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泌尿外科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其发病率在我国与欧美国家十分接近[1],并呈逐年上升之势。BPH所导致的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是困扰老年男性显著的健康问题之一[2]。手术治疗是BPH发生临床进展后最主要的治疗手段,然而近几十年来针对BPH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表达、纯化改良型TAT-VP3融合蛋白,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方法 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改良型TAT-VP3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表达,经GST标签纯化树脂纯化蛋白,并用PreScission Protease酶切除标签,以纯化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改良型TAT-VP3融合蛋白的多克隆抗体.用ELISA进行效价检测,Western blotting鉴定其特异性.结果 诱导表达并纯化了改良型TAT-VP3融合蛋白,纯度大于90%,蛋白浓度为1.2 mg/ml.制备了该蛋白的多克隆抗体,ELISA表明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32 000,Western blotting证明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良好.结论 成功纯化出改良型TAT-VP3融合蛋白,并制备出高效价、高特异性的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脑钠肽(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免疫法分别检测42例ACS患者、20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BNP水平,ACS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分析各组之间BNP水平的差异.结果 ACS组BNP水平明显高于SA组及健康对照组(P< 0.01);S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随病变动脉支数的增加BNP水平也相应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ACS患者危险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研究人膀胱癌EJ细胞株中CD44基因小RNA干扰后细胞侵袭功能的变化.方法 小RNA干扰的方法 抑制EJ细胞中CD44基因表达,细胞划痕实验和Boyden小室研究shCD44-EJ细胞的侵袭功能改变.结果 流式细胞学检测显示shCD44-EJ细胞与CD44的单克隆抗体的结合性下降,Western blot检测CD44蛋白的表达量减少,细胞划痕实验和Boyden小室研究结果 显示shCD44-EJ细胞的侵袭能力降低约50%.结论 特异性沉默CD44可抑制EJ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发现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人源性长寿保障基因Ⅱ型(homo sapiens longevity assurance homologue2,LASS2)与人膀胱癌细胞侵袭潜能的关系。方法通过细胞生长曲线和体外侵袭实验,确定膀胱癌BIU-87、EJ、T24和EJ-M3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运用实时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4株细胞中LASS2基因的表达。结果 4株膀胱癌细胞中,EJ-M3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最强;增殖和侵袭能力高的细胞系EJ-M3和BIU-87的LASS2mRNA表达降低(P<0.001),而在低转移能力的人膀胱癌细胞株T24和EJ细胞中则相对较高表达。结论 LASS2基因表达的降低,可能与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膀胱癌原位新膀胱术后尿瘘发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收集膀胱癌原位新膀胱术后尿瘘患者22例,术后无尿瘘患者34例作对照。针对年龄、所选用的肠段、术后血浆白蛋白水平、术后新膀胱冲洗方式、发热、伤口局部感染等因素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与比较,并得出结论。结果尿瘘组与无尿瘘组在平均年龄、手术方式、术后血浆白蛋白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在术后新膀胱冲洗方式、术后发热及手术伤口局部感染等方面则差异明显(P0.01或P0.05)。结论年龄、所选用的肠段及术后血浆白蛋白水平对原位新膀胱术后尿瘘的发生无明显影响;而术后新膀胱冲洗方式、发热、手术伤口局部感染则与尿瘘的发生密切相关。术后持续膀胱冲洗、发热及手术伤口局部感染均可能导致新膀胱术后尿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膀胱癌原位新膀胱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方法对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接受膀胱癌膀胱全切+原位新膀胱术的88例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其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后随访期间共发生肾积水12例(13.6%),肾功能不全9例(10.2%),新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12例(13.6%),复发转移13例(14.8%),死亡14例(15.9%),肿瘤相关死亡率8%。尿失禁21例(23.9%),术后尿失禁发生率与性别、年龄无相关性;随访期在1年内与随访期超过1年者尿失禁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60岁以上组与60岁以下组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3年存活率90.5%(38/42),5年存活率70%(14/20)。结论膀胱癌原位新膀胱术后远期效果理想,肿瘤相关死亡率较低,肾功能衰竭是重要的患者死亡原因,术后尿失禁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无相关性,尿失禁发生率在术后1年内达到稳定,在随访期内患者死亡率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膀胱镜局部注射肉毒素A治疗逼尿肌反射亢进导致的顽固性急迫性尿失禁的方法、有效性及不良反应。 方法:选择2001-67/2005-08在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逼尿肌反射亢进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急迫性尿失禁患者12例,患者知情同意,于麻醉下行经尿道逼尿肌内注射肉毒素A,每次剂量300U,分20个点注射。采用以患者为试验对象的自身对照试验方法,观察12例患者手术前及术后2个月的尿失禁频率、平均控尿时间、残余尿量、初尿意膀胱容量及膀胱最大容量,并对观察得到的各项数据进行两组间的配对t检验,同时观察有无肉毒素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 结果:1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手术前后尿失禁频率平均值、平均控尿时间平均值、初尿意膀胱容量平均值、膀胱最大容量平均值差异有非常显著性[(13.83&;#177;2.72)和(4.17&;#177;2.08)次/d,(0.60&;#177;0.22)和(1.42&;#177;0.40)h,(68.75&;#177;17.34]和(122.50&;#177;20.50)mL,(102.50&;#177;13.57)和(207.50&;#177;47.12)mL。P〈0.001]。②手术前后残余尿量平均值无差异(P〉0.05)。③术后无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膀胱镜引导下逼尿肌内注射肉毒素A可明显改善急迫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控尿能力,并且无不良事件发生,是一种微创、简便、有效而安全的治疗顽固性逼尿肌反射亢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