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3T超高强磁场磁共振团注法三维动态增强MRA(3D DCE MRA)在腹部、盆腔及下肢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方法:使用GE EXCITE Ⅱ3.0T双梯度超导磁共振,采用体线圈、移床技术、高压注射器团注对比剂,对30例腹部至下肢血管受检者行3D DCE MRA检查,对所有受检者的原始图像在工作站利用ADW4.2软件进行MIP和REFORMAT重建并进行成像质量的评价。结果:30例受检者的腹部至下肢血管成像均获得满意效果,血管清晰,病变明确,其中12例闭塞性动脉硬化患者经手术证实与3D DCE MRA显示的血管病变相符。结论:3D DCE MRA是一种新的、有效的腹部至下肢血管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增强MRA(CE-MRA)对糖尿病腹部至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GE 3.0T磁共振,对36例拟诊有腹部至下肢动脉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行CE-MRA和DSA检查,并将其分为腹主动脉、髂总动脉、髂外动脉、髂内动脉、股浅动脉、股深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10段进行分析.结果:36例CE-MRA与DSA比较,CE-MRA显示髂总动脉、髂外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腓动脉病变检出率无差异(P>0.05),动脉粥样斑块、动脉狭窄及动脉闭塞3种血管病变显示无差异(P>0.05).CE-MRA显示腹主动脉粥样斑块病变多于DSA(χ2=5.94 P=0.02),髂内动脉、股深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病变检出率高于DSA(P<0.05),以DSA为标准,CE-MRA存在高估.结论:CE-MRA是一种有效评价糖尿病并发腹部至下肢动脉病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MR对比剂增强扫描长时间延迟技术在肝脏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s in liver, IPT)特异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及随访证实的26例IPT进行MR平扫、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延迟时间均>20 min,分析病变的MR表现特征.结果 1例为肝脏弥漫性病变,其余25例共发现29个病灶.所有病灶T1WI为低或等信号,T2WI为等、略高或高信号,部分病灶出现"环征".29个病灶中,DWI显示19个中心为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时,动 脉期、静脉期、3 min、5 min、10 min、15 min、20 min延迟时分别有5、11、25、26、26、28、28个病灶出现边缘强化.延迟期>20 min(20 min~ 4 h之间)时,所有病灶均显示典型的环形、花边样或多囊样边缘强化,强化边缘厚度一致,内壁光滑;延迟期>5 min时21个病灶出现纤维间隔.结论 动态对比剂增强扫描长时间延迟(>20 min)有助于IPT特异性表现的显示.  相似文献   
4.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针对目前植(介)入医疗器械管理的难点,设计了一种基于条形码技术的医疗器械追溯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植(介)入医疗器械的监管全程化、管理信息化和信息透明化.该系统的应用不仅维护了病人利益,也提高了医院管理质量,实现了由传统的静态管理模式向全程动态管理实时控制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共聚焦显微内窥镜的性能特点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可以在进行内镜检查的同时进行粘膜的共聚焦显微观察。它提供胃肠道上皮高度放大的横切面的图像,这种高度放大的图像可以使内镜医师在内镜检查时做出即时的病理诊断,而不需活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本文对共聚焦显微内镜的结构、原理、临床应用及展望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不同b值时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和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xponential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eADC)值、灌注ADC值和eADC值 (ADCperf值和eADCperf值)在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价值.方法 选取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病例31例,手术前行DWI扫描并计算低、中、高b值时的ADC值、eADC值、ADCperf值和eADCperf值.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CC边缘和中心VEGF、Flk-1的表达情况、PCNA指数及微血管和成熟血管的数目、平均面积、总面积、周长、直径、异型指数以及动脉数、静脉数、血管成熟指数和平均灌注分数等.将DWI各测量指标与以上血管参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在肝脏与HCC之间,中、高b值组ADC值和eADC值,及ADCperf值和eADCperf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病灶边缘与中心之间ADCperf值及eADCperf值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病灶边缘,低、中b值组内的ADC值与微血管平均面积均为正相关(P<0.05),eADC值则与成熟血管平均面积负相关(P<0.05).