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1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838等抗放药对放射损伤防治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研究E838,WR-2721,盐酸胱胺和炔雌醇等对放射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相互之间的协同作用关系。方法:采用小鼠腹腔注射或灌胃的方法在致伤前或/和致伤后按常用量给药,观察30d存活率,死亡动物平活日和保护系数K的差异。结果:(1)致伤前预防给药,上述4种药物均明显提高了放射损伤的存活率,并延长了死亡动物的平均存活日,其中以E838和WR2721效果最佳;(2)致伤后给药则仅E838和茜草显示了治疗效果;(3)联合用药实验显示所研究的5种配伍用药方式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以WR2721(防)+E838(治)效果最好。结论:E838和WR2721与其它抗放药相比具有较理想的辐射防护作用,且E838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两者合理配伍使用可发挥协同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Sry监测体外扩增造血细胞植入效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Y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Sry)作为评价和追踪造血细胞移植后植入状态检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根据Sry DNA序列设计引物及制备探针,然后进行PCR检测、斑点杂交和原位杂交.动态追踪经不同条件下体外扩增的纯系雄性小鼠BMMNC回输至雌性小鼠后的植入状态。结果:PCR结果显示在各移植组小鼠的骨髓有核细胞、脾细胞及外周血白细胞中均有Y染色体特异性序列的存在;斑点杂交结果显示在各回输组间并无明显差别,但用脾脏组织作原位杂交的结果则发现基质细胞支持扩增回输组的阳性颗粒数目与输注新鲜细胞组相似,但略少于雄性小鼠;而输注细胞因子扩增细胞实验组小鼠则明显少于雄性动物的阳性对照标本和基质细胞支持扩增回输组。结论:(1)经重复检测表明上述方法的重复性好,结果可信.可作为检测性别不同时造血干细胞移植效果的一种检测手段;(2)证实基质细胞支持下的体外扩增的造血细胞具有较好的植入能力。  相似文献   
3.
E838对放烧复合伤小鼠造血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炔雌醇衍生物E838对放烧复合造血功能保护作用,同时与公认抗放效果较好的Nilestriol进行比较。方法:采用两种给药方案,在致伤后2-32d计数外周血白 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进行骨髓造血祖细胞CFU-E和CFU-GM培养,观察造血功能的变化。结果:在本实验用药方案条件下,E838对放烧复合伤造血功能有保护作用,部分指标效果较Nilestriol要好。结论:E838是一种有开发价值的抗放药。  相似文献   
4.
基质细胞对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阐明基质细胞在造血细胞体外扩增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骨髓基质细胞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体外液体培养和各种造血相细胞集落培养技术,进行基质细胞支持条件下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的研究,并与单纯细胞因子支持下的细胞扩增进行比较。结果 在照射后细胞层存在的条件下,同时含有细胞因子组合的培养体系,对细胞总数和集落形成细胞数的扩增作用明显高于其它各组。结论 基质细胞对细胞因子作用下的造血细胞体外扩增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细胞因子组合对小鼠骨髓单核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细胞因子组合对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方法 采用SCF、IL 3、IL 6、GM CSF、G CSF和EPO等 6种细胞因子组合在体外扩增培养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 5d后 ,收集培养细胞作体外半固体培养计数各不同阶段祖细胞数 ,并计数细胞总数 ,与未经扩增培养的细胞作比较以判断其扩增情况。结果 有核细胞总数扩增不显著 ,为 (1 .3 60± 0 .1 2 6)倍 ,但造血祖细胞却获得了明显扩增 ,其中CFU E达培养扩增前的 (7.0 4± 1 .2 6)倍 ,BFU E为 (4 .74± 1 .0 4)倍 ,CFU GM和CFU Cs则分别为 (1 .78± 0 .47)和 (1 .74± 0 .48)倍。由此可见 ,在此培养体系中以红系祖细胞的扩增最为显著。结论 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单纯细胞因子存在的扩增体系中具有一定的扩增其细胞总数和集落形成祖细胞数的能力 ,为进一步作体内实验判断其造血重建的功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E838等5种辐射防护药对放烧复合伤防治作用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比较研究E838、WR-2721茜草、盐酸胱胺和炔雌醇等5种辐射防护药对放射损伤和放烧复合伤的防治作用及其相互间的协同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腹腔注射、灌胃的方法在致伤前/或和致伤后按常用量给药,观察30d存活率,死亡动物平均存活日和保护系数K的差异。结果 (1)致伤前预防给药,5种药物均明显提高了放射损伤和放烧复合伤的存活率,并延长了死亡动物的平均存活日,其中以E838和WR-2721效果最佳;(2)致伤后给药则仅E838和茜草显示了治疗效果;(3)联合用药实验显示所研究的5种配伍用药方式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以WR-2721 E838治效果最好。结论 E838和WR-2721与其它辐射防护药相比具有较理想的辐射防护作用,且E838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两者合理配伍可发挥协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烧伤后血清对骨髓红系造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烧伤所致造血系统的变化是烧伤的重要病理生理反应之一,它与烧伤感染以及烧伤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病程的转归和预后。对烧伤后贫血的研究已有诸多报道,但关于机体在烧伤后造血调控机制的改变尚待深入研究,方法:本文以15% TBSAⅢ°烧伤昆明种小鼠为动物模型,通过祖细胞集落培养法观察烧伤后12小时,1天,3天,5天,7天和10天血清对正常小鼠骨髓红系造血的影响,同时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EPO浓度的  相似文献   
8.
