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自由角度及改制后固定角度穿刺架在甲状腺细针抽吸穿刺中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模拟甲状腺细针抽吸穿刺建立模型,由10位医生分别通过徒手穿刺、使用自由角度穿刺架和改制后固定角度穿刺架对体模中的目标进行穿刺,每人做三次穿刺,分别记录下每次穿刺的目标深度、穿刺时间和成功率并对以上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第一组(徒手穿刺)穿刺成功率76.7%,目标放置平均深度1.99cm,穿刺平均时间40.52s;第二组(自由角度穿刺架)穿刺成功率100%,目标放置平均深度2.12cm,穿刺平均时间7.75s;第三组(改制后固定角度穿刺架)穿刺成功率100%,目标放置平均深度2.22cm,穿刺平均时间3.26s。徒手穿刺的成功率小于自由角度和改制后固定角度穿刺(P<0.05),自由角度和改制后固定角度穿刺的目标深度均大于徒手穿刺(P<0.05),自由角度和改制后固定角度穿刺的目标深度无差异(P=0.18),自由角度和改制后固定角度穿刺操作时间均短于徒手穿刺操作时间(P<0.001),改制后固定角度穿刺操作时间短于自由角度操作时间(P<0.01)。结论使用自由角度和改制后固定角度穿刺架穿刺均比徒手穿刺有更高的准确性,改制后固定角度穿刺架较自由角度穿刺架穿刺效率更高,对甲状腺深部小结节穿刺更便捷可靠。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27岁,因婚后两年不育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就诊。查体:双侧睾丸不对称,左侧睾丸体积明显增大,约10 ml,呈光滑椭圆形,无触痛。右侧睾丸体积小,约3 ml。采用国产Mindray DC8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探头频率7.5-12 MHz。超声显示:右侧睾丸大小18 mm×10 mm×19 mm,睾丸包膜完整,内部回声均匀,彩色多普勒可探及血流信号(图1);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congenital bilateral absence of vas deferens,CBAVD)是梗阻性无精子症的常见原因之一,睾丸生精功能一般正常,除了常见的囊性纤维化穿膜传导调节蛋白(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基因突变外,黏附G蛋白耦联受体G2(adhesion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2,ADGRG2)基因突变以及拷贝数变异也被认为是CBAVD的发病机制。本文报告1例CBAVD伴生精功能障碍的病例,睾丸组织病理学提示唯支持细胞综合征。全外显子组测序未发现该患者CFTRADGRG2以及无精子症相关基因存在致病变异,拷贝数变异分析也未发现有意义的拷贝数变异。该病例的确切遗传学病因尚未可知。CBAVD与生精功能障碍并存的临床现象,提示无精子症遗传病因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CBAVD)患者超声分型在临床取精方式选择中的意义。 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97例CBAVD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临床体格检查、精液分析、血清性激素水平检测、CFTR基因△F508突变位点检测、经阴囊与经直肠超声检查、双侧肾脏超声检查后穿刺取精并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CSI)治疗。 结果 97例CBAVD患者经阴囊与经直肠超声检查显示输精管道缺如的部位不尽相同,依据附睾结构是否完整对CBAVD患者行超声分型,可分为附睾完整的CBAVD和附睾不完整的CBAVD两种类型,其中附睾不完整的CBAVD又可分为四种亚型,即双侧附睾均缺如;双侧附睾体、尾部缺如;双侧附睾体截断征,附睾尾部缺如;一侧附睾体、尾部缺如。依据不同超声分型选择合适的穿刺取精术,并以行ICSI治疗后经阴道超声检查显示妊娠囊及心管搏动为临床妊娠标准,不同超声分型的CBAVD患者穿刺取精后临床妊娠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行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PESA)的患者和行睾丸穿刺取精术(TESA)的患者在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CSI)治疗后临床妊娠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CBAVD超声分型显示了输精管道缺如的具体部位,为临床行ICSI治疗前选择合适的穿刺取精术提供了依据,避免因不必要的临床操作而增加患者痛苦。不同超声分型的CBAVD患者穿刺取精并行ICSI治疗后临床妊娠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VTIQ)技术用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睾丸精子抽吸术(TESA)的价值。 方法 前瞻性纳入60例NOA患者,随机分为VTIQ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选择于VTIQ组VTIQ示睾丸剪切波速度(SWV)最小处和常规组睾丸中部最厚处行TESA,观察组间获精率差异,分析VTIQ用于TESA的价值。结果 组间患者年龄、不育年限、睾丸体积、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睾酮(T)、雌二醇(E2)及抗米勒管激素(AM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VTIQ组总获精率显著高于常规组(χ2=6.79,P<0.05)。VTIQ组获精处睾丸穿刺点的SWV为(1.44±0.31)m/s;以SWV=1.63 m/s为截断值,选择睾丸最优穿刺点行TESA的约登指数为0.7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70%和83.30%。结论 VTIQ有助于TESA前评估NOA患者睾丸组织弹性及选择最优穿刺点。  相似文献   
6.
