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评价ADC值及相对ADC值(rADC)在乳腺结节病灶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2例66个乳腺结节病灶行MR DWI扫描,b值分别为0、800、1000 s/mm2,测量乳腺结节及同侧、对侧乳头层面未受累乳腺实质组织ADC值,计算rADC1(病灶ADC值/同侧未受累乳腺实质ADC值)及rADC2(病灶ADC值/对侧未受累乳腺实质ADC值),对所获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病灶均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52例患者中,浸润性导管癌18例,纤维腺瘤34例,DWI显示50例,共64个病灶.b=800s/mm2时,良、恶性结节平均ADC值、同侧rADC800-1及对侧rADC800-2分别为(1.54±0.28)×10-3、(1.01±0.09)×10-3 mm2/s和0.77±0.15、0.52±0.07,0.76±0.14、0.51±0.06;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217、9.339、10.394,P值均<0.01);以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平均值95%参考值范围上限界值作为恶性病变上限阈值点,ADC值、rADC8o0-1及rADC800-2分别为1.05×10-3 mm2/s、0.55、0.53,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75.0%、65.0%、60.0%,特异度分别为100.0%、95.7%、97.8%,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86.7%、92.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2%、86.3%、84.9%,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4%、86.4%、86.4%.b=1000 s/mm2时,良、恶性结节平均ADC值、rADC1000-1及rADC1000-2分别为(1.45±0.28)×10-3、(0.93±0.08)×10-3mm2/s和0.75±0.16、0.53±0.09,0.74±0.15、0.52±0.0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为11.844、5.820、8.082;P值均<0.01);ADC值、rADC1ooo-1及rADC1000-2阈值点分别为0.97×10-3 mm2/s、0.58、0.55,诊断的敏感度均为70.0%,特异度分别为100.0%、95.7%、93.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87.5%、82.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5%、88.0%、87.8%,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9%、87.9%、86.5%.以上6种诊断方法的敏感度及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32、2.263,P值分别为0.942、0.812).结论 ADC值与rADC值均为鉴别良恶性乳腺病变的重要参数,尤其是b= 800 s/mm2时的ADC值临床应用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2.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对比分析脑内、外海绵状血管瘤(CA)的CT、MRI影像,进一步提高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颅内CA患者的CT、MRI影像,其中脑内型37例,脑外型6例.CT平扫/增强为30/18例,MRI平扫/增强43/20例.结果脑内型CA:CT平扫为混杂颗粒状稍高密度(22/25),3例呈高密度出血灶;MRI平扫可表现为Zabramskin Ⅰ型(11.9%)、Ⅱ型(83.4%)、Ⅲ型(4.7%),多呈短或等T1、稍长T2混杂信号且周边常伴明显短T2信号环;增强扫描病灶轻、中度强化或无强化.脑外型CA:6例全部位于鞍旁区.CT平扫为等密度(2/5)或稍高密度(3/5);MRI平扫为等T1或稍长T1、明显长T2信号;增强均明显强化,呈"揉面团"样,可为特有的渐进性、向心性强化.结论颅内CA无论脑内型还是脑外型多数都具有典型的CT、MRI表现,少数脑内型CA以出血为首发表现,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CT特征,以期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CT表现.结果:病灶均为单侧单发,位于腺体内16例,腺体外2例,呈类圆形或椭圆形13例,分叶状5例.平扫时病灶相对周边正常腺体为稍低密度9例,等密度4例,稍高密度2例,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合并低密度囊变区3例;病灶与周边腺体分界欠清12例,分界较清6例;病灶内均未见钙化.增强后病灶轻、中度强化,强化较均匀,在周边明显强化腺体实质勾画下边界清晰;3例病灶行双期扫描均具有渐进性强化特征.病灶最大径1.3~4.6cm,平均2.9cm.结论:颌下腺多形性腺瘤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CT增强有很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情绪加工中唤醒度的作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通过检测参与情绪性图片编码加工相应激活脑区,探讨不同情绪唤醒度所涉及的特异性神经机制。方法20名健康被试,视觉呈现彩色高、中、低情绪唤醒度情景图片,要求对图片进行情绪强度判断,同时实时fMRI扫描,利用SPM2对功能数据进行ANOVA分析。结果高唤醒度主要激活杏仁核、海马、前额眶回和扣带回,而中唤醒度主要激活颞中回、前额背外侧、海马、额上回和枕部皮层。结论不同唤醒度情绪加工涉及不同的神经通路,杏仁核和前额叶不同亚区与情绪的唤醒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颅内多发性胶质瘤的CT与MRI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颅内多发性胶质瘤(MCG)CT与MBI特征,探讨其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CG15例,其中CT检查4例,MRI检查7例,CT+MRI检查4例。对其临床及CT、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共检出病灶34个,病灶主要分布于额叶、颞叶、顶叶。CT平扫病灶大多呈低密度或等密度,MR T1WI大多表现为低或等信号(96.1%),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100%);瘤周多为轻度或中度水肿及占位效应;增强扫描病灶大多表现为明显不均匀或花环样强化。结论 MCG具有一定的CT与MRI特征,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但其在影像学诊断上仍需与转移瘤、多发性硬化、多发性淋巴瘤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原发性小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及CT表现.结果 病变位于十二指肠6例,空肠2例,回肠3例.病变表现为肠壁或肠腔内结节或肿块6例、肠管壁局限性增厚3例、肿块伴局部肠管壁增厚2例;最大径1.3~7.1 cm,平均2.8 cm.CT平扫8例为均匀软组织密度,3例为软组织密度伴小片稍低密度,均未见钙化;动脉期明显强化者8例,中等强化者3例,强化不均者7例,强化均匀者4例;门脉期较动脉期强化减低8例,强化增高3例.腹膜后或腹腔淋巴结转移2例;肝内、外胆管及胰管扩张2例.结论 小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一定的CT特征,CT表现有一定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影响64层螺旋CT行头颈部数字动脉减影成像中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其对策。方法对78例临床怀疑有头颈部疾患的患者进行CT数字减影动脉成像。先行定位像确定扫描范围,后利用相同扫描条件对扫描范围行平扫及CTA扫描。CTA扫描采用智能阈值触发模式;将平扫与增强扫描原始数据重建成0.6mm横断面图像并进行减影处理,然后传送至工作站进行多模式重建,观察血管显示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78例血管减影图像中质量为优55例,良l6例,差5例,另有2例减影失败而采用常规法CTA进行后处理。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制动及配合,扫描参数的一致性,优化的造影剂注射方案,正确的触发点的选择,恰当的重建参数。结论通过患者的配合、制定合理的扫描程序及优化图像重建参数,CT数字减影动脉成像相比常规法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及更优良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8.
正负性情绪图片编码加工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正负性情绪图片加工所涉及的相关神经机制. 资料与方法 对20名健康自愿者(男女各10名,年龄20~25岁,视觉呈现彩色负性、正性、中性情景图片)行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并进行后处理. 结果 与中性图片加工相比,正负情绪激活杏仁核、前额叶不同亚区、扣带回、颞中回、颞上回等共同脑区.负性图片显著激活双侧杏仁核、右侧前额叶眶回、左侧海马、丘脑和梭状回等脑区;正性图片激活右侧杏仁核、左侧前额叶背侧和右侧海马等脑区. 结论 正负性情绪加工涉及共同的和相对特异的神经机制.前额叶和杏仁核等是情绪加工中的重要结构,前额叶参与情绪加工符合情绪效价假设.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