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胰腺小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MSCT典型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7年7月,在我院明确病理诊断的47例胰腺SPT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肿瘤大小分为最大径≤3cm组(小SPT组,n=15例)和3cm组(大SPT组,32例)2组。对比2组一般特征、MSCT表现、影像学诊断情况。结果与大SPT组相比,小SPT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MSCT影像学诊断误诊率高[80.0%(12/15)vs 28.1%(9/32),X~2=11.1192,P=0.001]。小SPT组MSCT影像学表现为纯实性肿块[100%(15/15)vs 18.75%(6/32),X~2=27.277,P=0.000]、边界模糊[33.3%(5/15)vs 3.13%(1/32),X~2=8.369,P=0.004]、未见明显包膜[73.3%(11/15)vs 31.25%(10/32),X~2=7.318,P=0.007]、增强扫描呈现均匀强化[46.7%(7/15)vs 15.6%(5/32),X~2=5.176,P=0.023]的比例更高。2组在MSCT表现的肿瘤形状、边缘、钙化、胰腺导管扩张、胰腺实质萎缩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胰腺小(≤3cm)SPT的MSCT影像学表现为纯实性肿块,平扫为均匀低密度,增强呈现均匀渐进性强化,往往肿瘤边界模糊,未见明显包膜,与胰腺大的SPT典型表现有所不同,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PET-CT引导下精准选择病灶并进行穿刺活检诊断的价值。方法 52例肺内多发病灶直接使用胸部CT定位穿刺活检后,对首次诊断不明确需要第二次活检病例,根据PET-CT定位来选择穿刺病灶,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2例多发肺部病变患者,51例有明确的病理诊断,其中恶性肿瘤36例,良性病变15例;1例因不能耐受第二次穿刺最终未取得病理结果。首次穿刺活检诊断准确度为73.1%(38/52),敏感度75.7%(28/37),特异度66.7%(10/15),假阳性率33.3%,假阴性率24.3%;结合PET-CT定位的第二次活检诊断准确度98.1%(51/52)、敏感度97.3%(36/37)、特异度达100%,无假阳性,假阴性率2.7%(P0.01)。全部病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根据PET-CT表现,该方法诊断准确度、特异度及灵敏性均较高,安全性好,在肺内多发病灶患者二次穿刺诊断的定位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评判急性胰腺炎(AP)合并局限性和广泛性胰周组织坏死(PPN)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7—2019-06期间收治的126例经CT证实合并PPN的AP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CT评估将其分为局限性(最大横径≤5 cm且累及部位≤3个)和广泛性(最大横径5 cm或累及部位3个)PPN,对比分析以上两种类型PPN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和预后指标。结果:本组126例合并PPN的AP患者中,局限性PPN占65.1%(82/126),广泛性PPN占34.9%(44/126)。局限性和广泛性PPN患者在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ICU入住率、病死率等指标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广泛性PPN发病1周时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评分较高(P0.05),整个病程中合并胸腔积液和腹腔积液的比例较高(P0.05),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坏死组织感染比例较高(P0.05),需要有创干预的比例较高(P0.05),ICU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较长(P0.05)。结论:CT评判标准下的局限性和广泛性PPN具有不同的临床预后特征,局限性PPN病情较轻,通常无需有创干预;而广泛性PPN患者局部和全身并发症较多,CT评判标准在PPN临床诊治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与多层螺旋CT(MSCT)诊断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6年43例均行EUS和MSCT检查并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pNENs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比较EUS和MSCT对pNENs的检出率和敏感性,并分析EUS和MSCT在肿瘤最大径≥2 cm或<2 cm、功能性或无功能性pNENs诊断中是否存在差异.结果:43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pNENs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57.2±13.6)岁(28~75岁),肿瘤最大径(2.6±2.1) cm(0.6~7.3 cm),其中19例≥2 cm、24例<2 cm,功能性pNENs 26例、非功能性pNENs 17例.总体而言,EUS和MSCT检出率分别为90.7%(39/43)和69.8%(30/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EUS和MSCT敏感性分别为71.8%(28/39)和73.3%(2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7).按肿瘤最大径不同比较:EUS和MSCT对肿瘤最大径≥2 cm pNENs的检出率分别为100%(19/19)和100%(19/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敏感性分别为73.7%(14/19)和78.9%(15/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3).EUS和MSCT对肿瘤最大径<2 cm pNENs的检出率分别为83.3%(20/24)和45.8%(11/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敏感性分别为70.0%(14/20)和63.6%(7/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7).