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比较血肿穿刺微创清除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12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血肿穿刺微创清除术及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2种手术方法的血肿清除率及近期疗效。结果2组首次血肿清除率分别为(52±3.6)%与(86±3.4)%,但拔管时,穿刺组上升为(92±1.8)%,2组术后3个月患者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种“微创”手术方法都是目前治疗G lasgow昏迷评分≥6分的高血压脑出血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根据脑血管造影结果的分类分型,初步探讨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缺血性卒中的适应证。方法回顾1998年3月至2006年8月,急诊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治疗患者87例,男63例,女24例,年龄36-80岁,平均58岁;起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为6小时以内;尿激酶以1-1.2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50-150万U,平均87.5万U。结果把脑血管造影的结果按闭塞程度分为完全闭塞、狭窄、未见异常三类。完全闭塞55例,狭窄组15例,未见异常组17例。闭塞组中,按责任血管和闭塞部位分,颈内动脉组18例,再通11例,溶通率为61.1%;大脑中动脉组20例,再通14例,溶通率为70%;椎-基底动脉型组12例,再通8例,溶通率为66.7%;双侧颈动脉系统多血管或伴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明显病变者称为多发型,多发型5例中再通2例,溶通率为40%。神经功能评价:闭塞组35例再通患者中24例改善,占68.6%;闭塞未溶通者22例,5例改善,占22.7%;完全闭塞而由对侧代偿和或侧支循环形成者9例中1例恶化;狭窄组13例改善,2例无变化;未见异常组15例改善,1例无变化,1例恶化。结论超选择动脉内溶栓能够尽快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是治疗完全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有效方法。尤其适合心源性栓塞者、椎-基底动脉闭塞及颈内动脉闭塞而由对侧代偿和或侧支循环形成者。  相似文献   
3.
β淀粉样前体蛋白在弥漫性轴索损伤后早期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后早期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按组织学改进的Marmarou等的自由落体法建立弥漫性脑轴索损伤模型,将SD大鼠21只分为损伤组和对照组,损伤组大鼠于伤后不同时间点灌注、取材,随后行常规HE染色法观察神经细胞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检测β淀粉样前体蛋白在神经元的表达。对照组仅行头皮切开。结果大鼠伤后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呼吸抑制和抽搐。损伤大鼠脑组织大体病理学检查见皮层、胼胝体、脑干等部位的脑挫伤灶。在DAI后半小时始,脑组织内各结构逐渐出现β-APP阳性表达,在伤后24h达高峰,伤后24h轴索断裂征象最为常见。结论成功复制了自由落体致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模型。DAI形成是一个渐进过程。轴索损伤常见部位在脑干、胼胝体和大脑皮层。β-APP在弥漫性轴索损伤早期即有增加,增加趋势呈波动性,β-APP作为反应蛋白有望用于检测早期弥漫性轴索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治疗的效果欠佳的急性脑梗死病例5例,均为男性,平均58.5岁;起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为1~7h;其中4例用尿激酶以1~1.2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50~92.5万U;1例用rt—PA以20~30mg/h的速度注入,总量25mg。结果:1例大脑中动脉闭塞,溶通但效果不佳;2例颈内动脉闭塞,其中1例部分溶通后出血,恢复良好,1例未溶通死亡;2例造影未见明显异常者,1例恢复良好,1例加重。结论: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时除应严格遵守治疗时间窗外,对伴有对侧代偿和(或)侧支循环形成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溶通闭塞血管;而对造影未见明显异常者,应重视扩容、升压及抗凝等内科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超早期经外侧裂-脑岛入路与经颞叶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从2000年1月至2006年8月,我院行超早期(6h内)经外侧裂-脑岛入路与经颞叶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的79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6~12个月,39例经外侧裂-脑岛入路行血肿清除术患者,生存37例,死亡2例。生存的37例患者中,恢复良好(ADL1~2级)25例,中残(ADL3级)5例,重残(ADL4级)4例,植物生存3例。40例患者经颞叶皮层入路手术治疗,生存37例,死亡3例。生存的37例患者中,恢复良好(ADL1~2级)22例,中残(ADL3级)9例,重残(ADL4级)4例,植物生存2例。结论:与传统的经颞叶皮层入路手术相比,经外侧裂-脑岛入路显微手术创伤小,手术显露满意,清除血肿彻底,止血可靠,能有效降低颅内压,也是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细胞凋亡和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表达的影响.方法 108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36只),各组再分为6h、12 h、ld、3d、5d和7d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采用改良二次注血法制作脑出血模型.