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不同负荷模拟行走时的生理、生物力学信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不同负荷模拟行走过程中生理、生物力学信号及人体主观疲劳感的变化特征,探索导致负荷行走疲劳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6名健康成年男性进行5种负荷(25 kg,29 kg,34 kg,37kg,39 kg)模拟徒步行走试验(速度5 km/h,坡度0%),连续行走30 min,同步采集心肺功能参数、肩部拉力、躯干压力、主观疲劳感等生理和生物力学信号.结果 随着负荷量增大,心率(heart rate,HR)、呼吸率(breathing rate,BR)、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 volume,VE)、摄氧量(oxygen consumption,V02)呈逐步上升趋势,且在37 ~39 kg段上升速率明显加快.肩部拉力与负荷量有较强的相关性.肩、背、腰部压力受背囊胸部束带、腰部束带的松紧程度影响较大,在37 kg处出现变化趋势转折点.肩和全身疲劳评分远高于背部和腰部.结论 37 kg是人体心肺功能疲劳的阈值点,在大于该负荷的行走试验中,应考虑受试个体的心肺运动能力对疲劳的影响.肩部拉力和压力可作为疲劳评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不同服装面料对人体出汗散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服装布料对人体出汗散热的影响。方法选用4种不同材料服装,人体皮温测定采用4点加权平均法,部位为胸、上臂、大腿和小腿,加权系数分别为0.3,0.3,0.2,0.2;人体出汗量采用称重法,实验前后人体裸体体重差即为出汗量。结果在相同环境、相对湿度下,环境温度变化和服装材料不同,人体皮温和出汗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环境温度下,环境相对湿度变化和服装材料不同,人体皮温和出汗量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人体出汗量随皮温变化而变化,线性回归方程为G=86.338Ts-2834.584(g·h-1·m-1);相关系数r=0.869(P<0.05)。结论热环境下人体出汗量和皮温是反映人体热应激水平的重要指标,人体出汗量可通过皮温来预测。  相似文献   
3.
为开展热、冷应激状态下的人体作业效能评估的研究,避免肌体应激损伤,研制一种能够实时、连续、动态监测人体多个生理参数的穿戴式生理监测系统———智能胸带系统,使其具备可多人组网、高度集成一体、环境适应性强、穿戴舒适、动态实时等特性。本系统采用传感胸带和弹性附带实现人体生理参数的获取,采用WIFI实现多人无线组网监测,采用Delphi开发基于PC机的数据处理软件,实现多人生理数据的实时显示、存储、处理、报警。通过对6名受试者进行4种不同运动强度的试验,并与标准实验室人体生理采集设备进行对比分析,证明本系统能够准确检测心电(ECG)、呼吸、多路体温、体动等生理参数,系统工作稳定、可靠。穿戴式人体热、冷应激实时监测系统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人体热、冷应激监测技术不足的问题,为开展真实作业或应激环境下人体热、冷应激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了新方法和新途径,为开展人体工效学研究提供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4.
5.
错误检测是错误纠正的前提,错误检测能力越强,则错误纠正的能力越强。人在发生错误后,大脑会出现与错误检测、错误意识相关的脑波。其中,额叶中部出现的负性偏转称为"错误相关负波(ERN)"或"错误负波(Ne)",而通常紧跟ERN在中顶部产生的正向偏转,称为"错误正波(Pe)"。二者幅值的高低与错误检测能力强弱密切相关。识别错误检测的影响因素,并加以合理化利用,有助于维持甚至提升错误检测能力、避免严重错误发生。这两种错误相关的ERP成分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本文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对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对今后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不同行军速度下单兵适宜负荷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行军速度下的单兵适宜负荷量,探讨现行单兵负荷量标准的适用性.方法 在4种行军速度、4种负重水平下开展单兵携行负荷模拟行军试验,监测实验过程中受试者心率的变化.结果 行军速度相同,随负荷量增加,受试者的平均心率增加;负荷量相同,随行军速度增加,受试者的平均心率增加.适宜负荷量与行军速度、心率的关系方程为:Y=10.438-1.904X1+0.234X2.结论 现行单兵负荷量标准已不能反映单兵的实际携行能力,迫切需要根据现行单兵装备的发展和士兵的体能水平等实际情况,开展系统、深入的单兵负荷量研究,对现行单兵负荷量标准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