复位质量是影响股骨颈骨折预后最为关键的因素。空心螺钉正三角形排列、空心螺钉取出以及未及时术前牵引均可能加重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2.
大鼠股骨开放截骨模型与闭合骨折模型制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背景:骨折动物模型无疑是研究骨折愈合的基石,其中开放截骨模型与闭合骨折模型是较成熟的两种长骨干骨折模型.就作者所查文献,未见芙于大鼠两种模型比较研究的报道.目的:比较人鼠股骨开放截骨模型与闭合骨折模型的制作过程,并通过X射线摄片比较二者的骨折愈合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1/05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材料:SPF级雄性SD大鼠40只,体质量(220±30)g,随机分为开放截骨模型组与闭合骨折模型组,每组20只.电动摆锯;自行改良设计的闭合骨折模型打击器.方法:开放组行开放截骨术造成股骨中段横行骨折,逆行克氏针固定:闭合组行逆行克氏针固后,使用造模支架致股骨中段闭合骨折.主要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的平均造模时间,造模成功率及术后2,3,4,8周骨折愈合的X射线情况.结果:开放截骨模型每只造模成功率90%,平均造摸时间为17 min,骨折畸形愈合及不愈合率40%;闭合骨折模型每只造模成功率85%,平均造模时间12 min,未见畸形愈合及不愈合.术后2,3,4周X射线评分开放组均低于闭合组(P<0.05),8周时开放组X射线评分仍较闭合组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开放截骨模型造模时间长,骨折畸形愈合不愈合发生率高,近中期骨折愈合明显滞后,不适于近中期骨折愈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FICB)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反弹痛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行单侧TKA患者90例, 随机数法将患者分为两组:0.1%罗哌卡因低浓度组(A组)和0.3%罗哌卡因高浓度组(B组), 每组45例。两组患者全麻前分别行超声引导40 ml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单次FICB。记录术后反弹痛发生率和阻滞消退后NRS评分;术后48 h内补救性镇痛率和阿片药物用量;术后24、48 h静息与运动的NRS评分与肌力评分以及血清IL-6和TNF-α浓度(ELISA法)。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M)和四分位数间距(IQR)表示。结果术后A组反弹痛发生率低于B组[10.9%(5/45)比53.3%(24/45), χ2=16.986, P<0.01], A组阻滞消退后疼痛程度低于比B组[2.0(1.0~3.5)分比7.0(4.0~7.5)分, Z=-4.110, P<0.01]。术后A组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高于比B组[(252.2±80.8) min比(525.6±143.0) min, t=8.324, P<0.01...  相似文献   
4.
背景:骨折动物模型无疑是研究骨折愈合的基石,其中开放截骨模型与闭合骨折模型是较成熟的两种长骨干骨折模型。就作者所查文献,未见关于大鼠两种模型比较研究的报道。 目的:比较大鼠股骨开放截骨模型与闭合骨折模型的制作过程,并通过X射线摄片比较二者的骨折愈合情况。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1/05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SPF级雄性SD大鼠40只,体质量(220±30) g,随机分为开放截骨模型组与闭合骨折模型组,每组20只。电动摆锯;自行改良设计的闭合骨折模型打击器。 方法:开放组行开放截骨术造成股骨中段横行骨折,逆行克氏针固定;闭合组行逆行克氏针固后,使用造模支架致股骨中段闭合骨折。 主要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的平均造模时间,造模成功率及术后2,3,4,8周骨折愈合的X射线情况。 结果:开放截骨模型每只造模成功率90%,平均造摸时间为17 min,骨折畸形愈合及不愈合率40%;闭合骨折模型每只造模成功率85%,平均造模时间12 min,未见畸形愈合及不愈合。术后2,3,4周X射线评分开放组均低于闭合组(P < 0.05),8周时开放组X射线评分仍较闭合组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开放截骨模型造模时间长,骨折畸形愈合不愈合发生率高,近中期骨折愈合明显滞后,不适于近中期骨折愈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两种大鼠股骨骨折模型愈合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组织学及影像学观察,比较开放截骨模型与闭合骨折模型的骨折愈合过程,为长骨骨折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开放组与闭合组.开放组行开放截骨术造成股骨中段横行骨折,行逆行克氏针固定;闭合组行逆行克氏针固定后,使用造模支架致股骨中段闭合骨折.并于术后30min、1、2、3、4、8周对两组标本分别行X线片和HE染色进行观察及比较.结果 开放截骨模型造模过程软组织损伤较重,至观察结束,开放组共有8只标本发生骨折不愈合和畸形愈合,闭合组未见不愈合和畸形愈合标本,骨折愈合各期明显滞后.