阿托伐他汀组在模型制作后给予阿托伐他汀灌胃(20 mg/kg,1次/d),生理盐水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行为学评价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UNEL染色法检测血肿周围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肿周围组织CytC表达.结果 行为学评价显示,阿托伐他汀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6h、12 h、1d和3d时无显著性差异,但5 d[(0.50±0.55)分对(1.50±0.55)分;t=3.162,P=0.010]和7d[(0.17±0.41)分对(1.00±0.63)分;t=2.712,P =0.022]时阿托伐他汀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性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TUNEL染色法显示,生理盐水对照组与阿托伐他汀组凋亡细胞数量均先增加后减少,高峰出现在模型制作后1d时.各组间相同时间点血肿周围凋亡细胞数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00),且生理盐水对照组显著性多于假手术组和阿托伐他汀组(P均<0.05),但在7d时阿托伐他汀组凋亡细胞数量与假手术组无显著性差异[(12.69±3.35)个对(9.33 ±2.07)个;P=0.148].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生理盐水对照组与阿托伐他汀组CytC阳性细胞数量均先增加后减少,生理盐水对照组高峰出现在模型制作后12h时[(68.19±11.93)个],而阿托伐他汀组出现在模型制作后ld时[(35.64±9.12)个].各组间相同时间点血肿周围CytC阳性细胞数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00),且生理盐水对照组显著性多于假手术组和阿托伐他汀组(P均<0.05),但在7d时阿托伐他汀组CytC阳性细胞数量与假手术组无显著性差异[(16.08±3.80)个对(13.67±2.94)个;P=0.349].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抑制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CytC释放,从而抑制CytC介导的细胞凋亡,减轻脑出血后脑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7.
认知功能障碍在脑外伤生存者中很常见。中枢胆碱神经系统是认知功能的最主要结构基础。脑外伤后慢 性期脑内胆碱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受体表达明显改变,从而突触问的信息传导受到影响,进一步阻碍认知过程中的 信号处理。分析这种认知损伤机制,有利于在治疗脑外伤后认知障碍中发现新的方法,更多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血清S100B浓度及变化意义及对治疗效果的预测。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9年12月30例脑外伤弥漫性轴索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人入院后6、24、48、72小时分别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100β蛋白,同时记录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分析GCS及血清S100B与病人3个月及2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病人于6、24、48、72小时行血清S100B检测结果分别为549.73±86.65ng/L、412.27±76.22ng/L、215.70±55.75ng/L、110.97±18.01ng/L。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GCS预测3个月和2年GOS(GOS=4~5)的以72小时结果最佳(P<0.01),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2±0.060,0.932±0.045,而S100B相应72小时血清浓度预测3个月和2年GOS((GOS=1~3))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2±0.038,0.949±0.073(P<0.01)。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严重程度与血清S100B蛋白含量呈正相关。血清S100B浓度比GCS预测结果更为准确。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治疗期间的S100B蛋白水平进行动态监测,对于评定治疗效果、预后情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和可溶性Fas配体(sFasL)蛋白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出血脑保护作用.方法 3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在待病情稳定后,加用阿托伐他汀(立普妥)20 mg鼻饲或口服,每日1次治疗.所有患者起病第1、2、3、4、5、6、7天分别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sFas和sFasL蛋白水平.结果 对照组血清sFas浓度入院后逐渐增高,于第5天达高峰后逐渐回落,仍明显高于试验组血清sFas浓度(P<0.01);对照组血清sFasL浓度入院后逐渐增高,于第4天达高峰后逐渐回落,和试验组血清sFasL相比,血浆浓度相差显著(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sFas和sFasL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方法 通过4例的同外科治疗体会结合献进行讨论。结果 4例人均通过显微外科治疗,其中2例起源于颈段的患儿行颈椎椎管成型术。结论 椎人肠源性囊肿具有较典型的临床表现和MRI特点,显微手术加椎管成型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