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CTPA在急性肺动脉栓塞(acutepulmonaryembolism,APE)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arterialhypertension,PAH)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8例临床拟诊APE的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及cTPA检查,以肺动脉收缩压~30mmHg为PAH诊断标准,分成PAH组46例,其余肺动脉压〈30mmHg者6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在CTPA轴位图像上进行相关测量及影像学表现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主肺动脉直径、主肺动脉与升主动脉直径比值、主肺动脉与降主动脉直径比值与肺动脉高压程度呈正相关,以主肺动脉直径≥2.9cm诊断PAH的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分别为95.65%和88.71%)。主肺动脉与升主动脉直径比值〉1、主肺动脉与降主动脉直径比值〉1.1诊断PAH敏感度分别为53.33%和91.48%,特异度分别为92.41%和65.57%,三者联合诊断PAH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6.85%、96.85%。结论CTPA能够对PAH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对评价APE严重程度及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临床常见危重症,因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已经引起了广大临床医生及学者的重视,但PE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缺乏特异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典型的肺梗塞"三联征"(咯血、胸痛、呼吸困难)共同出现的概率不足PE患者的1/3[1],因此对PE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后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溶栓再通后的患者130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分为心力衰竭组31例和非心力衰竭组99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危险因素、血压、白细胞计数(WBC)、肌钙蛋白(cTnI)、生化指标、心肌梗死面积(MI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B 型脑钠肽(BNP)等相关指标,分析 STEMI 患者溶栓再通后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的因素。结果2组间年龄、糖尿病史、发病到血管再通时间、收缩压、前壁心肌梗死及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比例、MIA、血糖、cTnI、WBC、γ-谷氨酰转肽酶(GGT)、LVEF、BNP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发病到血管再通时间延长(OR =4.402,95% CI =1.565~12.382)、收缩压升高(OR =1.095,95% CI =1.019~1.175)、高血糖(OR =2.132,95% CI =1.127~4.033)、高 cTnI(OR =1.352,95% CI =1.031~1.773)、GGT 升高(OR =1.182,95% CI =1.204~1.365)、高 MIA(OR =1.656,95% CI =1.162~2.360)是 STEMI 溶栓再通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结论发病到血管再通时间延长、收缩压升高、高血糖、高 cTnI、GGT 升高及高MIA 是 STEMI 溶栓再通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血浆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溶栓再通后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STEMI溶栓再通患者196例,根据入院次日不同GGT水平分为A组78例(<正常值中位数)、B组79例(正常值中位数至正常值高限)及C组39例(>正常值高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及logistic回归分析GGT与STEMI溶栓再通后心力衰竭的关系。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糖尿病、空腹血糖、TG、C反应蛋白、B型钠尿肽、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F、梗死前心绞痛及心力衰竭比例明显升高,B组和C组LVEF明显降低,C组收缩压、肌钙蛋白I、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5);与B组比较,C组糖尿病、空腹血糖、肌钙蛋白I及心力衰竭比例数明显升高(P<0.05);GGT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呈正相关(r=0.42,P<0.05);GGT与LVEF呈负相关(r=-0.54,P<0.01);GGT与B型钠尿肽及LVEF独立相关,GGT是STEMI溶栓再通后心力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 GGT是STEMI血管再通后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GGT的升高,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将171例70~81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85例,予常规抗血小板、抗凝、改善心肌缺血治疗;溶栓组86例,在常规组的治疗基础上予尿激酶2万U/kg进行个体化静脉溶栓治疗,最大剂量不超过150万U,同时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结果两组血管再通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4周内病死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出血率两组差异不大(P〉0.05)。结论对于70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是可行、安全的急救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指数(pulmonary satery obstruction Index,PE指数)在指导临床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证实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105例,分别以PE指数30%~60%、>60%分成中、重度两组,再依据是否有溶栓禁忌症,将患者分成溶栓组和抗凝组,对每位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PE指数对临床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指导作用。结果中度组(PE指数30%~60%)溶栓组和抗凝组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重度组(PE指数>60%)溶栓组比抗凝组有效率明显提高而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 PE指数可以作为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是否进行溶栓治疗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常规溶栓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70岁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收集177例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87例)和氯吡格雷组(90例),2组均根据体重进行个体化静脉溶栓治疗。常规治疗组单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口服氯吡格雷75mg,连用28d。观察并记录住院期间发生的梗死后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死亡及复合终点,同时观察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8d后氯吡格雷组复合终点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主要的不良反应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70岁老年人ST-AMI患者在常规溶栓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mg/d,可显著降低住院期间的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