结论 与闭合骨折模型相比,开放截骨模型影响骨折愈合的夹杂因素较多,近中期骨折愈合明显滞后,不适合用于近中期骨折愈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灌注造影显微CT(MicroCT)扫描三维重建在研究大鼠骨折愈合时骨痂微血管变化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 60只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0只),制作标准的右侧股骨中段闭合骨折模型,术后1、2、3、4、8周处死大鼠.实验组大鼠行腹主动脉远端血管造影后,使用MicroCT断层扫描标本,并选取同一兴趣区测定血管体积、体积分数和血管平均直径.对照组骨痂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VEGFR-2)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血管体积、体积分数在术后第3周达到高峰,分别为(196.00±20.33) mm3和(6.70±0.74)%;而血管直径在第4周显著增加,为( 109.00±12.15) μm(P <0.05).对照组显示VEGF和VEGFR-2的表达在术后第2周明显增加,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13.40±9.17和51.80±4.24(P <0.05).结论 灌注造影MicroCT扫描三维重建可无创提供直观的高分辨率三维微血管像,并精确定量微血管量与直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X线对小鼠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方法 将体外诱导培养的小鼠成骨细胞分为4组(n=3):对照组、0.1Gy组、0.5 Gy组、1.0 Gy组,4组细胞接种后24 h分别予以0、0.1、0.5、1.0 Gy剂量的X线照射,检测照射后l~3d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凋亡情况,以及照射后7~14d碱性磷酸酶(ALP)、矿化结节形成与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 结果 对照组、0.1 Gy组、0.5 Gy组、1.0Gy组成骨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变化、细胞增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照射后培养7、10、14 d,0.5 Gy组和1.0Gy组细胞外ALP活性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照射后14d,0.5 Gy组和1.0 Gy组矿化结节数目明显多于0.1 Gy组和对照组.1.0 Gy组骨钙素和核心结合因子α1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增加,0.5Gy组和1.0 Gy组骨保护素mRNA/核因子-kB配体受体激活物mRNA比率均较对照组大,以上项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一定剂量范围(0.5~1.0 Gy)的X线照射在不影响成骨细胞增殖的情况下,可以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瑞士EMSDolorClast冲击波治疗仪对27例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进行治疗,冲击能量3.0~4.0bar(0.35~0.55mJ/mm2),冲击频率6Hz,冲击4000次。根据患者情况治疗4次,每次间隔7d,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随访l2~l8个月,定期复查X线片,27例中20例有明显骨痂生成并最终愈合,另7例无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l8.4周,l2个月后有效率74.1%,治疗后未观察到明显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仅发现有局部皮肤水肿。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是一种简单、微创、安全、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瑞士EMSDolorClast冲击波治疗仪对27例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进行治疗,冲击能量3.0~4.0bar(0.35~0.55mJ/mm2),冲击频率6Hz,冲击4000次。根据患者情况治疗4次,每次间隔7d,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随访l2~l8个月,定期复查X线片,27例中20例有明显骨痂生成并最终愈合,另7例无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l8.4周,l2个月后有效率74.1%,治疗后未观察到明显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仅发现有局部皮肤水肿。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是一种简单、微创、安全、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