汪璐赟  钱永红  李红  邓学东  顾怡栋 《西部医学》2019,31(11):1762-1766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Omniview)诊断宫腔粘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4月~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生殖中心收治的临床疑诊为宫腔粘连的146例患者行Omniview检查并与宫腔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总结Omniview的特点。结果 以宫腔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146例患者Omniview正确诊断宫腔粘连110例(85.9%,110/128),漏诊18例(14.1%,18/128),无宫腔粘连患者中误诊3例(2.7%,3/113)。Omniview诊断宫腔粘连的敏感度为85.9%、特异度为83.3%、总符合率为85.6%。Omniview与宫腔镜检查比较对不同程度宫腔粘连总符合率为95.4%(105/110)。结论 Omniview是宫腔粘连诊断及分型的有效方法,但对于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及周围型宫腔粘连较宫腔镜检查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研究Omniview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transvaginal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nography,3D-TVS)自由解剖(OmniView)成像技术与三维渲染(Render)成像技术在宫腔粘连(IUA)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12月本院收治的临床疑诊为IUA的146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并利用Render成像技术及OmniView成像技术进行宫腔成像,以宫腔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技术诊断IUA的效率。结果146例患者Render成像技术正确诊断IUA 110例(110/128,85.9%),漏诊18例(18/128,14.1%),无IUA患者中误诊3例(3/18,16.7%)。OmniView成像技术正确诊断IUA 127例(127/128,99.2%),漏诊1例(1/128,0.78%),无IUA患者中误诊2例(2/18,11.1%)。Render成像技术、OmniView成像技术诊断IUA与宫腔镜比较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510、0.903,且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6、0.941。在对周围型及混合型IUA诊断方面Render成像技术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明显低于OmniView成像技术。结论OmniView成像技术检查诊断IUA具有较好的诊断符合率,且在IUA分型诊断中优于传统的Render成像技术,但在薄型子宫内膜患者IUA检出率较宫腔镜检查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经阴道三维超声自由解剖(OmniView)成像与传统三维渲染(Render)成像模式诊断宫腔粘连(IUA)及分型的价值。方法对146例临床疑诊IUA患者行经阴道超声,分别以OmniView及Render模式进行宫腔成像;以宫腔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种技术诊断IUA及分型的效能。结果经宫腔镜确诊128例IUA,中央型81例、周围型11例、混合型36例。OmniView及Render成像技术诊断IU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41[95%CI(0.855,1.000)]及0.846[95%CI(0.741,0.952)]。OmniView成像诊断IUA的准确率为97.95%(143/146),高于Render模式[85.62%(125/146),P<0.05]。OmniView成像对周围型及混合型IUA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Render成像(P均<0.05),二者对中央型IUA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OmniView成像技术对IUA的诊断及分型效能均优于传统Render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