按肿瘤有无功能比较:EUS和MSCT对功能性pNENs的检出率分别为88.5%(23/26)和53.8%(1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敏感性分别为73.9%(17/23)和64.3%(9/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4).EUS和MSCT对非功能性pNENs的检出率分别为94.1%(16/17)和94.1%(16/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敏感性分别为68.8%(11/16)和81.3%(13/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4).结论:MSCT对直径≥2 cm 的pNENs检出率和敏感性较好,但对直径<2 cm的pNENs检出率和敏感性较低,有必要联合EUS检查.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肺部炎症的发生原因及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1136例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发生肺炎25例(2.20%);肺癌中出现咳嗽、咳痰22例,占88%;发热占84%。白细胞计数升高7例,占28%;CRP升高17例,占68%。CD4+T细胞下降19例,占76%。CD4+/CD8+比例下降15例,占60%。15例白蛋白下降,占60%;影像学表现以右肺下叶肺段不张为主,多伴有胸腔积液;3例死亡。结论 TACE术后部分患者会发生的肺部炎症,多见于右肝癌及巨块型肝癌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原发性小肠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38例小肠病变患者18F-FDG PET/CT的显像资料,均经手术或活检(37例)以及3年内随访(1例)证实,将18F-FDG PET/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评估18F-FDG PET/CT的诊断价值。结果 :38例患者,FDG高摄取病变33例(另外2例SUVmax分别为1.6、2.3,在小肠生理性低摄取的背景下亦能准确发现病灶),其中肿瘤性病变占87.9%(29/33),良恶性病变代谢SUVmax值无统计学意义。CT以小肠新生物为肿瘤性病变最主要征象,包括肠管的局限性增厚(17/31)和软组织肿块(20/31)。3例假阳性(均有明确高代谢病灶,均发生肠梗阻)和1例假阴性(新生物及高代谢均不明显),18F-FDG PET/CT全身显像诊断原发性小肠病变的敏感度96.8%(30/31),特异度57.1%(4/7),假阳性率42.9%,假阴性率3.2%,准确度89.5%(34/38)。结论 :18F-FDG PET/CT对原发性小肠肿瘤具有很高的诊断效能,但对于部分代谢较高的良性病变和代谢较低的恶性肿瘤易误诊,需引起相关诊断工作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归纳及分析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肺部炎症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肝癌TACE术后肺炎的认识.方法 对25例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发生肺部炎症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其中24例患者影像资料出现明确的肺部影像病变,影像表现有4种:①肺不张,14例,表现为肺段不张,10例伴胸腔积液;②坠积性炎症,4例,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下肺野纹理增粗紊乱;③局部肺野浸润,4例,表现为肺野的局限性浸润;④弥漫性肺野浸润,2例,表现为两肺多发浸润性病变.结论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有部分患者发生肺部炎症,胸部影像学表现以右肺下叶肺段不张为主,多伴有胸腔积液,部分会出现典型的渗出性病变,重度肺炎表现为两肺弥漫浸润炎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以进一步提高其认识和诊断。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SFTP的MSCT表现及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34-63岁。11例病灶均为单发,紧贴胸膜;大小2.1-18.4cm,3例大于10cm。MSCT上肿瘤形态多呈类圆形,并可见浅分叶,边界清晰;密度多较均匀,以实性成分为主;4例伴囊变、坏死而密度不均,2例边缘见小钙化。增强8例呈较均匀轻-中度延迟性强化,3例呈较明显不均匀强化;4例病灶内部可见强化的迂曲小血管影。结论 SFTP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CT三维重建有助于提高其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腺增强CT实质期与门静脉期联合评估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 NP)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2例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 P)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对比有无发生胰腺坏死患者早期胰腺增强CT扫描实质期(单期)和胰腺实质期+门静脉期(双期)的CT严重指数(computed tomography severity index,CTSI)评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 C)曲线分析单期和双期CTSI评分对AP合并胰腺坏死的诊断效能。结果:本组25例发生胰腺坏死,67例未发生胰腺坏死。胰腺坏死患者单期和双期CTSI评分均显著高于未发生胰腺坏死患者(P<0.05)。胰腺坏死患者中,单期与双期CTS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胰腺坏死患者中,单期CTSI评分显著高于双期(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单期和双期CTSI评分对AP胰腺坏死均有一定诊断价值(P<0.05)。CTSI评分早期诊断胰腺坏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曲线下面积(AUC),单期分别为0.960,0.478和0.666,双期分别为0.960,0.582和0.774,单期评估的AUC显著小于双期(P<0.05)。结论:单纯胰腺实质期增强CT扫描早期诊断AP胰腺坏死可能被高估、特异性较低,胰腺实质期和门静脉期联合评估有助于提高AP胰腺坏死的早期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