另外,病灶边缘的eADCperf值与动脉数呈正相关(P=0.048, r=0.558),在病灶中心,ADCperf值与微血管平均面积正相关(P=0.038, r=0.628).结论 低、中b值时ADC值和eADC值易受血管因素的影响,eADCperf值可作为评价HCC的动脉情况的简便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内镜下激光激发自体荧光对胃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的意义。方法有上消化道症状、行内镜、激光荧光和病理活检的198例患者,采用医用激光荧光快速诊断仪测定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自体荧光光谱,并与组织病理结果比较。结果20例经病理检查诊断为胃癌的患者中,16例可检测到肿瘤特征峰,符合率为80.0%;22例经病理诊断为胃黏膜非典型和/或肠化患者中,19例检测到肿瘤特征峰,符合率为86.4%。156例胃溃疡及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141例未检测到肿瘤特征峰。自体荧光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的总符合率为88.9%,对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敏感性为87.7%,特异性为90.8%。结论激光荧光光谱测定对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可以作为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增强MR.A(CE—MR.A)对糖尿病腹部至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GE3.0T磁共振。对36例拟诊有腹部至下肢动脉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行CE—MKA和DSA检查,并将其分为腹主动脉、髂总动脉、髂外动脉、髂内动脉、股浅动脉、股深动脉、胭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10段进行分析。结果:36例CE—MKA与DSA比较,CE—MKA显示髂总动脉、髂外动脉、股浅动脉、胭动脉、腓动脉病变检出率无差异(P〉0.05),动脉粥样斑块、动脉狭窄及动脉闭塞3种血管病变显示无差异(P〉0.05)。CE—MRA显示腹主动脉粥样斑块病变多于DSA(X^2=5.94 P=0.02),髂内动脉、股深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病变检出率高于DSA(P〈0.05),以DSA为标准,CE—MKA存在高估。结论:CE-MRA是一种有效评价糖尿病并发腹部至下肢动脉病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肿瘤血管生成及其成熟度对动态增强MR参数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选取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患者资料31例,术前行MR动态增强扫描,然后分析测量病灶的动态增强曲线类型、最大上升斜率(MSI)、信号增强率(SER)、正性增强积分(PEI)、最大下降斜率(MSD)和峰值(PV).手术后在与MR测量相同位置取材,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VEGF、Flk-1、PCNA的表达情况,并对微血管和成熟血管的数目、平均面积、总面积、周长、直径、异型指数、血管间距、表达部位以及动脉数、静脉数、动脉比、静脉比、血管成熟指数和平均灌注分数等进行计数.将动态MR技术测得的各个参数与以上血管数据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在病灶边缘与中心,微血管的数目、直径及异型指数、成熟血管的数目和总面积、动脉数、动脉比、静脉比、血管成熟指数及平均灌注分数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MR动态强化曲线类型及MSI、SER、PEI、MSD和PV各值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数和微血管异型指数影响强化曲线类型.在病灶边缘,SER分别与微血管总面积及周长、MSI与成熟血管数及静脉数、MSD与成熟血管异型指数、PV与成熟血管数均具有相关性;而在病灶中心,SER分别与微血管平均面积、成熟血管总面积及血管成熟指数、MSI与血管成熟指数和成熟血管异型指数、MSD与微血管周长及成熟血管总面积、PV与成熟血管周长及成熟血管异型指数也显示出相关性(P<0.05).PEI与各血管参数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肝细胞癌边缘和中心的动态增强特征不同,动态增强MR参数主要受成熟血管的影响,动态增强MR技术可用于评价肝细胞癌的成熟血管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源CT检测窦房结动脉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利用双源CT进行冠状动脉成像的成人207例,根据窦房结动脉显示的长度和清晰度进行评分和分级、评价双源CT对窦房结动脉的显示情况。对窦房结动脉的直径、开口与其起源的冠状动脉起点之间的距离(S O间距)进行测量,观察窦房结动脉开口处冠状动脉壁钙化对窦房结动脉显示情况及管径的影响。结果共显示239支窦房结动脉,其中右侧型、左侧型、双侧型分别占64.3%、20.3%、15.5%。左、右窦房结动脉显示良好率分别为77.0%和81.2%。正常窦房结动脉的平均直径约为(0.20±0.04)mm,当窦房结动脉开口处的冠状动脉壁出现钙化时其直径为(0.18±0.03)mm,具有统计学差异(t=2.558,P=0.011)。同时,钙化也影响窦房结动脉长度、清晰度及总体情况的显示(P<0.05)。结论双源CT是显示窦房结动脉的良好方法,冠状动脉钙化可能影响窦房结动脉的血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