放烧复合伤大鼠血清对小鼠骨髓造血祖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纯烧伤、放射损伤为对照 ,观察放烧复合伤大鼠血清对骨髓造血祖细胞的影响及细胞因子的变化。用6 0 Coγ射线全身照射 12Gy ,5kW溴钨灯致大鼠背部 30 %全身体表面积Ⅲ度烧伤。伤后 3、12、2 4、4 8、72和 96小时无菌抽取大鼠血清。按 10 μg m1蛋白加入到骨髓红系或粒系培养体系中培养。伤后 2 4小时 ,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 ,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IL 6含量。结果显示 ,无论烧伤或放烧复合伤血清组 ,伤后 3、12、2 4、4 8、72和 96小时的CFU E、BFU E和CFU GM培养集落数 ,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且以伤后 2 4小时最高 ,烧伤组高达 342 .8%、2 6 1.6 %和 2 2 8.4 % ;复合伤组为 2 5 2 .4 %、2 0 5 .1%和 174 .2 %。但当加入放射损伤大鼠血清时 ,CFU E、BFU -E和CFU GM集落数生长较少 ,最高为 12 .7%。同时 ,烧伤组和复合伤组血清TNFα和IL 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更高于放射损伤组。结论 :烧伤或放烧复合伤后的血清对骨髓红系和粒系造血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放射损伤后的血清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该作用与血清细胞因子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scl原癌基因表达产物对造血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cl基因编码一个碱性螺旋-环-螺旋(bHLH)转录因子,属bHLH家族。该家族的成员对多种细胞系或组织的发生和发育有调控作用。scl基因的最初发现是因为在肿瘤细胞中有其重排。在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scl发生突变,scl在小鼠T淋巴细胞株表达使细胞转化,这些表现强烈地提示它是T细胞的原癌基因。目前人和鼠的scl基因均已被克隆。scl基因产物的几种蛋白中两个主要研究对象是磷酸蛋白PP24和PP42.它们可能有反式激活特性。SCL蛋白表达于原始的多系祖细胞及红系、巨核系和肥大细胞系的定向祖细胞。SCL对造血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控有赖于细胞在分化途径所处的阶段。scl的突变是负显性突变。新近证实SCL基因产物是造血干细胞分化的一个关键调节蛋白,为所有造血细胞系发育所必需。无scl基因的ES细胞不能产生任何类型造血细胞,包括T和B细胞。剔除scl基因所产生的结果是特有的,它完全取消了所有细胞系及其祖细胞的产生。SCL蛋白可能通过与bHLH家族其它成更或RBTN2、GATA等其它转录因子形成异聚体复合物,借以同靶启动子的“E盒”结合,调节正常造血细胞和T细胞生瘤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最近的各种报告显示 ,树突状细胞应被看作是一个多系统来源的具有多种功能的白细胞 ,而不是过去认为的仅有一种细胞类型和一种主要功能的细胞。过去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被看作是一类特殊的抗原递呈细胞 ,并能诱导T细胞活化来发动免疫反应。然而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 ,DCs系统远比我们原先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最近的各种报告认为 :(1 )DCs来源于不同类型的祖细胞 ;(2 )具有不同功能的DCs可能来源于同一种祖细胞 ;(3)在血液中(人 )和脾脏中 (鼠 )存在着几种DCs的亚型。基于上述共识 ,产生了两种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